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 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 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 5.就第一段来说,对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高新技术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 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 C.当今高新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 D.高新技术系统进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障碍。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的局面必须改变。( ) B.以“高新技术”替代“灰色技术”,才能消灭酸雨。 C.努力改变物质文明与公害同步发展的状况。 D.减少公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的正效应。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使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 B.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C.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化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 D.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癯而实腴 癯:清瘦 B. 与物多忤 忤:抵触 C. 其出处进退 处:处所 D. 终不能悛 悛:悔改 9. 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① 其诗质而实绮 ②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B. ① 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 少而穷苦 C. ① 诗有古人之风 ② 其学日进 D. ①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 自托于渊明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B. 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C. 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D. 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