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69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苏教版九上11、学问和智慧
11、学问和智慧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晦塞(  ) 譬如(  ) 犀锐(  ) 瞬息(  )
2、对下列词语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寸积铢累(铢:古代重量单位) 烛照人生(烛:照亮)
B、食古不化(化:融化,消化) 融会贯通(贯:贯通)
C、举一反三(反:类推) 无关宏旨(宏:宏大)
D、探骊得珠(骊:黑龙) 鞭辟入里(辟:透彻)
3、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B、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C、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
D、“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4、比喻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方法。分析下列比喻所要论说的道理。
⑴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⑵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丘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内容,表明了议论的问题。
B、全文思路清晰,先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的不同,然后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指出二者相辅为用,而智慧显得更为重要。
C、从本文作者的论述可以看出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智慧。
【知识延伸】
6、关于“学问”,下面有段论述,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能做到“世事洞明”的人恐怕不多,要是想增长点学问,只要处处留心也能做到。
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包括三个重要的概念,世、事、人,世即世理,事乃事理,人指人情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若果能达到这点,那干什么事自然会胸有成竹,如鱼得水,落笔如神。
7、下面是一则智慧小故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提出什么观点?
午后,看一个有关海底世界的节目。屏幕上,一群小鱼遭遇了一条金枪鱼。我以为,这条金枪鱼无疑是老鼠跳进了白米屯。它只要冲上去,吃几条小鱼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金枪鱼发起了攻击。出乎我的意料,小鱼们并没有四散逃窜,而是迅速“抱”成了一团。金枪鱼居然扑了个空。鱼群始终保持着团状。金枪鱼每攻击一次,鱼群就向旁边翻滚一圈,这一侧的鱼游到那一侧,里面的鱼游到外面,如此循环,周而复始。面对一群猎物,金枪鱼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攻击的具体目标。即使它看准了的目标,也会因为游动而迅速消失在鱼群中。然后,在它眼前仍旧是一条条面目相像的小鱼,目标何在,早就无法分辨了。
这真是壮观的景象,鱼群在大海深处翻滚逃避,金枪鱼一次次地无功而返。靠着相互照应,集体防御,鱼群一次次化险为夷。可以想象,谁一旦离群,就立刻会成为金枪鱼的腹中美食。电视的画外音这样表述:只要鱼群不被冲散,金枪鱼的企图就无法实现。
我的观点:
第二部分:
(一)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浏览完整试题8.句首“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在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9.作者认为书可以分为“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两种,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书是“有智慧的”,什么样的书是“无智慧的”?
10.为什么说“读书也要智慧”?怎样读书才算智慧?
11.全文论述的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而这段却是论述书和智慧的关系,是否偏离了主题?放在这里又有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理解。
12.下面对“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这类书像新闻报道,会给你增加许多见识。
B、作者认为这类书只会夸夸其谈,没有什么有益的见解。
C.作者认为这类书堆积材料,缺乏高度、精辟的思想。
D.作者认为读这类书得到的只是琐碎如蚁邱的材料,却得不到鞭辟入里的思想和智慧,是劳而无功。
(二)
追求智慧
⑴几乎所有的人都追求财富,想过舒适的生活。应该承认,这是一种高尚的追求。人生来不是为了受罪,而是为了享受生活。拥有财富,摆脱贫穷,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只要收入合法,我们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消费自己所创造的财富。
⑵有的人追求权力。与财富相比,权力更具诱惑力,因为权力有时比金钱更有用。权力更是一个人神秘力量的象征。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一旦失去权力,就变成了一个可怜虫。拿破仑说:“从伟人到滑稽小丑之间只一步之遥。”如果有能力在实现自己抱负、证明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够造福人生,这样的人是令人佩服的。至于搞歪门邪道那就另当别论了。
⑶说到底任何追求莫过于对智慧的追求。没有智慧的人,缺乏一个独立思考的大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即使给他一个帝国,拥有无穷的财富,他也不一定能守得住。相反,拥有智慧的人却可以白手起家创造一切。一个人拥有多少智慧,就能创造多少价值。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便能撬动地球。”
⑷有学问不见得有智慧。有的人口若悬河,学富五车,夸夸其谈的可以,做事却一塌糊涂。这种人可称之为“有学问的无知”。英国作家哈兹里特说:“我们若要了解人类天才的力量,那就应该阅读莎士比亚;我们若要看看人间学问的毫无意义,那就不妨研究一下注释莎士比亚的作家吧!”莎士比亚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他却写出了天才的作品;而那些作家只会注释,却写不出闪耀智慧之光的片言只语。
⑸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会思想的大脑。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珍贵无比,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做聪明人比做傻子强,富裕比贫穷强,这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和大自然交流,观察社会,思考人生,使自己聪明起来,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时刻准备着人云亦云,当一个应声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智慧,过上有价值的一生。
13.第⑴⑵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4.人们“追求财富,想过舒适的生活”是“一种高尚的追求”,作者这样认为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怎样追求权力才能令人佩服?
15.第⑶段的论证思路是: →反面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归纳结论。
16.第⑷段加点的“有学问的无知”的含义是 ;第⑸段加点的“这样”指代 。
17.作者提出“做一个真正的人”,你怎样做这样的人?
第三部分:
18、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5月29日上午,从第49届萨格勒布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囊括5座金杯的中国乒乓球队载誉归来,在首都机场,手捧鲜花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带微笑走下飞机。受到了广大球迷的热烈欢迎。
(1)如果你作为《盐城晚报》的体育记者,有机会采访乒乓女队主教练施之皓,请他评价女单、混双冠军郭跃,你打算怎样说?
(2)世界排名暂列第一的马琳在领先两局的情况下痛失金牌,再次与世锦赛冠军失之交臂。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马琳又得知疼爱他的外公在比赛前几天刚去世,为了不影响他比赛,大家一直没有告诉他,盼望他能圆梦萨格勒布,可是眼含热泪的马琳……作为球迷的你赶快发条短信安慰他吧,你这样说: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条新闻。
19、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奥运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奥运公益活动弊大于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奥运公益活动,无非是贴贴标语,做做宣传。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奥运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
反驳:
【知识链接】
学问之名言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宪章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疑惑为愚者之智慧。——肖亨利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论衡•实知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参考答案:1、huì、pì、xī、shùn 2、B 3、A(A为特殊含义,其他为引用) 4、⑴说明学问有如原料,只有运用智慧,才能把原料炼成硕果。⑵说明无智慧的书仅仅是材料的堆砌,没有独立见解。 5、C(积累知识与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6、本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成理成文即可。对“学问”的理解各各不同,这段话里所言的“学问”意在表明:人,只要懂得人情世故,就堪称有“学问”。 7、示例:团结就是力量。 8.过渡句,承上启下。 9.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 10.因为无智慧的书,即使“读破五车”,也是浪费时间,劳而无功。读书得间。 11.不离题,做学问需多读书,读书要用智慧去读好的书,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进一步证明了“学问不能离开智慧”这一论点。 12.A 13.引起下文论述,运用对比论证追求智慧的重要性。 14.“人生来……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自己抱负……造福人类。” 15.提出论点;正面道理论证 16.学富五车,做事一塌糊涂。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真正的人。 17.示例:要善于观察,善于与大自然交流,善于思考问题。(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18、采访不仅要有称呼,还要扣住题干要求来提问;安慰要从肯定和鼓励的角度出发,不能求全责备;概述要抓住时间、人物和事件,能体现中国人的自豪感。参考示例:(1)施教练,您好!我是《盐城晚报》的记者。小将郭跃本次比赛进步神速,发挥出色,您如何评价她?(2)马琳,你是好样的,我们永远支持你!(3)5月29目,在第49届世乒赛上囊括5座金杯的中国乒乓球队载誉归来,受到热烈欢迎。 19、做这道题,先要明确甲方的观点和理由,然后针对甲方的观点“初中生参加奥运公益活动弊大于利”亮出乙方的观点;针对甲方的理由(一方面……另一方面……)进行反驳。语言要简明,不能含糊其辞。答案示例:观点:初中生参加奥运公益活动并非弊大于利,而是利大于弊。反驳:一方面贴标语、搞宣传看似小事,但小事却能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参加奥运公益活动,能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对学好文化知识大有帮助,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116.208.215.185)


展开余下试题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苏教版九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