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2]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09级2012年3月模拟训练语文试题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09级2012年3月模拟训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刘洪涛、桑文波、宋明霞、吕则军、葛云杰、吴兆灵 审题:刘洪涛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瑰丽/傀儡 叱咤/姹紫嫣红 着急/着手成春
B.诡计/桅杆 歼灭/三缄其口 蹊跷/下自成蹊
C.囹圄/龃龉 甄别/渐臻佳境 供词/供求关系
D.信笺/ 签署 溘然 / 恪尽职守 裨益/无裨于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晦涩 天燃气 远见卓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B.漫溯 前奏曲 共商国是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C.通牒 长春藤 责无旁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商榷 敲竹杠 要言不烦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司马迁对李广的伟岸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总结。
B.与我们想的正相反,“股神”巴菲特这位世界第二富豪却住在一所靠马路的、没有院落的、在整个社区中属于最差、最朴素的房子里。
C.“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李强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办成。”
D.易中天做客《非常网络》,主持人提出“有没有想到《品三国》图书会如此火爆”的问题后,易中天回答“媒体很弱智,总喜欢问动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B.孙家栋院士如数家珍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了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的特点,并特别强调这五大系统处处是“中国制造”。
C. 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元旦前夕,二十多位书画高手在省书画院组织的“壬辰龙年迎新书画大赛”上欢聚一堂,舞文弄墨,一展风采。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某大型超市以普通蔬菜冒充有机蔬菜、以虚假商品说明欺骗消费者等,工商部门对涉案门店依法进行了处理。
B.在中国女排夺得2011年女排世界杯第三名、获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之后,8年前曾率领中国女排夺冠的功勋教练陈忠和在第一时间送上祝福。
C.“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5日,日本正式启用“股票电子化”,传统的纸质股票将正式退出交易舞台,股东有望更为便利地收取红利,而企业也可降低管理股东的手续和成本。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的源发由来已久。早在夏代,出现了商品交换后,人们就萌生了经济活动的伦理思考。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集中体现为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儒家特别重视。理学大师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要义。”首先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儒家认为,义与利在价值上并非相等,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具有至上性。故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此,儒家提倡要“见利思义”。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命题。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把义与利绝对的对立起来。现代学者张岱年认为,儒家义利之辨,就是把义看作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且“儒家所谓义指道德原则,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故张岱年把儒家的道德价值论称之为“内在的价值论”。
浏览完整试题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以维护小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汉书》云:“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抑商”,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史记》记载: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
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是传统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俭,即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即奢侈,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等含义。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中华民族一向以勤俭为美德,以奢侈浪费为耻辱,并把“勤”、“俭”视为“治生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靡的事例举不胜举。其中,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富裕、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节选自迟成勇《儒家伦理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删改)
6.下列关于“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形成于夏代出现商品交换之时;它集中体现在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三个方面。
B.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特别重视义利之辨。儒家认为,义的价值要高于利的价值,甚至认为义是当然之则,应该“义以为上”。
C.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是重农抑商,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小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
D.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基本价值取向是崇俭黜奢。其中,“俭”含有“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义利之辨被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认为是“儒者第一要义”。儒家认为,义具有至上性,孔子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儒家观点认为,因为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重“义”,而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所以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论”。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视农业,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
D.中华民族一向把奢侈浪费看成是耻辱,而把勤俭抬升到人的“品德”的高度,并把它视为“治生之道”。
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义和利是矛盾的,冲突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儒家的“义利观”。
B.“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从秦汉到唐宋明清,历朝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C.《史记》记载的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就是一种“抑商”的手段,“抑商”的本质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和百姓能否富裕起来、生产和经济能否得到发展、社会是否稳定和政权是否巩固,都在于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①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
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
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②也。”竟不受之。
累转京兆尹,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转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注]①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②四知:东汉杨震为官清廉,有人送礼给他,并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呢?”
展开余下试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中书侍郎……同时典选 典:主持 B.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竟:竟然
C.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 坐:因犯……罪 D.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 引:推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 吾属今为之虏矣
D.思问遂流岭南而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尚隐“刚直”的一组是( )
①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②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
③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④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⑤尚隐按之,无所容贷 ⑥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
A.①③⑤ B.②③⑥ C. ①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尚隐在朝廷弹劾崔湜、郑愔,使他们受到贬黜,但也因此得罪对方,后来他们官复原位,李尚隐受到报复。
B.冯昭泰诬奏李师等人是妖逆,而各位御史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便越级请求前往,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奏请赦免了他们。
C.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历任京兆尹,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D.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一生查处了包括李怀让、王旭、陈思问等在内的多个贪赃官吏,为朝廷除害,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3分)
(2)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3分)
(3)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2分)
(4)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乌有先生历险记》)(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释: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是怎样表现的,试举一种手法加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独学而无友, 。(《学记》)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
(4)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 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音乐是一种文化载体,很多时候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 。现在看来,农民工版《春天里》就是真正“有态度”的文化,如果能够在响醒权力、关注社会公平方面,起到哪怕是极其微弱的作用,也就是这首摇滚的最大价值。
①而这二者有时在目的性方面,又会有其统一性
②甚至两次推荐这首摇滚
③文艺介入政治的姿态,或者是批评,或者是建设
④一首农民工版《春天里》不仅唱哭了千万网友
⑤由此,很多人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权力去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权利
⑥还打动了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让他也听得热泪盈眶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1: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数字化阅读率为32.8%,比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
材料2:2008年到2010年,全国有上万家实体书店倒闭。2011年,中国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店的关门为实体书店的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2009年我国数字化阅读器销售40余万台,2010销量达350万台,增幅为775%。
(1)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分)
(2)对得出的结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2分)
18.请根据所指定的语言环境,表达“希望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要求语言得体。 (4分)
(1)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2)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3)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睁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才会安心离去。
展开余下试题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目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19.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应如何理解?(4分)
20.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21.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2.请结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这一标题的意蕴。(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敏捷外,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9.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20.结合文章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1)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2)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21.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4分)
22.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圆轮缺了一块楔子不再完美,它便四处寻找那块楔子。因为不完整,一路上它只能艰难滚动,它对花儿露出羡慕之色,与小虫谈天说地,欣赏阳光的灿烂,醉心月亮的清辉。圆轮找到了许多楔子,但都不能与自己相配。它继续寻觅,终于找到一个与自己十分匹配的楔子,成了一个完美的圆轮,它很高兴,滚动得畅快极了,无法欣赏花儿,无暇与小虫聊天……当圆轮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原来的世界时,它决然地将找到的楔子弃置路旁,又开始了艰难的滚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09级2012年3月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A guī/kuǐ,zhà/chà,zháo/zhuó;B guǐ/wéi,jiān/jiān,qī/xī;C yǔ/yǔ,zhēn/zhēn,gòng/gōng;D jiān/qiān,kè/kè,bì/bì )
2.D(A 天然气 B 其利断金 C 常春藤 责无旁贷)
3.C (A句号在引号后面;B 最后一个顿号去掉,或将前面两个顿号改为逗号;D“非常网络”)
4.B(A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C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直接带宾语;D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条文作弊或玩弄文字技巧,贬义 )
5.B (A 成分残缺,应在“消费者等”后加“违法行为”;C 句式杂糅,删去“所取得的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二单元试卷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曲阜”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