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1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1]
诗歌鉴赏过关检测试题(四川近7年高考题)
诗歌鉴赏过关检测试题(四川近7年高考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8)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1)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诗歌鉴赏过关检测答案
1、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2、(1)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 ?”、“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3、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
(2)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4.【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5、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分)
(2)(6分)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6.(1)(4分)答: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4分)答: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7.(1)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2)答案:①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分)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分)
诗歌鉴赏过关检测(教案)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案: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 ?”、“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展开余下试题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考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解析】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考点】(1)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问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解析】 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思路分析】第一问:“炼字”, 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第二问:第二问: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赏析】
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层含义,应当结合注释理解。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1)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考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答案:①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分)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既要注意第二联的字面意义,又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前后勾连,全面理解,切忌孤立作答,望文生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
【赏析】首联诗人从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诗人顿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访友之途。颔联对仗工稳而富有新意,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的写照——在读诗、吟诗、作诗的生活中安度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杏花春雨又送来春天的消息。第三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穷,赞颂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忆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等词语,凸现出三位诗人生气勃发、春风得意的豪迈景象,与前面的“多病”“ 固穷”等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忆”字,暗含了诗人的诸多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当年意气风发的友人而今却“穷”“病”加身。诗人与友人的形象相互交融,二者互为生发,以见三人心灵之契合,友情之深挚。结构严谨,首尾照应绵密而不露痕迹,以冰雪初融的早春起笔,以初春时节“试春风”收束,照应巧妙,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有荡气回肠之妙 (118.112.189.1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诗歌鉴赏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