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59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初三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考1
初三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考1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前仆(pū)后继 惴惴(zhuì) 涅槃(pán) 管辖(xiá)
B、公正不阿(ē) 偈(jì)子 回旋(xuán) 执拗(niù)
C、仓皇(huáng)失措 禁锢(gù) 炫(xuàn)目 庇(pì)护
D、竦(sǒng)身一摇 磋(cuō)商 粗糙(cāo) 癖(pǐ)好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粗枝大叶 谬种流传 屈尊下顾 有的放矢
B、华而不实 前仆后继 变换莫测 摇曳不定
C、行云流水 翻云覆雨 陈词烂调 语竭词穷
D、衣锦还乡 星殒如雨 叹为观止 哗众取宠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 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②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 的陈述。
③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 而又神秘。
④中国宣布这个 ,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
A、磋商 琐碎 安详 政策 B、商讨 琐屑 安详 决策
C、商讨 琐屑 祥和 政策 D、磋商 琐碎 洋和 决策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新生代们太顺利了,以至于他们的作品像浅浅的溪流难以激起人们心底的轩然大波;新生代们太年轻了,年轻得难以汇入生活的湍急的河流。
B、有人说:“你就是腰缠万贯,如果得一场大病,转眼之间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C、北京十大医院准备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大内向有关方面咨询的人难以计数。
D、在中外体坛上,凭着先天素质好训练不够刻苦而成为世界冠军的寥若晨星,相反,“以勤补拙”跃登宝座的却大有人在。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即使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B、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
C、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的繁荣上,那末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笑容。
6、下列各选项,如填入文段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 。
A、和变种—样的生物的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和变种一样,生物的种,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C、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D、生物的种,和变种—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望夜空,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形状不同的极光。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__________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浏览完整试题 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甚至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名副其实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出光的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监、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隆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区,此情此景,此时此地,面对五彩缤纷的极光图形,亲爱的读者,你说能不令人心醉,不叫人神往吗?
7、在第1段加______处填下列哪一项词语最恰当( )
A、形态特征 B、形状特点 C、物理性能 D、物理特征
8、对“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极光的亮度变化的时间很长。
B、极光出现时只有银河星云那么亮,到后来有月亮那么亮。
C、极光由银河星云的亮度变化成满门时的亮度。
D、极光刚出现时只有银河星云的亮度,到后来就会变化成满月时的亮度。
9、“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一句中的“变化万千”指的是哪些变化?下面不是这种变化的一项是( )
A、亮度变化 B、形状变化 C、色彩变化 D、景色变化
10、对这几段文字所透露的信息,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极光有弧状、带状、片朵状、幔状和线状五种形状。
B、极光发生变化的时间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
C、极光的色调有—百六十余种。
D、极光发生在辽阔无垠的穹隆中和荒无人烟的极区,发生的时间是在寒夜里。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②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③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④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⑤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⑥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1.“无聊生者不生……”这一划线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
A.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B.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
12.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④句中的“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等词语,反映出祥林嫂遭遇的悲惨和社会的无情。
B.第⑤句中的“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表现出“我”的软弱性: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无力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C.“然而在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该段最后一句中“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同样是反语,“渐渐的舒畅起来”其实正说明“我”内心的痛苦还在加深。
13.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冬夜的沉寂,烘托“我”内心的孤寂和沉重。
B.冬夜的景象显示出鲁镇自然环境的沉寂和社会环境的阴冷。
C.冬夜的景象象征着当时鲁镇的人们生活在黑暗和痛苦之中。
D.以冬夜的沉寂显示祥林嫂的死无足重轻,鲁镇人几乎没有什么反响。
14.文中的“我”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即是作者鲁迅,通过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见闻,使故事真实可信。
B.“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连起来的。
C.“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尚未找到出路,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D.“我”与《一件小事》中的“我”、《竞选州长》中的“我”一样,都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主要人物。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8分)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 与鲁迅相比呢?


展开余下试题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人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冢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黄土。(有改动)
15、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1)
(2)
16、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 (6分)
(1)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
C.作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斗争。
D.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E. 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
五作文(40分)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 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请你以“快乐”为话题,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可记叙,可议 论,可抒情,题目自拟。
答案
1-6 C A B A B C 7-10 A D D C 11.A[注意关键词“无聊生者”和“即使”的含义]
12.D[不是反语,表明“我”这样思考后的解脱]
13.C[无此象征义]
14.B[A项不是作者自己;C项作者并不批判他;D项《祝福》中的“我”不是主要人物]
15.(1)鲁迅批判了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中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积其一生动铸造国人的灵魂。
(2)阐明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
16.(1)“器物文化”指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具体的用具与活动。
(2)利用原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玩味中国传统器物文化;抒发的是封建土大夫情调。
17.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或:今天,重铸国民灵魂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18.AC
作文(略) (125.77.19.253)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初三第二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