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6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模拟高考]
语文模拟高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以为邴原②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②邴原:汉末学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之事,谁任其咎 任:承担 B.告裒求属令 属:嘱托
C.乡邑佥以为邴原复出 佥:全、都 D.犹思慕不能进 慕:羡慕
3.下面句子中,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3分)
①每雷,辆到墓日:“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裒因为痛恨其父亲含冤被杀,故坚持不入仕,隐居教授学业。
浏览完整试题
B.王裒认为管彦定会显达,就算做了官,也不会对其持否定态度。
C.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D.王裒将女儿改嫁他人,主要原因是管彦做了官,后又与世长辞。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楚江怀古(其一)①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②。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③。
广泽④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⑤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晚唐诗人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写下《楚江怀古三首》。②楚丘:楚地的山丘。③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④广泽:广阔的大水面。⑤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
(1)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犹见凝练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1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何种表现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爱斯梅拉达将行刑时,法比正坐在姑妈家的楼上冷漠地看着她,身边有姑娘倚着,他不敢出面证明她无罪,还把门给关上了。这时,卡西莫多从教堂冲出来,打倒刽子手,把少女高举肩头,跳进教堂,并用可怕的声音叫道:“圣地!”(《巴黎圣母院》)
B.第一次工潮中,吴荪甫起用屠维岳。他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子夜》)
C.夏侯渊不听张邰苦谏,分军围住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上举起白旗,让黄忠不要出战,直待曹兵倦怠松懈,将红旗招展,才让黄忠出战。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用宝刀连头带肩砍为两段。曹兵大败,黄忠趁势夺取了定军山。(《三国演义》)
D.八十二岁的葛朗台因患了疯瘫症,故不得不让妻子了解财产管理的秘密。他坐在转椅上,亲自指挥妻子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堆好。当妻子将储金室的房门钥匙交还他时,他将把它藏在背心口袋里,不时地用手抚摸着。(《葛朗台•欧也妮》)
E.堂吉诃德主仆遇上雄爵匹俦,他们任桑丘为海岛上座总督。担卖总督的几天里,桑丘为官清廉,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执法,遭到人们的赞美。后雄爵派人假装仇人,把桑丘打得遍体鳞伤。桑丘觉得卖总督的日子不好过,便辞官回去寻觅主人。(《堂•吉诃德》)
8.筒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精彩片断。
(2)简述最能体现觉民性格和沉醒程度的事件或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王①曰:“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②之!”
“《诗》云:‘王赫斯③怒,爰④整其旅,以遏徂莒⑤,以笃周祜⑥,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⑦志?’一人衡行⑧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 下》)
[注]①王:指齐宣王。②大:意指大勇。③赫斯:发怒的样子。④爰:语首助词,无义。⑤遏:止。徂:往,到。莒:古国名,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年被楚国消灭。⑥笃:厚。祜:福。⑦厥:用法同“其”。⑧衡行:即“横行”。
(1)孟子用《诗经》的诗句正面暗喻齐宣王要像__________那样______________,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引用《尚书》的话,指出君王是帮助上帝来__________的,负有让天下安定、不让人横行霸道的责任。(3分)
(2)孟子又说:“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孟子•离娄下》),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勇”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fan之为字,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
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极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治丝益棼,欲理而乱。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尽管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
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45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张爱玲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要在四十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展开余下试题
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
“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丝”作为音译词,使用方便;既可以表现出粉丝从者如云的声势,也可以体现出粉丝喜纠缠、善攀附的特性。
B.知音的出现,不是在天才成名之前,就是要等天才死了之后。前者就如歌德一般,后者似本•约翰逊一样。
C.作者在精准的用词遣字之下,旁征博引,既不轻易否定“粉丝”,也不盲目赞扬“知音”,而是有理有据地展开话题。
D.作者认为粉丝和知音都是可爱的,但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粉丝,缺少的是知音。作者期待更多的知音出现。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 )(3分)
A.知音与天才的关系如信徒与神,并不要“现场”,因为“寸心”即神殿。粉丝则必须有一个现场,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
B.文章从单方面地揭示了粉丝和知音的特点及本质,提出了自己的诠释和见解:“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
C.如果天才遇到一个会肯定他价值的知音,那颗寂寞的寸心会感到有所宽慰,然而知音的得而复失,则会令其悲伤不已。
D.作者认为粉丝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跟风和狂热的色彩。做谁的粉丝,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很多时候,与人的信仰、志向无关。
12.作者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简述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15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注】这一句浅显而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选自《季羡林随笔录:忆往述怀》)
【注】出自纳兰性德的《浣溪纱》,全词为“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词中饱含作者对死去妻子的怀念、哀思和无奈。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的开头作者叙述了与一对老夫妇交往的过程,是为了突出作者与其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
B.作者虽然养过花,但“总养不了多久”,所以就不想养了,衬托出了老友养花的不易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C.作者担忧着“园花”的未来,一反常情地祈祷“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渲染了对老友的深切怀念。
D.前后实写老友侍弄花草的情景,既突出了老友热爱弄花、乐观的形象,也表现了作者对老友的深切怀念。
展开余下试题
E.文章老友的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的情感和老友夫妇与作者之间的生活交往形成鲜明的对比。
14.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浅显而深刻”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寂寞”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15题。
只有疏狂一老身
研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一个人物,生在某一个朝代是福气,头上戴着光环,到处受人尊敬。换到另一个时代,便成了天地难容的人物,不但吃尽人间苦头,弄得不好还会丢3掉性命。把中国历朝作一个区分,则可以说:春秋战国养士,汉朝养武,唐朝养艺,宋朝养文,明清多养小人。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套用之,一个朝代也会使某种人能得到特别的发展。照这个逻辑来推理,大思想家李贽生活在明代,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读李卓吾的《藏书》、《焚书》、《续焚书》,我们会感到,像他这样的叛逆者,当也是属于那种五百年才可能出现一个的人物。他经常发表惊世骇俗的观点,他说天地间只有五部大文章,即汉司马迁的《史记》、唐杜甫的诗集、宋苏东坡的文集、元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李献吉集》。这五个人,前四位皆是文章翘楚,各自代表了一个时代。但我们注意到,他不提孔子、孟子,亦不提老子、庄子,更不提二程与朱熹。儒道两家的圣人与典籍,尽管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圭臬,但却不入他的“法眼”,特别对孔子,非难尤多。
在他眼里,孔子并非圣人,老、佛也非异端,他对儒先、父师之类谬传知识的人物讥刺、抨击,毫不留情面。正由于这样一些人把孔子抬到圣人的地位,李贽发誓不肯加入抬大轿 的行列。中国是一个善于造神的民族,因为造神者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被造者。所以,许多国人乐此不疲。李贽看出这一点,十分痛心,在给友人耿定向的信中言道:“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对于造神者的批判,李贽一针见血。
李贽与张居正、海瑞是同时代人,都生于嘉靖初年,死于万历时代。客观地讲,这三个人,外加一个戚继光,应该是那一时代最负盛名的四大人物。
张居正于1572年出任首辅(相当于宰相),辅佐十岁的神宗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是有明一代绝无仅有的中兴名 臣,力挽狂澜的大改革家。他执政期间裁抑豪强,注重民生,后世称他为“权臣”、“法家”,讪谤甚多。
海瑞是有明一代最大的清官,他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抱着一死的决心给沉湎斋醮荒怠政务的世宗上万言书。张居正柄国,始终弃用海瑞,这一点曾引起当世士林的诟病。
张居正死后,朱翊钧迅速对他进行残酷的清算,并重新起用海瑞。在史籍与口碑中,张居正毁大于誉,而海瑞却是誉满天下。
作为他们同代人的李贽,却没有随波逐流。他深情地赞誉张居正是“宰相之杰”,而评价海瑞为“万年青草”。在李贽看来,张居正是真正的经邦济世的伟大人物,而海瑞只是以人格取胜,生命如草可以万年长青,但绝不是振衰起隳的国家栋梁。
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来看,李贽心仪的政治 人物,不仅仅只是会做道德文章,更应该有着为社稷求发展、为民生谋福祉的巨大的担当精神与行政才能。
道德与事功,清流与能吏,一般的读书人,都看重前者,而李贽赞赏的却是后者。
李贽既不像张居正那样,以事功影响后世,也不能像海瑞那样,用道德影响士林。但他的叛逆精神与追求本真的学问,却是晚明时期思想界的一盏明灯。
数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人有两种:一种是石头,可以在任何激流 中挺 立;一种是咖啡,可以百分之百融入水。李贽当属于前者。他特立独行,蔑视世俗,因此当世难容。比起张居正与海瑞来,他的处境更惨。皇皇一部《明史》,张居正、海瑞皆有列传,而他只在耿定向的条目中附上数语以示交待,可见皇室操纵的史家,对他这位狂人,连贬损几句的兴趣都没有。李贽晚年弃绝功名,对这种“世人皆欲杀”的处境,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
以七十五岁疏狂之身在狱中用剃刀自杀,表明了李贽与流俗抗争到底的决心。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明朝就以思宗的上吊而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中谢幕。比起思宗来,李贽的悲剧似乎更能体现文化上的意义。因为他不仅死在明朝最腐败的时期,更是死于明朝思想上最为平庸的时期。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李贽认为天地间只有司马迁的《史记》等五部大文章,这五部文章尽管成就大小各异,但毕竟各自代表一个时代,都值得肯定。
B.“中国是一个善于造神的民旅,因为造神者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被造者”,因此。与李贽同时代的人大抬孔子的轿也在情理之中。
C.张居正被李贽赞誉为“宰相之杰”,而誉满天下的海瑞仅被评为“万年青草”,这说明李贽有与世俗不同的政治评判标准。
D.《明史》尽管为被称为晚明思想界的一盏明灯的李贽立传,但仅是寥寥数语.可见李贽的思想并不为皇家操纵的史家所重视。
E.本文述评结合,语言平实,大量引用史实来印证作者对传主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推祟,以及对他的人生际遇表示同情。
14.标题“只有疏狂一老身”中“疏狂“一词如何在李贽身上体现?请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开头说 “大思想家李贽生活在明代,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有人说,月牙泉像一位绝世佳人的眼睛,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有人说,月牙泉像位窈窕淑女的嘴唇,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有人说,月牙泉像一牙白兰瓜,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其实,月牙泉最像初五的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就是这一方清凉澄明,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历四时不涸不溢,几千载不改初衷,虽遇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
上一篇:
2010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八年级(下)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09-10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