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38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8]
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学号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和胶带。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装帧(zhēng) 倾轧(yà) 甬道(yǒng) 箪食瓢饮(dān)
B、譬如(pì) 偌大(ruò) 朔风(shuò) 姹紫嫣红(chà)
C、专横(héng) 佣工(yōng) 祠堂(cí) 一刹那(shà)
D、衣冠(guān) 典当(dāng) 村妪(yù) 数见不鲜(shuò)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无足轻重啊!
A.大相径庭      B.雄心勃勃      C.何去何从      D.无足轻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
D、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4、下列6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②相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A、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②④⑥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浏览完整试题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邀请 B、卒奏寝其事                搁置
C、躬课农桑             督促 D、命有司以礼存问          看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会诸生于学宫            ②受知于李东阳
B.①杖巫而遣之              ②宝三岁而孤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        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3分)
①峻却之      ②独无宝迹      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    ⑤欲使宝劾之    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译文: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译文: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赤壁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展开余下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2003年11月2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F、倡导阅读本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经典,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首要任务。13、根据文意,联系现实,对文中加点的有关“文化”的名词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垃圾”主要是指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化。
B、“读图时代”指的是大量精美图片加文字的文本时代,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通俗性等特点,带来了阅读的简便和快捷,同时又加剧了阅读的表层化,培养了一批表层化的读者,使快餐文化走向泛滥和无度。
C、“文化经典”指的是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和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D、“异质文化”指的是在形式上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文化。
1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4分)
15、文中“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态度,“文化主体”、“文化精神”指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经典?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体会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18题。
那条悠长悠长的小巷
若荷
  读过作家费振钟有关江南小巷的篇章,感觉那样的小巷真是美得入画。这还不够,再看戴望舒诗中的那条幽长的小巷,柔美的诗句令人怦然心动,仿佛面前真的飘然行走着了那位纯情美丽的别样女孩,因此喜欢与“巷”有关的所有文章、诗歌,甚至图画。我童年里最寂寞的那些日子,就是在那样一条小巷里度过,那是一条有着青青石板路的小巷,我们叫它西街。  西街是简陋的,两侧的石墙用不规则的普通青石砌就,两旁的房屋沿着小巷鳞次栉比,排列得十分整齐。只是由于年深日久,一部分房屋已经显示了它的破旧,有些房顶上面还长满了一种叫作“狼爪”的植物,我们小的时候就叫它们“狼爪”,因为对“狼”的惧怕,由此心里对那植物也是敬而远之的,从来不敢用手摸它。但在青青的石板小巷里,我有一种不再孤独的感觉。母亲不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在那里玩耍,独自在那条小巷两旁的门楼下站定,目光笃笃地看窄窄的街道的上方挤出的一线湛蓝的天空,在空中倏忽而过的小鸟,还有轻柔浮动着的洁白的一片一片的云朵。  那些白云纯洁得总给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的想象里它们如同祖母当年用来纺线的棉花。那些屋顶上破旧的砖瓦和苫草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古老,或许,它们有着几十年上百年或更多的历史了吧?有相临的门窗上雕刻的精美的格子花为证。我喜欢这样的格距分明的窗格子,以及新年时候贴在洁白纸张上面的大红窗花。那时候,才刚刚六岁的我穿了一种本地棉布的大红印花小袄,无数次仰起小脸迎着天空凌乱的雪花,目光所及之处是小巷两边的房屋和高墙,我站在响亮的北风呼啸声里仰视着它们,猜测着它们的神秘与年代。两边的老墙太高太厚重了,我站在它们的中间,显得是那么渺小与单薄。  从前的小巷是繁华的,小巷两边高挑的门楼下,竖起的门板开成一个个的店铺,外祖父生前的生意不是卖满清女人的花盆鞋跟,而是在半成品的木制家具上以雕花为生。记得有过一幢地主家住过的大宅子,听说早年那家人家的公子小姐就请了私塾先生在里面教书。母亲曾记得见过一个穿了漂亮学生服的女孩从里面走出再没回来,后来听说那女孩与家里决裂参加了革命。那座房子是小街唯一一座比较坚固而又漂亮的房子,听母亲说,有几处窗子上的花棂还是我的木匠外祖父亲自雕刻而成的。可是它们阔大的院落也已经很破旧了,屋顶上的瓦已经灰暗无光,残断碎开,在阳光雨水的作用下,从碎砖殘瓦的缝隙里渐生长出了一种细高的茅草,它们由近及远地站在目光掠到之处的屋顶最高处,在寒风里轻轻摇曳,面露寒冷与寂寞,一如幼小的我。  再一次回归故里,已经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踏进那条石板小巷的时候正好赶上梅雨季节,霏霏细雨里,我头顶天空正惬意地走着,尽管脚下一滑一滑。然而这时却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知道我在雨天里行走,那声音分明焦急了:“不是有卖油纸伞的吗?”于是扫兴地停止了继续向前的念头,好奇地左右察看着,专门找那些有点古旧的小店,敲开“吱吱嘎嘎”的店门果然买到一把,竹木质的伞骨,大红大绿的伞面,撑在手上,雨落在上面是那种清而脆的滴滴嗒嗒。撑了红油纸伞的心里忽然就柔柔暖暖起来,一种早已远去了的小女子情怀,又渐渐布满早已被岁月打磨的男儿一般犟拗的面孔,那一刻真的怀疑自己不再是自己了,如果不是一身时髦的衣裳和高跟鞋,俨然就是诗人笔下那个撑了雨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结着怨愁的姑娘了。  而今的我已经很少出入那个小巷了,长大,工作,嫁人。嫁人的那天按照老规矩不得不在那条巷道上自始至终地走过。从前它窄得只能通过一乘四人抬的轿子,而今它已拓宽到能并排开出四辆卡车,当年我婚嫁时的那十几辆婚车,便是从它上面依次平稳而热闹地驶过,从此给那条有着石板路的小巷划上了一个醒目的句号——又一个女儿在相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从它身边永远走出。她身后的路很短很短,而前面的路则很长很长,在短短长长长长短短的时光交错里,在花花绿绿的现代文明与层层叠叠的新式建筑中,那条古老的石板小巷从此在她的记忆里定格,并带了某种红袖暖香般的古典情怀,成了她梦里今生永远萦绕的亲爱故乡。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2006年度散文选》,有改动)
16、作者记忆中的“西街小巷”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的概括。(4分)
17、文章一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行文,但最后却改用了第三人称“她”,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5分)
18、请你对文章最后划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的评价,体会其意蕴。(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18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正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个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好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地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本,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崔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4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5分)
18.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电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上网浏览等等都离不开它。有的软件、网站的名字很有创意,一看名字就能猜出几分它的命名用意。请你对“百度”“迅雷”这两个名称的创意进行简单评析。(6分)
(1)百度(搜索网站):
(2)迅雷(网络下载软件):
20、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标点除外,不超过16个字。)(6分)
⑴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⑵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⑶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⑷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结论:
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旅客车厢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能有一个座位就好了。有座位的人想:有一个上铺躺躺就好了。有上铺的人想享受下铺的便利,有下铺的人则期望软卧包厢的舒适……
  有人认为,我们就应该如同乘客一样,经常怀着期望的心态去拥抱生活;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眼前的拥有。对此,你有何想法和感受呢?
  请以“乘客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A项“装帧”zhēn,C项“专横”hèng、“一刹那”chà,D项“典当”dàng)
2、D【解析“大相径庭:相差很远。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级第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