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5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6]
文化经典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经典第三单元测试题
A级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B )
A.曲肱(gōng) 社稷(jì) 稽首(jī) 鲜克有终(xiǎn)
B.熊蹯(fán) 弑君(shì) 上下相蒙(mēng)
C.衮职(gǔn) 嗾使(sǒu) 观其辟丸(pì)
D.孝悌(dì) 舟舆(yú) 布橐(tuó) 靡不有初(mǐ)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B )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B、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C、杀之,寘诸畚 D、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乎
3、下列重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贼: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   饮:给……喝
4、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 晋灵公不君 君:做君主 B. 宣子骤谏 骤:多次
C. 使锄麑贼之 贼:杀害 D. 趋登曰 趋:快步
5、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B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够
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C.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
D.使鉏麑贼之 贼:刺杀
6、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①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②食之,舍其半
B.①使妇人载以过朝 ②遂扶以下
C.①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②问其故,而患之
7、下列划线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 则社稷之固也 B. 叹而言曰
恣君之所使之 过而能改
C.有一于此 D. 斗且出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8.指出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
A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B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9、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
B、触槐而死。/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C、其右提弥明知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D、宣子田于首山。/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10、“寘诸畚”中“诸”( B )。
A、是“之乎”的合音词 B、是“之于”的合音词 C、同代词“之” D、同介词“于”
1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的“莫”是( A )。
A、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的意思 B、 肯定性无定代词,“有什么”的意思
C、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思 D 、肯定性无定代词,“有谁”的意思
12、“鲜克有终”中的“鲜克”的意思分别是( A )。
A、 少、能 B、 多、能 C、 新鲜、能够 D 、鲜艳、克服
13、“莫之继也”是( B )。
A、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B、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C、用“之”复指的宾语前置 D、强调宾语“莫”因此前置


浏览完整试题14、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C )
A、王曰:“何以利吾国?” B、天下未之有也。
C、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D、何适而无有道也?
1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从高台上用弹弓打人,观看被弹子射的人躲避弹子。
B、三进,及溜,而后视之:三次进去都只到达屋檐之下,才看见晋灵公。
C、弃君之命,不信:放弃君主的命令是不守信用。
D、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晋侯赐给赵盾酒喝,埋伏甲士将杀赵盾。
1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厚敛以雕墙;多多地征税用来涂饰墙壁。
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进谏如果君主不听,就没有人接着谏了。
C.晨往,寝门辟矣:天快亮时到了赵盾家,卧室的门还关着。
D.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天还早,坐在那闭目养神。
17、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
A.晋灵公残暴,厨师炖熊掌不烂,就把厨师的手砍下放在蒲器里,让妇人抬着从朝廷经过。
B.士季和赵盾都去进谏,晋灵公接受了士季的进谏,却要杀赵盾。
C.晋灵公残暴,不但不听取赵盾和士季的进谏,反而派锄麑杀赵盾,锄麑触槐而死。后又设宴要杀赵盾,提弥明为救赵盾而死。
D.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致使锄麑触槐而死。后晋灵公设宴要杀赵盾,提弥明为救赵盾而死。
18、下列七句编为四组,不全都说明“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 A )
①厚敛以雕墙 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③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④犹不改。宣子骤谏 ⑤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⑥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⑦公嗾夫獒焉
A. ①②③⑤ B.①②⑥⑦ C. 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⑥
19、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A )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2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 ( D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B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2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24、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C级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课外文言文答案:
21.【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2.【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展开余下试题23.【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24.(1)【答案和解析】【答案】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答案和解析】【答案】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所以”为古今异义和“大抵”、“ 复”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不吾继”为宾语前置, “于是”“ 本” 等词的落实。
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
远古时代实行井田制,党庠、遂序、国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等各项社会活动和政务,直至受成、献馘、讯囚这些事情,也没有不在学校里进行的。学校引进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乃至一技之长、一曲之学,没有不引进的。让那些士大夫中德才兼备、曾经做官而又退居的人担任老师。祭祀圣人先师,不忘知识学问的来源;用迁徙、驱逐的办法,激励学生勤勉向善。由此,士子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无不都是治国安邦之道,行为习惯符合仁义,所学本领都能根据他们的潜能。一旦成为各级官吏的后备人才,由于他们的品行都已经过鉴定,他们的业务能力都已经过实践锻炼,无须从头学起就能胜任。
古代的那些领导,自己不用殚思极虑却没有疏漏,不以功利为念却能功德圆满,其要点就在于此。这就是古代圣王办学校以治天下的本意。
后世再无井田之法,于是很多学校遭到废弃。那些治天下国家的人,不一定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了。那些所谓的学者,或群居、族居,作为老师或学生,也只讲讲文字章句而已。因为学校废弃已久,那些学者干脆变学校为庙宇,纷纷祀孔子于天下,用木头泥土仿效佛教道教的做法,给孔子塑王者之像。而州县官吏率部属祭孔子于春秋两季,学者居然也有不参加的。大概庙宇之兴盛,是因为学校之衰败,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革除弊端。于是,学校又稍稍兴盛起来,可还是有规定:“凡县里学生满二百人,才可以建学校。”于是慈溪县的士子们仍旧不能有学校,只有孔庙,而孔庙也已年久失修。前些年,刘君向州里打报告,让民众出钱修孔庙,还没动工他就走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后来林肇任县令,他说:“我没见过古人如何办学,如今的法度我也不能不遵守。但是,我的百姓不能没有教化。”随即用那笔钱修孔庙,就像如见看到的,又在庙四周建学堂,召集县里的子弟,聘请杜醇当老师,这样就把学校给办起来了。林肇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啊!当官的,既不违反当今之法,又取得古人才有的实效,那是有道者才可能得到。林肇这样,就接近于一个有道者了。
林肇当然是一个贤令,而慈溪小县,无珍奇物产以招徕各地流动人口。有田有桑,可以自足,且无水旱之忧。没有流动人口,所以当地风俗质朴纯正;能够自足,所以当地人民遵纪守法。我所见过的慈溪士子,也多美茂之材,容易培养。至于杜醇,更是越中隐士,他的品行学识最适合当老师。如今慈溪小县,既有贤县令,又有好老师,虽然限于法度,不能完全复古,但我相信这里的化民成俗事业会做得很好。
教化可以美风俗,这是自然的,但要长期坚持才能功德圆满。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难以长期坚持。我虽为林肇升迁而感到高兴,又担心继任者不能继续这项事业,因此把我们的想法告诉后来者。 (60.6.241.7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文化经典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