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73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苏教版2010-2011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海,相信你就是海中的鱼;如果这份试卷是船,相信你就是船上的帆。请放松你的心情,顺利地驶向那成功的彼岸!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名句默写。(10分)
(1)千里之行, 。
(2) ,非志无以成学。
(3)良药苦口利于病, 。
(4)五岭逶迤腾细浪, 。
(5) ,恨别鸟惊心。
(6)僵卧孤村不自哀, 。
(7) ,身世浮沉雨打萍。
(8) ,花作春泥更护花。
(9)与好友分别,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显得伤感,不如用王勃的“ , ”更积极乐观。
(10)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清澈透明景色的诗句是: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今天的盐阜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农村城镇建设如火如tú( ),精彩纷呈,一座座美丽的新城、靓丽的集镇尤如绿色田野中生长出的颗颗璀càn( ) 珍珠,闪耀着迷人的魅力;在顺应沿海开发大潮中,临港重点城镇建设又为新一轮城乡统筹发展挥就出惊艳一笔,镶嵌在盐阜大地的50个现代乡村文明都市,已成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进程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火如tú( ) 璀càn( )
(2)给加点字注音
靓丽 ( ) 镶嵌( )
(3)画线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C、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盐城的“民间国宝”。
5、结合语境,补写下文的空格。(2分)
老师啊, ,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您是无私的春蚕,编织着生命的锦绣;您是燃烧的蜡烛, 。
6、社会调查。(4分)
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请你结合调查表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
(1)您身体不舒服时有前往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去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1)


浏览完整试题(2)
7、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5分)
(1)该电视片计划从“ 建筑 ”“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例子:“ 建 筑 ”: 巧 夺 天 工 。
自选:(1)“ ”: 。
(2)“ ”: 。
(2)《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你认为是“原址重建”还是“原样封存”?请你写一段辩词。


二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5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仔细品读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2分)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这两句诗中作者想批判的人是谁?(1分)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①,焚茅茷(fá) 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③若穴,尺寸千里,攒蹙④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⑤乎与颢气⑥俱,而莫得其涯⑦;洋洋⑧乎与造物者⑨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斫(zhuó)榛(zhen)莽:砍伐丛生的草木。②茅茷:茅草之类。③垤(dié):蚁穴边的积土。④攒蹙(cuán cù):聚集收缩。⑤悠悠:广大的样子。⑥灏(ha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⑦涯:边际,极限。⑧洋洋:得意的样子。⑨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以其境过清 (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望西山,始指异之 ( ) (4)若垤若穴( )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3、请从甲或乙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4、两篇文章都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你从中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峰
(1)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2)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3)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4)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5)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15、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16、第(3)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展开余下试题17、第(4)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3分)
18、第(5)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10分)
父亲的秘密
(1)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2)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3)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4)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5)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6)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7)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8)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9)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10)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11)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12)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19、父子俩因 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 。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 ;(2) 。(4分)
20、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
。(2分)
21、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已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
,更是为了:
。(2分)
22.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
三、写作。(30分)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不少于600。





























600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名句默写。(10分)
(1)始于足下(2)非学无以广才(3)忠言逆耳利于行
(4)乌蒙磅礴走泥丸(5)感时花溅泪(6)尚思为国戍轮台
(7)山河破碎风飘絮(8)落红不是无情物(9)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如火如tú(荼 ) 璀càn( 璨 ) 靓丽 (liàng ) 镶嵌( qiàn )
尤 改为 犹
3、B 4、A
5、结合语境,补写下文的空格。(2分)
您是辛勤的园丁 照亮着人生的征途
6、社会调查(4分)
(1) 将近半数的人不愿去大医院就诊
(2) 主要原因在于药品价格高、费用高
7、(5分)
(1)示例:历史 千年沧桑 ; 战争 金戈铁马(边塞烽火);
文学 诗词沃土; 旅游 登临胜地
(2)示例:A认为原样封存废墟。依据一(要点):封存废墟是对长城的更重要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个废墟可以感受长城的精神价值;重建不一定是对长城的保护,因为复制已经改变了原来品位。依据二(要点)历史上这样的重建是当时条件限制决定的,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我们现在不是当时了,例如不需要依靠长城抵御外敌入侵。
B认为原址重建 依据(要点) 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重建长城就有过许多次。今天的长城,就是前人重建的结果。


展开余下试题二、阅读理解(40分)
8、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分)
9、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1分)
10、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表达了诗人的忧国爱国之情(2分)
11、因为 像狗的牙齿那样 认为…异 像 (4分)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忽而露出来,忽而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见。
(2)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13、(3分)示例:
如 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理由: 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游鱼 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小石潭水的清澈。
又如 句子: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
理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气势地表达了作者被西山之异所吸引,急切地想领略西山之异景的心情。
14、(2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寄情山水,而又失意、愁苦、悲凉。
15、因为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在沙漠地区选试验点,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沙漠地区长时间气温较高,土壤中的氮以气体形式不断挥发,而最终不能回到土壤中。
16、干旱地区种植田地,在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的前提下,土地的出产不高。
17、沙漠中土壤里的氮为何不可返回。作者采用总分的说明顺序,将干旱地区和气候温和地区进行比较来说明的。
18、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如“气势汹汹”和“肆无忌惮”两个成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人格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19、(4分)迷失方向(迷路) 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
撕破衣服系在树干上作求援标志 寻找蘑菇充饥
20、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能答出“尝毒蘑菇,这个意思即可)(2分)
21让儿子守在木屋里等待救援 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2分)
22.(2分)
三、写作(30分)评分参照中考尺度 (121.234.24.36)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苏教版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