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58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1]
《中国小说》水浒传
2 水浒传
开卷有益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鲁迅
漫画欣赏
画面描述:画面中有一家公司正在进行人员招聘,公司的主管人员正在向应聘人员介绍招聘启事:现招聘一名清洁工,年龄不限,学历须本科以上。××公司。面对招聘启事,有一个戴眼镜大学生模样的应聘者目瞪口呆。
寓意点评:漫画讽刺了时下人才浪费的现象,虽然说社会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是让人尽其才也是应该的。同时一味看重学历,必然导致“假文凭”的泛滥。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根治,恐怕清洁工也要加入到“假文凭”行列中来了!
温馨晨读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名句背诵
①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论语•微子》
赏读:孔子说:“(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事时)不动摇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恐怕是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吧?”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赏读:(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物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③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赏读: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④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
赏读:孟子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文言拾贝
项羽志大才疏
【原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思悟】人应该从小有理想,立大志,给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奋斗的目标,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吃苦耐劳的耐力和精神。“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只会让人一事无成。
语林撷英
记载•记录
【辨析】都含有把事情记下来的意思。“记载”把事情记在文章或书籍昊,往往是在事情过去后作回顾叙述;“记录”可以是发生过的事,也可以是别人说的话或其他声音,而且往往是当场笔录。
【例句】
1、其中有一条记载着一次对议长投了不信任票
2、把她的印象在一套丛书里记录下来。
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辨析】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苟且:敷衍马虎,得过且过。 偷安:只求眼下过得去)。后者偏重胸无大志,工作马虎 ,不负责任。


浏览完整试题【例句】
1、南宋覆灭,显然是统治者苟且偷安、自取灭亡的结果。
2、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自主学习篇——自主,新课标理念的精髓
卡片摘录
【作者作品】
施耐庵(约1296~l370),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李逵负荆》节选自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围绕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这一中心事件,通过李逵大闹忠义堂,砍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明真相,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特点。
【背景剖析】
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宋江到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不知内情,以为宋江等无非是贪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正当皇上与李师师私下相会,宋江等暗地商量趁此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起来。他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
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搅生了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的故事。
基础积累
【识字记音】
①血泊( ) ②绰约( ) ③朴刀( )
④着落( ) ⑤绿林( ) ⑥攒集( )
⑦屯兵( ) ⑧绰起( ) ⑨弩弓( )
答案:①pō ②chuò ③pō ④zhuó ⑤lù ⑥cuán ⑦tún ⑧chāo ⑨nǔ
【辨析组词】
答案: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
烦恼:烦闷苦恼。
苦恼:痛苦,烦恼。
须要:一定要,不可少的意思。
需要:指应该有或必须有,也指对事物的欲望、要求。
径自: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
【词语解释】
①细问他事情:
②又怕有蹊跷:
③莫要造次:
④绝不见些消耗:
⑤小人只是这里剪径:
⑥其实艳丽:
答案:①来龙去脉。②意外。③鲁莽、轻率。④消息。⑤打劫。⑥的确,确实。
【文学常识】
《施耐庵(约1296~1370),字耐庵, 时期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 》,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 体小说。课文是从七十一回本中选的,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三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十回)、《智取生辰纲》(第十六回)。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
的故事。
答案:元末明初 忠义水浒传 白话章回 宋江起义

合作探究篇——合作,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
重点剖析

【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刚毅又带鲁莽的性格。同时也讴歌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问题讨论】
1.阅读“李逵大闹忠义堂”一节,分析这部分叙述的精彩之处。
明确:①从李逵的角度讲。来到忠义堂,连向宋江问明缘由的环节都省去了,认定就是宋江所为,于是他砍倒旗杆,撕碎旗子,手提双斧直取宋江性命,待众人拦下之后,李逵仍是破口大骂,不听宋江辩解,甚至为此立下砍脑袋的毒誓。这种荒谬惊险的行为是只有李逵才能做得出的,在他身上有嫉恶如仇的因子,更多的则是他的粗蛮鲁莽。
②从燕青的角度讲,事情的来龙去脉由燕青道来,是一个侧面的解说,目的有二:其一,事情的原委,燕青能够娓娓道来,换作李逵是说不出也道不明的,否则就不是粗鲁、性急的李逵了;其二,燕青的细稳更巧妙地衬托了李逵的粗鲁。
2.结合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塑造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本文所选一节是一个喜剧片段,刻画李逵粗莽正直、嫉恶如仇、崇尚正义的性格,即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就是对这样一个自己崇拜的人,一旦发现他做了不仁义的事,李逵也决不客气。如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不说,“圆睁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接着,“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李逵的性格,既正直,又鲁莽。李逵眼里揉不进沙子,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作判断,就采取了行动。他和宋江立下军令状,并以人头作赌注,后来发现抢夺民女之事不是宋江所为,只好认输,在燕青的劝说下,到宋江面前负荆请罪。但是,李逵的嘴巴还是硬的。“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割去这颗头去,也是了当。”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给我们诠释着英雄本色。
【艺术特色】
1.单线纵向进行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2.以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李逵的语言是极具特色的,它是李逵的形象标志,更在李逵性格的塑造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借宿刘家庄遭拒绝,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从他的这种不顾及礼节的求宿方式中,我们对他的粗鲁可见一斑。又如庭斥宋江,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他嫉恶如仇的一面。


展开余下试题
点拨•迁移
课文内容 ※点拨※
燕青道:“李大哥,怎地好?”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做错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燕青道:“你没来由寻死做甚么!我教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李逵道:“怎地是负荆?”燕青道:“自把衣服脱了,将麻绳绑缚了,脊梁上背着一把荆杖,拜伏在忠义堂前,告道:‘由哥哥打多少。’他自然不忍下手。这个唤做负荆请罪。”李逵道:“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燕青道:“山寨里都是你弟兄,何人笑你?”李逵没奈何,只得同燕青回寨来负荆请罪。 李逵和宋江立了赌赛军令状,又有众兄弟作见证,结果是李逵输了。但这时李逵想到的不是如何向人讨饶,更不是逃跑,而是“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当燕青为他设计要他负荆请罪时,他还说:“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在此,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将李逵言出必行、勇于改过的精神以及性格中的鲁莽率真、憨厚朴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燕青的精细乖巧,也从侧面对李逵起到了衬托作用。
发散迁移 ※思考※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是严监生死前的细节描写,这样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儒林外史》第六回中, 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芯,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一茎,方才一命呜呼。这个细节,入木三分。它深刻地揭示了严监生性格的基本特征——吝啬。这样传神的细节描写 ,言简意深,对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均起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具体、生动、形象、传神、深刻之印象。
训练落实篇——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髻鬟(huán) 山寨(zhài) 梁山泊(bō)
B.绾(guǎn) 正月(zhēng) 大摆筵席(yán)
C.裴(péi) 畜牲(chù) 瓮中捉鳖(wèng)
D.弩(nǔ) 朴刀(pū) 云鬓花颜(bìn)
答案:C
解析:A.梁山泊pō; B.绾wǎn; D.朴刀pō。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功而返 烦恼 草枯地阔 造次
B.屁滚尿流 消耗 翻来复去 径奔
C.口是心非 撷翻 依草附木 惶恐
D.瓮中捉鳖 房檐 红日衔山 筵宴
答案:B
解析:B复—覆。
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答案:A
解析:A“正人君子”是两用成语,既指正直有道德的人,也可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A项用的就是讽刺意。B“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B句语境不合。C“战战兢兢”是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兢兢业业”。D“大快人心”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人们心里非常痛快。
4.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两个因宽转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巴不到山,离荆门镇不远。
B.巴到天明,跳将起来,便向厅前问道:“你家甚么人哭这一夜?搅得老爷睡不着。”
C.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D.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
答案:D
解析:A. 顿号去掉; B. 引号内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 C.“替天行道”。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答案:A
解析:B.“自己”有歧义,根据后文“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应将“自己”该为“我”。 C.“很高兴”有歧义,是“祈爱群”,还是“新来的援藏干部”?D.“因患病住院”有歧义,是一人,还是两人?应改为“83岁高龄的黄昆因患病住院,姚明正在美国,二人均未能到场领奖”。
6.《水浒传》及其作者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集中而全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北宋时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过程。
B.梁山起义的故事从南宋起就在民间流传,宋末之初龚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记载着起义首领的姓名和绰号,元代《大宋宫和遗事》一书中已有“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刘唐下书”等情节,元杂剧中又存在许多水浒的故事戏,这些都是《水浒传》的成书基础。
C.《水浒传》一书成于元末明初,原书已散失,明中叶以后流传各种版本,常见是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
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和他的老师罗贯中,清代金圣叹续写了后五十回。
答案:D
解析: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是他的学生;清代金圣叹作了评点,并删去繁本70回以后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变。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有诗为证:
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且说燕青向前道:“哥哥听禀一路上备细。他在东京城外客店里跳将出来,拿着双斧,要去劈门。被我一交攧翻,拖将起来,说与他:‘哥哥已自去了,独自一个风甚么?’恰才信小弟说。不敢从大路走,他又没了头巾,把头发绾做两个丫髻。正来到四柳村狄太公庄上,他去做法官捉鬼,正拿了他女儿并奸夫两个,都剁做肉酱。后来却从大路西边上山,他定要大宽转。将近荆门镇,当日天晚了,便去刘太公庄上投宿。只听得太公两口儿一夜啼哭,他睡不着,巴得天明,起去问他。刘太公说道:两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个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老儿听得说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吃到半夜,两个把他女儿夺了去。李逵大哥听了这话,便道是实。


展开余下试题7. 听说宋江强抢民女,李逵怒回梁山泊,有什么样的举动?


答案: 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没说,先砍断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个粉碎。接着要杀宋江,被人拦住,气作一团。
8.李逵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李逵既正直又鲁莽的一面。
9.“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这样的小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这首小诗极其精练地点出事件的始末。言简意赅,又通俗易懂。
10. 李逵虽然鲁莽,但黑白分明、嫉恶如仇,还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试仿照文中这首小诗写一首称赞李逵的诗歌。


答案: 粱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
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正气尚能伸。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
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
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
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
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
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
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
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
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
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
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
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
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
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
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
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
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
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
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
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
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1.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纯朴”这一词语的理解。
其实在文章第三段中已有具体的解释:“他嫉恶如仇,
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
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结合选项,正是A
项所说的意思。而B项的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三段,
但选项中的“崇尚武力”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C
项解释的不是“纯朴”,而是解释《水浒》的特点,
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二段。D项解释的同样不是“纯
朴”,说的是为什么“纯朴”和“嗜血”这两种迥异
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属于解释对象发生了偏
差。
12.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
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
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
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
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
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作者所要
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
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最终提出
的观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一信息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所说的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梁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而文中并没有提及其他梁山好汉的嗜血行为。D项中提及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这应该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3.本文认为《水浒》的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 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② 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③ 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14.“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案:①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② 反对滥用暴力。③ 李逵这类人物在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中国小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