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38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2]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
[新课标人教版] 命题范围 必修一、必修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油腻(nì) 慰藉(jí) 踟蹰(chí) 强颜欢笑(qiǎng)
B.倾圮(pǐ) 发酵(xiào) 拜谒(yè) 挥斥方遒(qiú)
C.佝偻(gōu) 粗糙(cāo) 熨帖(yù) 无庸讳言(huì)
D.跫音(qióng) 暴虐(nüè) 罗绮(yǐ) 亘古不息(gèng)
2.填入下列句子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①我的手依依不舍地 罗马及后期的逼真的大理石雕刻,我的手抚摸遍了米开朗罗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雕像,我感知到罗丹的力量。
②六方会谈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一个现实有效的途径,也是各方就构筑和谐东北亚新格局进行 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月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要求美方应切实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不允许陈水扁以任何名义或借品去美国活动。k+s-5#u
A.留连 沟通 奉行 B.留恋 沟通 履行
C.留连 沟通 履行 D.留恋 勾通 奉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
A.近日,在处决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行刑现场偷拍的对萨达姆具有讽刺和侮辱性的录像画在广泛传播,引起轩然大波。
B.艺术源于生活。赵树理长期扎根在农村,深入农家,把汗水洒遍田间地头,才创作出了活灵活现、脍炙人口的《小二黑结婚》。
C.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残废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k+s-5#u
D.销售商当初承诺有质量问题,就双倍赔款,如今顾客找上门来,他们却打退堂鼓,不肯认账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些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终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B.中日双方如果能以安培首相访华为开端恢复高层互访,不仅将来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将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C.祖父静静地拉船过对岸家边时,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却守在船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来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
D.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火灾,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k+s-5#u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k+s-5#u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 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浏览完整试题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k+s-5#u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k+s-5#u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以持续发展的要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k+s-5#u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杀声”的境界。k+s-5#u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k+s-5#u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①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②?”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k+s-5#u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k+s-5#u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③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k+s-5#u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k+s-5#u
(选自《晋书·郭崇韬传》)
注:①指皇唐庄王李存勖。②帑(tǎng)国库里的钱财。③李继岌,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太子,即后文皇后的亲生儿子,当时被封为魏王。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寇:入侵
B.刘皇后都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矫:假托,诈称k+s-5#u
C.由是谗间愈人 间:间或k+s-5#u
D.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构:设计陷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契丹之来,非救大礼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k+s-5#u
B.①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②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C.①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k+s-5#u
D.①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k+s-5#u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k+s-5#u
C.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是,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令人非议。
D.破蜀后,郭崇韬派遣使者招抚南诏诸蛮。作者认为这种举动体现了他的胸怀远大。


展开余下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4分)

  ②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3分)

  ③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3分)

12.阅读下在一首词,完成后面两个题(8分)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抗击西政的侵扰。
    ②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①简要分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在全篇中的作用。(4分)

  ②试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3.名句默写。(5分)
①曾记否? , 。(《沁园春·长沙》)
 ②寻梦?撑一支长篙/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康桥》)
③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雨巷》)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⑤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诗经·氓》)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22分)
乡 愁
 ①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偏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②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哲人,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带着对往事和故园的永恒的相思,顾念而行,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 ③一个人在冰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只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感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用说在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的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绝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④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14.请指出第①段“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一句中“恋物”“自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答: 。15.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一诗有什么作用?(4分)答: 。 16.第③段中作者说“真正是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为什么?(6分)答:① 。
  ② 。
17.有人认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消沉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六、语言运用(9分)
18.下面是一份关于地球人口的统计资料,请根据表格内容答题。(4分)
时间 10万年前 300年前 1987年 1999年 2025年 2095年
人口 320万 5.4亿 50亿 60亿 约90亿 约102亿
用一句话概括说明资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不要使用具体数字。
答: .
(2)用一个形象的句子,说出你读此数据之后想要告诫人们的话。
答: .
19.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出一句话,使上下文句式相似,文意贯通。(2分)
  陶渊明为了维护人格尊严,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身居风雨飘摇的草堂,却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这种追求饱含着生命的坐标,才是人之真正的和谐境界。
2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清风指过,细经济学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依次填入的序号为: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邹忌揽镜自照,引出了一段讽劝齐王纳谏的故事。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模糊的昏镜隐去了人的缺陷,明镜毫不留情地照出了人的缺点;有人在历史的“镜子”中看清了现实,有人在时间流转的“镜子”中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的“镜子”中观看出了真正的自我;也有人不愿或不能照“镜子”。


展开余下试题 请以“照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书写整洁,标点规范;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2分
  1. C( A、慰藉(jie) B.倾圮(pǐ)发酵(jiào) D.罗绮(yǐ)亘古不息(gèn))
2. B辨析:“留莲”: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某地。“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沟通:使双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奉行”:遵照实行(指政策方面);“履行”:实行(自己答应做的事或应该做的事,如诺言、合同、手续、义务等)
   3. D“打退堂鼓”比哈办事中途退缩
4. C(A项成分残缺,应在“损害”后加“的问题”;B项递进关系使用不当,应为“不仅将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而且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D项“防止……不再发生”,错用否定,语意不合逻辑)
二、9分
  5. C 6. B 7. B
三、9分
  8.C(离间的话)
9.C(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代词,代道理 B表递进关系,并且/副词,将近C在 D趁机/因为)
  10.C(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不是郭崇韬所有)
四、23分
11.(1)况且,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该趁着高涨的士气,不能仓促间自己因胆怯后退。
(2)就把他所收藏的钱财都拿出来,来帮助(皇上赏赐)。
(3)心里早已不满,考虑用办法算计他。
12.①“异”字统领全文,总写了作者对塞下秋景的感受。(1分)既写出了塞上秋景的奇异,如四面边声、午里峦嶂、落日孤城、羌笛秋霜等。(1分)又写出了与家乡风景的不同,(1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每项意思对即可得分,共4分)
②该词既表达了作者有家难归、思乡的苦闷抑郁心情。(2分)也表现了词人抵御外侮,报国立功的爱国情怀。(2分)(共4分,每项意思对即可得分)
13.略
五、(22分)
14.恋物:对祖居之地的牵挂(或对故地、对家的依恋)。自恋:对自己生命与韶光的悲悼(或对岁月逝去的哀叹、对自我的悲怜)。(每个词语2分,意思对即可)。15.作者对陈子昂的诗句从“乡愁”的角度来理解,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与生命同来俱在的愁思。(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16.①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或生命的家宅)无法返回;
  ②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即便置身于家乡,也仍有一种深深的孤独。
  (两个要点,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不同意。作者认为乡愁是对自己的生命与大好年华逝去的悲悼,生命的家宅尽管永远无法返回,但是旅人永远改不了那份对故乡的执著而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作者表达的感情虽略显伤感而不消沉。
同意。围绕“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等角度谈,自圆其说即可。
六、9分
18.(共4分)
答:(1)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人口的数量在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点明时间推移1分,表达人口增长趋势1分,每超过3字扣1分)
  (2)速度如此增长,无须多久,地球这艘巨大的航母也将倾斜。(语言表达形象1分,有提醒告诫义1分)
19.(共2分)示例
(1)夏明翰面对刽子手的屠刀,高歌“确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2)陆游一介书生,风雨之夜犹能“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20.(共3分)答案:⑤②④①③(顺序出现错误该题即不得分)
七、60分
21.参考200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基准分45分。错一字扣1分,不重复扣分,无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2行扣1分。
附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被称道。庄宗还是晋王的时候,郭崇韬担任中门使,深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晋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时,久攻不下。而定州的王都又勾结契丹来犯。郭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因为王都用利益引诱他罢了,况且,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该趁着高涨的士气,不能仓促间自己因胆怯后退。”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郭崇韬一身廉洁,但是自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方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孩子们因此向他劝戒,郭崇韬却说:“我位兼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难道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吗?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如果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的钱财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郭崇韬就把他所收藏的钱财都献出来,来帮助皇上赏赐。
  同光三年的夏天,阴雨连绵。庄宗苦恼于宫为炎热、潮湿、不能居住,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没言语。最终还是派遣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从此,各种谗言和挑拨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商议选择大将军。于是让李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郭崇韬来决断。郭崇韬向来很痛恨宦官,李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到郭崇韬一个人的独揽军权,心里早已不满,考虑用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克了蜀地,注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效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林袭等人共同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已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愤怒了,派宦官马彦寺前往蜀地,察看到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传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掌权的时候,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郭崇韬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卢革等人就借其他的事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是真的。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听到这件事的人,都觉得可笑。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并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61.166.110.19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上学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