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57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1]
辽宁高考模拟试题
2011年辽宁普通高考模拟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3—6世纪的中国,从思想接受与社会调整方面来讲,可以说处在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时代。痛苦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进入中原,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生存的安全系数降低;另一方面,佛教逐渐传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以儒家经典而立命的上层精英,成为这场文化冲突中精神痛苦的群体。同时,来自异域的新奇物质和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也带来了对中原社会的快乐刺激。上层社会在排斥佛教精神层面的同时,迅速地接受了来自异域的奇珍玩物等各类奢侈品。而佛教带来的平等思想、神奇法术、低廉的医疗、逃避赋税的方便之门和法外悠闲的生存方式等这些看得见的好处,却实实在在地得到下层社会身心愉快地接纳,并给他们的生活和生命存在带来了快乐与皈依感,生命获得了新的意义。这就是北朝佛教以民间信仰为特征,而南朝佛教则以士大夫整合改造佛教思想为特征的原因所在。如果说南朝的士大夫们手执麈尾饶舌论难深受佛教影响的话,那么研究佛教思想在北方一般民众中的接受方式和存在状态,将有利于我们认识佛教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是如何扎根的。所以,中国佛教之发展不仅是思想的历史,关键也在于参与其中“人的历史”,历史学应该有一个不同的视角或者路径进入“佛教社会史”这个领域,关注那些在香火缭绕的崇佛膜拜中求生存的僧俗群体的世俗生活。
这样,问题的展开,就应建立在北方社会胡汉结构状态这一佛教传播的社会大背景下,首先理清制约当时社会的三种特殊情况:一是汉代以来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伦理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均被破坏,社会整合能力削弱;二是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无论在制度上还是生活状态等诸多方面均形成了“胡汉杂糅”的局面;三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进入儒家文化圈,并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当时的北方社会来讲,这三种情况都是全新的。于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这两大文化流,在“胡化”和“汉化”不断交替进行的过程中,开始了相互交汇、碰撞和融合的痛苦过程。中国历史在这一时段内,犹如黄河改道一样,在不停顿地寻找着自己的新河床、新出口。佛教就是在这一融合过程中由“佛本戎神”这样一个角色,不断地接受着本土文化的淘洗历练,尤其在北方社会中通过造像、写经、礼拜等活动,迅速融入到纷乱的社会民众之中,自觉而无意识地充当了胡、汉两大民族集团融合的思想桥梁和基层组织结构的作用。文明与制度在这一历史交汇点上,来了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共谋”。村寺家僧和邑义组织的构建,使不同种族和宗族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关系在“众生平等”的理念下变得融洽起来,从而消解了由于种族、宗族、势力集团差异造成的“思想混乱”和“认同隔阂”。这种“共谋”,又为将来构建新的大一统帝国找到了新的底层制度模式、心理基础和文化共识。这样,通过对不同身份“集群”“生存状态”的考察,就真正进入到了对当时北方社会底层结构的微观分析;通过相对完整地构建各种“社会因素”的存在状态,从而为认识和构建汉、唐历史变迁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微观剖面和具体分析标本。


浏览完整试题选自2009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陈虎《解读中国中古北方社会》
1.下列有关“痛并快乐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带来的游牧文化,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生存的安全系数降低。
B.以儒家经典而立命的上层精英,因受到佛教意识形态的冲击而精神痛苦。
C.上层社会接受了来自异域的奇珍玩物等各类奢侈品,却在精神层面排斥佛教。
D.只有佛教的平等思想给下层社会带来了快乐与皈依感,生命获得了新的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整合能力削弱、胡汉杂糅、佛教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制约当时社会的三种特殊情况。
B.在“胡化”和“汉化”交替过程中,实际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汇、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C.在北方社会中,佛教自觉而无意识地充当了胡、汉两大民族集团融合的思想桥梁和基层组织结构的作用。
D.佛教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消解了由于种族、宗族、势力集团差异造成的“思想混乱”和“认同隔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3—6世纪的中国,处在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时代,从思想接受和社会调整方面来讲,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B.关注那些在香火缭绕的崇佛膜拜中求生存的僧俗群体的世俗生活,有利于研究“佛教社会史”这个领域。
C.由于佛教一味坚持“佛本戎神”这样的角色,不接受本土文化的淘洗历练,使得中国历史在那段历史时期如黄河决堤一样。
D.文化与制度在这一历史交汇点上的“共谋”,为将来构建新的大一统帝国找到了新的底层制度模式、心理基础和文化共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淑,字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年数岁,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还为御史中丞。
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因赐淑等袴褶,又就主衣取锦,截三尺为一段,又中破,分斌、淑及左右,使以缚袴。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
节选自汉语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译•宋书•列传第十三•袁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属文,辞采遒艳 属:连缀,撰写。
B.主上信谗,将见罪废 见:被。
C.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 忝:表示愧于进行某事,用作谦词。
D.大祸亦旋至耳 旋:不久。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淑“忠于君王”的一组是( )(3分)
①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 ②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
③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④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⑤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⑥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淑自小爱好作文,词采遒劲华丽,雄辩有力,所以深得他伯父袁湛和姑父王弘的喜爱与赏识。
B.袁淑劝太祖应亲临中原,在泰山封禅,太祖认为封禅是盛德的事情,自己没有能够担当的能力。
C.袁淑在担任太子左卫率的时候,正在当值的一个晚上,被太子刘劭叫来一起谋划弑君的行动。
D.袁淑对于太子的谋逆行为,先是在言语上进行了严正的劝告,再是进行了行动上的断然拒绝。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
(2)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8.上阕写了那些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
9.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 (《荀子•劝学》)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杜甫《登岳阳楼》)
(3)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温暖孤独旅程
铁凝
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展开余下试题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于是我又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选自珠海出版社铁凝《温暖孤独旅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汪曾祺被下放到沽源,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这是因为他只是画土豆,没有劳动改造。
B.作者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这是因为这个地方没有名气,或者已经不存在了。
C.汪曾祺作为小说《玫瑰门》讨论会被邀请的唯一老作家,上午八点半开会,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车来接,表现了汪老的认真。
D.汪曾祺既不做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也不做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而是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焦躁不安的世界。
E.因为汪曾祺认识到“人是孤儿”,所以他才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以此来排遣自己因为下放而带来的孤独。
(2)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一句的理解。(6分)
(3)文中两次写到汪曾祺在沽源的事情,各有什么作用?(6分)
(4)作者在结尾处用了“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一个设问煞尾,这样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获得诺奖的战犯
王波
将诺贝尔奖授予一个战犯,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但瑞典皇家科学院还是这样做了。
1918年12月,他们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他同时也是一战中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
此时距离战争结束仅一个月,哈伯则刚被战胜国列入战犯名单。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把整个科学界炸得沸沸扬扬。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尤其激愤。在他们眼里,哈伯是个彻头彻尾的战争魔鬼。
瑞典皇家科学院更看重科学本身。他们认为哈伯获奖当之无愧。理由是他在9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在时人眼里,哈伯就像一个可能“解救世界粮食危机”的科学天使。
然而,这个曾经被称为“利用空气制造面包”的人,在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后,还只能躲在瑞士的乡下。他非常害怕自己会被当做战犯审判。哈伯很清楚在过去的几年里,自己在战场上犯下了怎样的罪行。
1914年,一战爆发,民族沙文主义激起的盲目爱国热情,冲昏了威廉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哈伯的头脑。他把自己的实验室变成了为战争服务的军事机构,并担任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
这个46岁的科学家,不仅专门为部队派遣科研人员,还亲临前线选定氯气部队的驻扎地点。
第二年在哈伯的建议下,德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并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不过,当毒气战计划传达给德军师级指挥官时,遭到了所有指挥官的拒绝。只有部队被围困在伊普雷城的阿尔布雷希特公爵予以支持。3个多月后,“毒气战”在伊普雷战役中正式诞生,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不过,这场毒气战最终并没有给德国人带来胜利,却让哈伯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哈伯的妻子克拉克也是化学博士,很清楚毒气的危害。当她恳求丈夫放弃这种惨无人道的武器时,丈夫不仅咒骂她,还声称毒气是“尽快结束战争的人道武器”。哈伯认为,作为战争工具的毒气,并不比“天上飞的弹体”更残忍。这些言行遭到来自国际科学界的一致谴责。
愤怒和无奈之下,克拉克用哈伯的手枪自杀身亡。但这并没有促使狂热的爱国者冷静下来。相反,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为了祖国的战争”。
即便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时,哈伯也无暇享受这分喜悦,更无暇顾及外界的非议。他正忙于设计一种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设备与方案,以便帮助祖国尽快偿还战争赔款。实际操作后,他无奈地发现自己的努力失败了。
“没有人可以怀疑哈伯对国家的忠诚。”德国科学家马科斯•普朗克和冯•劳厄公开强调道。他们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些话是他们在缅怀哈伯时所言。


展开余下试题1920年,哈伯的名字被从战犯名单里剔除,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他举行了迟到的授奖仪式。这个爱国者也对自己曾经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在他的领导下,威廉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研究所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研究机构,甚至一度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研究中心。
哈伯曾经做过的那些并不光彩的往事,也渐渐开始被国际同行们谅解。不过,这位爱国者却遭到来自“祖国”的打击。
随着纳粹的上台,哈伯由于犹太人的身份接连受到迫害。他所领导的研究所被强行改组,他的名字也被要求改为“犹太人•哈伯(Jew Haber)”。
这令哈伯忍无可忍。1933年4月30日,他发表了一份反对种族政策的声明。这份声明丝毫没有改变他的处境,在纳粹政权的迫害下,这个深爱着祖国的人,不得不流亡国外,不久因心脏病突发死在流亡的路上。
他留在身后的则是两张交互隐现的脸庞:一张是“奠定现代氮肥工业基础”的科学天使,一张是开“毒气战”先河的战争魔鬼。
选自2010年0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哈伯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在所有人看来,哈伯就像一个可能“解救世界粮食危机”的科学天使。
B. 当毒气战计划传达给德军师级指挥官时,遭到了所有指挥官的拒绝,这是因为他们拒绝这种惨无人道的战争方式。
C. 因为哈伯发明的毒气战最终并没有给德国人带来胜利,所以哈伯最终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D. 哈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时,无暇享受喜悦,这是因为他忙于设计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设备与方案,以便帮助祖国尽快偿还战争赔款。
E. 因为哈伯在1933年4月30日发表了一份反对种族政策的声明,这份声明导致这个深爱着祖国的人不得不流亡国外。
(2)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奖授予一个战犯,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说“一战爆发,民族沙文主义激起的盲目爱国热情,冲昏了威廉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哈伯的头脑。”,他的爱国热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1920年,哈伯的名字被从战犯名单里剔除。你认为应该不应该从名单里剔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B.在2009斯诺克英国锦标赛上,丁俊晖不负众望,以十比八的比分击败排名世界第一的希金斯,取得冠军,蓄势三年再次捧杯。
C.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热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媒体观众好评如潮。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曹文轩对记者说,“你可以看看我另外的作品,比如《青铜葵花》,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书。它写的是一个苦难年代,在一个村庄里,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之间发生的纯真感情。我对人性是很了解的,因为了解才会对人宽容。 。 。 。 。 。
。这个观点其实不是我的观点,王尔德就是这个看法。他认为,一个有境界的艺术家,不应该让艺术模仿生活,而应该做到让生活模仿艺术。”
①作家毕竟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人类之所以过渡到今天这个时代,是与成千个文学家的引领分不开的 ②我们应该让生活模仿艺术,不能只让艺术模仿生活 ③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谅解一些事情,而不是恶狠狠地去仇视它 ④现在不但不是向前走,反而是向后退,一味地写生活的恶、脏、黑暗,而不去写美好的那一面 ⑤徐志摩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文学指引着人们向前走 ⑥人性有很多好的东西,人都有向善向美之心,不是不能写到恶,而是不能只写到恶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⑥①⑤④②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⑥⑤④②③
16.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都说“90后”一代是幸福的一代,①父母们有时会纳闷:为什么我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他 ② 一点儿也不快乐?这是③ 父母只满足了孩子的生存需求。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优裕生活条件,④生理需求。这是最底层的需要,⑤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建议父母们在关心孩子生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心孩子的心灵。
17.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
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含义(30字以内)。(6分)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漫画的标题:(2分)
漫画的含义:(4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品味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话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辽宁普通高考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只有佛教的平等思想”太绝对,应该包括“平等思想、神奇法术、低廉的医疗、逃避赋税的方便之门和法外悠闲的生存方式等”)
2.D(不是佛教,而是“村寺家僧和邑义组织的构建” 消解了由于种族、宗族、势力集团差异造成的“思想混乱”和“认同隔阂”)
3.C(文章没有体现一味坚持“佛本戎神”这样的角色。是不断接受着本土文化的淘洗历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见:我)
5. D(③是萧斌的话⑥是袁淑熟睡,与忠君无关)
6.A(文章没有表明袁湛和王弘的喜爱与赏识是因为他的文章)
7.(10分)
(1)殿下身为太子,处在不受怀疑的地位,担忧什么不能成功。(要补上主语,翻译出宾语前置的正常语序,“克”译为“成功”)
(2)臣往日忝任东宫之臣,侍奉殿下,常常想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辽宁高考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