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5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0]
2010学年秋学期高一月考(一)
让学生整体感知高考内容,考点准确到位,答案详细,很有帮助。
地师高中2010学年秋学期高一月考(一)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 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姓名、班别、学号填写清楚,并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密封线外答题和用其它颜色的笔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彷(páng)徨 青荇(xìng) 遒劲(jìn) 颓圮(qǐ)
B.长篙(gāo) 漫溯(sù) 青苔(tāi) 火钵(bō)
C.愤懑(mǎn) 冰屑(xuè) 麦糟(zāo) 叱(chì)骂
D.袒露(lù) 隽(juàn)永 碣(jié)石 忸怩(ní)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此之时,严武病逝成都,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被迫于衰朽之年,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   异乡,兼以政治上屡遭排挤,心境自然凄苦异常。
  ②在元旦联欢会上,他   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唱歌。
  《琵琶行》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杰作,   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A. 作客 推托 问世 B. 做客 推托 面世
C. 做客 推脱 问世 D. 作客 推脱 面世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
B.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悠闲,让后世的学者在感叹中国人融入西方社会的艰难时,不得不叹服徐志摩是“最适应西方生活的中国文人”。
C.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D.艾青将自己对大堰河的感情表现在娓娓动人的陈述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的河。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诗人戴望舒对刚刚过去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那朝朝暮暮走过的江南的雨巷, 的雨巷, ,为他灵感的到来,意象的摄取,提供了多么厚实的生活基础。 ,于是往昔在雨巷的在足迹, ,成为他灵感的触发点。
①一条又一条,一程又一程 ②也许他太熟悉雨巷了,太思念雨巷了
③牵引着无数时光的故事 ④便像梦一般飘来,涌来
A.②④③①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二、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传统诗词样式产生于特定时代,具有特别适应当时社会普遍心理与要求的特征,因而受到与之时代相适应的广泛欢迎与认同。然而,正是由于传统诗词样式的容量、韵律体系、文体语言等都和特定时代的特征及要求有关联,在社会经历了剧烈变革,社会结构、大众心理、文化凭依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相对稳定的传统诗词样式就有可能难以适应这些变化,难以“承载”或表现新思想、新事物、新领域,适应新的社会心理及大众要求。因此,作为一种调整和适应,伴随剧烈变化的新时代,往往会或先或后地催生新的诗歌样式乃至其他艺术样式。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产生了现代新诗。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看,新诗样式产生以后,传统诗词样式往往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并对“新诗”产生积极影响。今天,学术界与创作界由于强调现代新诗的先进性,对传统诗词样式的正面作用较为忽视。另一方面由于不重视传统诗词样式的积极影响,现代新诗缺乏参照和必要的制约,出现内容极端化、边缘化,形式极端粗糙等弊端。


浏览完整试题  现代新诗出现的上述失误,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这与新诗诞生以来,由于对传统诗词样式持比较严厉的态度,传统诗词的创作极度弱化分不开。传统诗词样式不只可以作为现代新诗的一个必要补充,而且可以通过相互间的“比照”对现代新诗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种“比照”作用具有双向性。我们发现,现代新诗迷失的,恰恰是传统诗词样式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领域;反过来说,现代新诗的新鲜活泼,对现代社会、国际化环境的积极适应,求新求变强烈意识与动力,又恰恰是中国古典诗词样式在今天所缺失的。因此,一方面是传统诗词样式对现代新诗产生积极影响,引导现代新诗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是现代新诗的新鲜活泼,语言更加接近现代生活,可以对传统诗词样式产生影响,促使传统诗词样式发生“新变”。这种影响的双向性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诗歌的积极发展。
5.下列关于“传统诗词样式”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传统诗词样式的容量、韵律体系、文体语言等都和其存在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及要求有一定的关联。
B.传统诗词样式产生于特定时代,具有特别适应当时社会普遍心理与要求的特征,因而受到与之时代相适应的广泛欢迎与认同。
C.传统诗词样式不只可以作为现代新诗的一个必要补充,而且可以通过相互间的“比照”对现代新诗产生积极的影响。
D.传统诗词样式缺失现代新诗的新鲜活泼的特点,对现代社会、国际化环境很难积极适应,但是其具备相当的求新求变的强烈意识与动力。
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看,传统诗词样式的作用并不会因新诗样式的产生而得不到发挥,往往可以在新诗样式产生后继续影响着诗坛,甚至对“新诗”产生积极影响。
B.现在,学术界与创作界对传统诗词样式的正面作用较为忽视的原因是他们更强调现代新诗的先进性。
C.新诗诞生以来,由于传统诗词样式对其持比较严厉的态度,致使传统诗词的创作极度弱化,新诗也由此出现了诸多失误。
D.新诗样式与传统诗歌样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诗歌的积极发展。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诗词样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国旧体诗词中“古体诗”“近体诗”以及流传下来较为著名的依据“词牌”音律节奏填词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B.在社会经历了剧烈变革,社会结构、大众心理、文化凭依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作为一种调整和适应,伴随剧烈变化的新时代,必然会或先或后地催生新的诗歌样式乃至其他艺术样式
C.现代新诗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
D.现代新诗表现出来的内容极端化、边缘化,形式极端粗糙等弊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传统诗词样式的积极影响,因此导致了缺乏参照和必要的制约。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
王长年智斗倭寇
【明】朱国桢
  古称操舟者为“长年”。王长年,闽人,失其名。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倭薄会城①大掠,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
  贼舟数百艘,同日扬帆泛海去。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亲信之;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因捩②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皆曰:“善!”
  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我舟人持磁器杂物奋击,毙一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风举帆,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零舟首虏,生口具在,请得上功幕府③。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唶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④某,召至军门复按,皆实。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粹》)
注:①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②捩(liè):掉转。③幕府:明代称地方的督抚衙门。④中丞:此处指巡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倭薄会城大掠 薄:迫近。
B. 贼度近家 度:揣想。
C. 会舟夜碇海中 会:集合。
D. 镇将,故州人也 故:原本。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长年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②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③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④长年故善舟,追不及。
⑤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另藏之。⑥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长年靠在海上打鱼为生,倭寇逼近省会福州大肆抢劫,他被抓去,关在一艘小船上;一同被抓的还有十几个男女。
B.王长年被抓上贼船后,就经常讲些奉承话,假装屈服讨倭寇们的欢心,因此深得倭寇首领的信任;由此可见他很有心计。
C.王长年等人逃回时,被官兵抓获送到镇将处所;官兵欺骗镇将说抓到了倭寇,把残留的船、贼寇首级、活捉的“贼人”和钱财一并上报请功。


展开余下试题D.某个巡抚想任用王长年做副将,王长年感谢不愿做官;于是巡抚赏赐美酒,敲锣打鼓让他骑马巡游军营,并给他财物送他回家。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镇将唶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5分)
译文:
(2)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13.根据提示填写名句(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
  “ , ,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
他的博大胸怀。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2)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子曰:“知者不惑, , 。”(《论语•子罕》)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请按要求完成14~17题。
一朵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11)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12)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13)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14)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15)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4.请在原文中找出简要的词语概括“早醒的桃花”的生命历程;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对“早醒桃花”的情感态度。(4分)
答:生命历程:( )→( )→( )→( )
情感态度:( )→( )→( )→( )

15.请赏析“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6分)
16.文中多次写到了环境,第五段写了怎样的环境?其作用是什么?(6分)

17.从全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一朵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含义?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6分)


六、语言表达与应用(15分)
18.试写出下列诗句所吟咏的对象。(4分)
(1)告别了海水,我才知道自己的价值。
(2)请不要根据我的长短来判定人的高矮。
(3)海里的航标,大地的琴弦。
(4)只要爬上青云,哪管树的枯荣。
19.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则通知,要求保留全部信息要点,语言简明、连贯。
(写出通知内容即可,不要求完整写出通知形式。)(5分)
①校学生会准备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诗歌朗诵大会;②全体同学参加;③大会时间为2010年12月26日9:00;④会议地点在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
这则通知的内容是:

20.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造两个句子,便句意畅通,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我爱书,它是甘露,滋润我的心田;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觉,不会变的是真实。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
  (4)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800字。
地师高中2010学年秋学期高一月考(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D检验学生课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A劲jìng 圮pǐ B苔tái C懑mèn 屑xiè)
2.A 检验学生平时听课质量。如推托和推脱在识记中已讲评过。作客: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从时间来看,“作客”时间长,“做客”时间短。从目的来看,“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现实功利性比较强:“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等。问世一般指无前例的东西在世人面前出现了,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商品或其它;面世指一般的东西投放到了社会或市场。


展开余下试题3.B.A.缺宾语的中心词,“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学生配套练习中较多类题,引导学生关注积累) C.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去掉“不”。(练习中已强调过,可帮助学生积累此类否定词)D.第二句缺主语,加上“他的诗”。
4、D(第四句“便”和前文“于是”构成顺承关系。这就提示考生,此句须放在最后。故答案选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并引导学生关注课本。)
5.D(“其具备相当的求新求变强烈意识与动力”错,原文意思是“缺失求新求变强烈意识与动力”。)
6.C(“由于传统诗词样式对其持比较严厉的态度”表述有误,应为“由于对传统诗词样式持比较严厉的态度”。)
7.B(“必然”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往往”。)
8.选C.(会:恰逢。)【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9.选D。【本题考查筛选文意信息的能力。】
10.选C.(原文是说“零舟首虏,生口具在”。没有提到钱财。)
11.各5分。(1)镇将大喊说:“你说斩敌掉敌人首级,难道有什么凭证吗?”(得分点:若,级,验,岂……乎?各占1分,整体1分。“若”字如有考生译为“如果”,只要能译为:“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斩敌首级”也可,能理解文意,并语句通畅即可。)
(2)(巡抚)同时把一起逃回来的各个男女居民放了。并且对企图夺功的官兵,(依军法)定罪。(得分点:并、遣、而,句式各占1分;特殊句式:省略句:省主语(巡抚);定语后置句:官军欲夺其功者。整体1分)
(翻译除看考生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外,还需看考生答案整体句意是否清楚流畅。)
【参考译文】
古代把靠做船工为生的人叫做“长(zhǎnɡ掌)年”。王长年,福建人,不知道他的本名叫什么。从小勇敢而胆大,靠在海上打鱼为生。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 倭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迫近福建省会福州大肆抢劫,王长年被他们抓住,关在一艘小船上。这艘船上有五十多个海盗,还有十几个一起强行抓来,并被捆绑明朝男女居民,以及很多金银财宝。
一天,几百艘海盗船同时扬帆出海,起航离开。王长年从被抓的时候起,就经常讲些奉承话,假装屈服讨倭寇们的欢心,因此深得倭寇首领的信任;倭寇们又看到那些被抓的明朝居民已经在出海的船上,就放松了警惕,把捆绑他们的绳子解开了。王长年找机会跟这些一起被抓的人说:“你们想回家吗?如果能按我的计策行事,我将帮助你们逃回去。”他们都哭着说:“好极了!可是你有什么计策呢?”王长年说:“倭寇的海盗船准备回到日本,对我们没有防备,幸好今天海上的东北风很大,如果我们能把倭寇们灌醉,抢刀将他们杀光,再掉头转舵乘风鼓帆就可以回家 了,这是不可再得的机会啊。”大家都赞同王长年的计策。
这天晚上正碰上倭寇停船抛锚休息,大家按照商量的计策行事,让那几个女居民劝倭寇喝酒。倭寇想到快回国了,因此十分高兴。女居民轮番演唱娇媚的小曲,不停劝酒,倭寇们十分高兴,唱歌跳舞全都喝得大醉,纵横相枕睡在一起。女居民拿着倭寇的刀出来了。王长年手持大斧,其他人拿着刀将五十几个倭寇全部杀死后,砍断拴锚的缆绳开船。旁边的海盗船发现他们逃走,追赶他们。我们这条船上的人用瓷器等杂物奋力还击, 还打死了一个倭寇。因为王长年掌船的技术很高,倭寇并没有追上。他们扬帆乘风破浪,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明朝的海岸边。王长年将所有倭寇的人头全部割下,并偷偷的挖出舌头藏起来。随后他们带着金银财宝一起上了岸。
快到家的时候,碰到了明朝的官兵,将他们带着的倭寇首级和钱财全部抢走。王长年是秃头而且长着黄色的胡须,很像倭寇,官兵把他抓起来送到镇将的处所,欺骗镇将说抓到了倭寇。把残留的船、贼寇的首级、活捉的“贼人”一一带到,上报督抚衙门请功。镇将是当地人,王长年十分着急,用方言说出了他们杀死倭寇逃回来的情形。镇将大喊说:“你说斩敌掉敌人首级,难道有什么凭证吗?”王长年于是从怀里拿出藏着的舌头给镇将看。镇将于是检验倭寇的首级,发现都没有舌头。所有官兵这才惊讶的相信王长年所说的事。事情上报督抚衙门后,某个巡抚将王长年他们召到衙门复察,发现全部属实。想任用王长年做副将,王长年推辞不愿做官。于是巡抚赏赐美酒,敲锣打鼓让他骑着马到各个军营展示,并给他财物送他回家。同时把一起逃回来的各个男女居民放了。对企图夺功的官军,依军法定罪。王长年现在还活着,已经更老了,比以前更秃更穷,还是靠打鱼为生。
12、(1)①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2分)②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分)
(2)①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2分)
②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
(引导学生分点答题)
【考点】第一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第二问: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参考: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公元764年(广德二年)秋天,他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失地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0学年秋”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