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55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7]
石门实验中学11-12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石门实验中学11-12学年度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卷:散文阅读
一、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浏览完整试题 注释: (1)[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2)[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

2、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3、 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

4、如何理解作者思乡中“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二、
访 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住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5、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6、为什么父亲成功培植兰草“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份愠怒?”


7、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8、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9、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三、
杨 柳
丰子恺
①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②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天下事往往如此。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③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④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⑤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展开余下试题 ⑥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选文有删改)
10、阅读全文,请分条写出作者赞美杨柳的缘由。(写出三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1) ; (2) ; (3) 。
11、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


12、联系文章内容,赏析第③段、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
(A)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
(B)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
选( )句:

13、.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参考答案
《月是故乡明》
1.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盼黄昏,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
2.用对比的手法,将故乡的月亮与朗润园的奇景以及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进行比较,衬托出家乡的美与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3.“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4、思乡之情是苦的,但是故乡生活的甜美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无穷的幸福。
《访兰》
5、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6、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包括“我”)只知观赏兰花的形美即外在美,而忽视了他的“本质”,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
7、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8、“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9、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杨柳》
10、与杨柳有一种偶然的缘(随缘);(2)杨柳的形态美(外形美、美丽可爱);(3)杨柳贱而有用(生命力强、朴实无华、不求索取);(4)杨柳不忘根本(俯首顾着下面)(答出一点得1分,最多得3分)
11、(2分)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作者认为“向上原是好的” (1分);作者厌恶的是一般花木“向上”而忘本,不知感恩(1分)。(不写理由只答“不矛盾”不得分)
12、(3分)选(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枝上的叶子比作珠子(1分),形象地写出了枝芽的形状(2分)。或者:“微微的S线”(1分),生动地写出了杨柳的枝条在春风中优美的形态(1分),表达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1分)。
选(B)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有一点即得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杨柳与它的根本的亲密关系(1分),表达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1分)。或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环绕”、“依傍”、“扑进”等将柳枝人格化(1分),写出了杨柳的可爱(1分),表达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1分)。
13、 (2分)杨柳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1分);杨柳“下垂”的特点体现了谦逊、不忘根本的精神,这与春的精神相符合(1分)。 (121.9.250.5)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石门实验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