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383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3]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2012年中考
语文模拟试题(七)
时间:150分钟 分数:120分
一、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3分)
A、伶仃(tīng) 铿锵(kēng) 倜傥(dǎng) 坦荡如砥(dǐ)
B、滑稽(jī) 收敛(liǎn) 休憩(qì) 获益匪浅(fěi)
C、商酌(zhuó) 吮吸(yǔn) 臆测(yì) 风雪载途(zǎi)
D、桑梓(zǐ) 簇拥(cù) 澎湃(bài) 踽踽独行(j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劫难 歼灭 不功自破 涓涓细流
B、淳朴 奖券 异想天开 因地制宜
C、婆娑 严谨 害人听闻 消声匿迹
D、篝火 湍急 相形见绌 冲耳不闻
3、请你在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全卷书写情况评分。(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5题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致信祝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创办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10年间,《感动中国》共评选出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在今年的评选活动中,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张平宜、胡忠、谢晓君、吴菊萍、孟佩杰、刘伟、阿里木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称号,节衣缩食资助众多儿童上学的白方礼老人获得《感动中国》特别致敬。
4、请你给上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含标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老师想让全体同学观看2011年《感动中国》评选晚会的现场录像,你作为语文课代表在观看前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这个栏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3分)
6、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8分,每小题2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小人反是。”(《<论语>十则》)
(4)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而进退两难时,便自然吟起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7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通过写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全诗以“静”字贯穿全诗。
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诗人以静写动,以鸟儿衬托山谷的幽静。诗句表面是写鸟写山,实则写人,借助它们来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
浏览完整试题
D、“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全诗至此,这“静”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山静、林静、潭静、寺静、万物静、人心静,意蕴丰富。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0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猿则百叫无绝
B、一 上下一白 在洞庭一湖
C、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客 客此 客之美我者
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3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B、是日,更定矣。
译:这天,报更的鼓声停了。
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别说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D、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他们)看见我,十分高兴,说:“湖中怎么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作铺垫。
B、第二段作者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其中“痕”“点”“芥”“粒”用得巧妙生动,从正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C、文中“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D、“痴”字是文眼,文中写到相公“痴”,也写到了湖中人“痴”,痴情于西湖的雪景,更痴情于不能忘怀的重要的人和事,表现了对故国之思。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大闹莲花洞”一章中,银角大王变做一个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让悟空将其背起,那妖道遣来三座大山压住了孙悟空。
B、《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吕布。
D、《水浒传》中,把大贪官高俅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暗示了“乱自上作”的道理,由于贪官的的迫害,众英雄纷纷被迫上梁山。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民工父亲的“幸福”
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1)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2)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3)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展开余下试题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们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4)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12、下列对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划线(1)处,形象地写出父亲因情绪激动而脸色羞红的神情。
B、划线(2)处,表达父亲对自己和孩子打扰了主人而感到万分过意不去的状况。
C、划线(3)处中的“紧紧地握”一词表现了父子间轻松亲密的情态。
D、划线(4)处表现了父亲因儿子的懂事体贴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叙写了一位农民工父亲带儿子到城里看自己建造房子的故事,呼吁社会要多关注民工的生存状况,多关心他们。
B、那孩子参观“我”房子时情感变化的过程是:初进入房间的胆怯——对城市生活羡慕和向往——对父亲工作的自豪和骄傲——对未来过上美好生活的自信。
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高大而又感人的形象:作为父亲,他细心而又善于教育孩子;作为民工,对工作认真负责而又有上进心。
D、文中写到父亲为带孩子到城里观赏自已的“杰作”时遭到很多尴尬,从而反衬出和谐社会还有很多不令人如意的地方。
14、下列不能体现农民工父亲“幸福”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
B、父亲进入“我”家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
C、农民工父亲的工作得到儿子的首肯和钦佩。
D、农民工的儿子从此努力学习,而且成绩很好,很有出息。
15、请你举一个生活中或书本上的事例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理解和体会。(4分)
答:
(二) 消失的故乡
谢冕
(1)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中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2)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3)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4)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反衬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5)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6)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7)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8)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9)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10)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6、根据全文的叙述,不属于“消失”之列的是( )(3分)
A、“我”苦苦追寻的快乐心情和美好时光再也无从寻觅了。
B、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
C、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
D、“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
17、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从而生发出一种哀伤和惆怅的感情。
B、第(9)段中所写到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
C、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更有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
D、文章指出: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故乡的消失是必然,但心中的“故乡”却不应该消失。
18、请你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写上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4分)
答:
四、写作与修改(59分)
(一)文章修改(9分)
(一)让爱起航
(1)喧嚣与繁杂,成了这时代的通病;(A)炒作与呵斥,演绎了诸多的新闻;悄悄地提醒,来得实在正是时候;心灵鸡汤,抚慰了一颗浮躁的心灵。
(2) 。让我们真正和谐地奔向美好的明天!
(3)你的真诚,是那么地感人;你的善意,是那么地清纯;你的美德,是那么地高尚;你的一个悄悄地提醒,是那么神奇,可以扭转乾坤。
(4)不需要三令五声,不需要大张旗鼓,不需要声嘶力竭,不需要文山会海,也不需要十二道金牌,更不需要强力推进,只需要你一个悄悄地提醒,改变了我的命运。
(5)每当我迷茫的时候,你一个眼神,充满了鼓励;每当我失意的时候,你一个开心的笑容,传递了信心;每当我失败的时候,你一条短信,燃起了我的激情。悄悄地提醒,胜过那雷霆万钧。
展开余下试题
(6)我顽皮地下河洗澡,是妈妈大声地喊我回家,并给了我一次悄悄地提醒—— “不要做水鬼的孩子!”这句话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7)小学的时候,下大雨,我的油纸伞使劲地转来转去,看那水珠成圆圈状飞洒,惬意极了。忽然一阵大风起兮伞飞扬,戳破了同伴的油纸伞,我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是父亲悄悄地提醒——(B)“快去,与那同学换把伞。”这句话在我的心理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8)当年中考前夕,一次体育课,我不小心把脚踝骨扭了,老师把我背到医院,同学们也纷纷看望我,面对紧张的复习,我急得不知如是好。是班主任悄悄地提醒我——“相信自己,我能行!(C)”这句话在我的心田上绽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
(9)工作以来,面对那些孩子不太听话的,总希望他们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改进方法,千方百计地提高成绩,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情操。有时候就悄悄地提醒——“在危险的边缘,不要滑得太远。”也让许多的孩子们铭记在心。
(10)贪污,是缺乏有人悄悄地提醒——党纪国法之外的一个悄悄地提醒;失去理智,是缺乏有人悄悄地提醒——冲动就要受到惩罚的悄悄地提醒;心生邪念,是缺乏有人悄悄地提醒——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悄悄地提醒。
(11)忠诚于事业、(D)忠实于家庭、忠贞于爱情、忠爱于大自然、钟情于人生,让我们互相多一点悄悄地提醒!
19、文中(A)、(B)、(C)、(D)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3分)
20、下列对文章划线语句的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划线词语“浮躁”改为“失去热情”。
B、第(4)段划线句缺关联词,应在句首加上“就”。
C、第(8)段划线词语“盛开”与“绽放”表意重复,应删去。
D、第(9)段划线语句语序不当,应改为“面对那些不太听话的孩子。”
21、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2)段横线上可填上“你悄悄地提醒我,我悄悄地提醒你”这个句子。
B、第(6)段与上文衔接不够紧密,应加上“小时候”作过渡。
C、文章最后一段显得多余,可以删去。
D、文章标题不够恰当,以“悄悄地提醒”为题才恰当。
(二)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请以“闪亮的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曾接受央视《东方之子》栏目的一次专访。访谈中,丁教授的连续多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记者问道。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又追问道:“在这里面没有必然么?”“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不后悔?”“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一个词就是‘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不要猜。”
相信丁肇中的“不知道”一定令你印象深刻。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编写故事,介绍说明等;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B (A仃—dīng 傥—tǎng C吮—shǔn 载—zài D湃—pài) 2、B(A功—攻 C害—骇 消—销 D冲—充) 3、根据全卷书写答题情况评分。 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 5、示例:这个栏目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记录时代前进足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给人以力量和鼓舞”为活动宗旨,观后在塑造美好心灵、提升道德素养、让真善美主导心灵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感染作用。 二、6、(1)赢得生前身后名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不成人之恶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C(以动写静) 8、B(A没有/消失、断绝 B全 C酒杯/白色 D客居/客人) 9、A(后半句应译为“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 10、B(从侧面) 11、C(吕布—关羽) 三、12、C(表现出父子俩害怕踩环地板的拘谨) 13、B(“对城市生活羡慕和向往”和“对父亲工作的自豪和骄傲”对调) 14、D(文中没有提到) 15、示例:幸福只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中考前,妈妈每天晚上的伴读就是幸福。 16、A(这不属于对故乡的描写) 17、D(文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叙述) 18、“另一种的文化改造”是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板房屋。我赞同作者的看法,城市建设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兼容,保留其原有的个性风格,不应该是简单的代替。(或不赞同,理由充分即可) 四、19、D(应用逗号) 20、A(用原词) 21、C(不能删) 22、这是选题作文,选题作文最忌举旗不定而浪费时间,因此选定一个题目迅速进行审题立意才是首选。作文难度不大,如选(1)题,“闪亮”可以理解为“精彩”、“辉煌”、“成功”等,把自己那一刻的感受、体会、收获表达出来即可。如选(2)题,材料的核心是“诚实”“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胡来,比如“做人与学问”、“做学问的底线”等都是不错的构思。 (180.138.169.48)
上一篇: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下一篇:
2012年春季期初三级语文热身试题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2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