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51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8]
《劝学》期末复习练习
《劝学》期末复习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jí 中绳zhōnɡ 跂而望矣qì
B.就砺lì 驽马nú 参省乎己xǐnɡ
C.衣 帛yī 槁暴pù 金石可镂lòu
D.须臾yú 跬步kuǐ 锲而不舍qì
1.B.(A,中:音zhònɡ;C,衣:音yì;D,锲:音qiè)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合乎
B.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达到
2.C.(绝:横渡)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D.(A,有-又;B,生-性;C,知-智)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的“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一狼洞其中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渔人甚异之
4.A.(A和例句加点的字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水:游水;洞:打洞。B是名词作状语,C是使动用法,D是意动用法)
5.“而”作为一个常用的连词,可以表示各种关系:A,并列关系;B转折关系;C,修饰关系;D,顺承关系;E,因果关系;F,假设关系;G,递进关系。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而”分别表示什么关系?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
③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⑤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
5.①C ②D ③F ④A ⑤B ⑥E ⑦G
6.在我国古代,知名学者都重视读书学习,不少人通过自己的文章勉励人们读书学习。下面是散见于古代的文章典籍中的几条劝学名言,请将横线上的空缺部分补全。
(1)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2)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代乐府《长歌行》)
(3)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唐代颜真卿《劝学》)
(5)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__,毁于随。(唐代韩愈《进学解》)
6.(1)人不学 不知道(2)少壮不努力(3)非学无以广才(4)白首方悔读书迟(5)荒于嬉 行成于思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兴起
B.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得:获得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舍:停止


浏览完整试题D.用心一也 用:使用
7.D.(用:因为)
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其印为予群众所得 D.子何恃而往
8.B.(B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是判断句,C是被动句,D是宾语前置句)
9.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喻证法 对比法 B.喻证法 例证法
C.引证法 喻证法 D.类比法 例证法
9.A.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等三句从正面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B.“故不积跬步”等两句从反面说明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
C.“骐骥一跃”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
D.“蚓无爪牙之利”等句说明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
10.C.(说明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
三、自查练习
1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ù) 锲而不舍(qì)  中绳(zhòng) 忏悔(chàn)
B.蛟龙(jiāo) 省乎己(xǐng) 跬步(kuǐ) 给予(jǐ)
C.磨砺(lì) 驽 马(nú) 纤细(qiān) 埃土(ái)
D.肄业(yì) 放肆(sì) 造诣(yì) 莘莘学子(xīn)
11.B(A锲qiè C纤xiān D莘shēn)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连词,虽然  
B.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动词,达到
C.驽马十驾 名词,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数量词一步
12.C(A连词,即使 B动词,到达 D数量词,半步)
13.选出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C(A“有”通“又” “輮”通“煣” B“知”通“智” D“生”通“性”)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A(B古义是两个词以之为,把……制成,今义是认为 C古义是托身、存身,今义是托付  
D古义是因为心思,今义是多用心力或居心、存心)
15.从词类活用角度选出加点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5.D(A名词作状语 B名词作动词  C名词作状语)
16.选出句式相同的一项(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微私人,吾谁与归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①③ B.②⑤ C.①④ D.③⑤
16.C(①④介词结构后置 ②宾语前置 ③定语后置  ⑤判断句)
四、填空
1.荀子,名______,战国______期______国人,世人尊称他为______。是先秦  ______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书,现存______篇,其中第一篇是______。
1.况 末 赵 荀卿  儒 32 《劝学》
2.名句默写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以成江海。
(3)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只是幻想,而现代人真正登上了月球,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这一事实:__________________ 。
2.(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五、翻译下面句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 。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六、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②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③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④,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⑤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⑥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⑦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⑧。
(《国语 • 周语上》)
注:①巫:神巫,国王身边的重要官员。②壅:堵塞。③决:疏浚。④瞽:盲乐师。史:史官。师:乐师。箴:一种有劝诫意义的韵文。瞍:眼中无瞳子的乐师。矇:眼中有瞳子而不能见物的盲人。⑤耆、艾:这里指国君的师傅和老臣。⑥原隰:原,指平原;隰,指低下潮湿之地。衍沃:衍,指平坦的低地 ;沃,指有河流灌溉之地。⑦阜:增多。⑧彘:地名。
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诽谤
B.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弭:消除、阻止
C.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导:通畅
D.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背事理
17.A.(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错)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没有区别的一项是( )
A.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B.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C.而后王斟酌焉 D.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18.C.(A,至,动词,于,介词,可不译;B,古代包括父母和兄弟在内 的内外亲属都称为亲戚;D,宣言,扬言,今天是一个名词)
19.下列各句中的“所以”与例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展开余下试题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9.D.(D项和例句的“所以”表示方法、工具,可译为“用来……的办法”,其他都表示原因)
2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为政暴虐,用残酷手段堵塞人民的言路,镇压人民的反抗,最终被人民推翻的史 实。
B.全文形式上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实际上重点是在叙事。
C.通过本文的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
D.本文揭露了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反动本质。
20.B.(本文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点是在记言)
附迁移迁移阅读材料参考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 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开通水道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 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 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七、语言运用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6日,数名西安市高陵县的家长和学生向本报反映,为了惩罚学生“拉帮结派”,4月15日晚上,西安××学校的校长让20多名十二三岁的学生站成一排轮流抽其他学生耳光,谁抽得不响亮就再被加罚10个耳光,此后,这名校长还用黑橡胶管子抽学生的腿部。“一管子抽下去,有很多同学当时就站不起来了。”被扇得鼻青脸肿的小辛哭着告诉记者。(4月17日《三秦都市报》)
(1)请给这则消息拟一个观点鲜明的标题。(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一个角度评价这件教育事件。(不超过100字)
21.答案: (1)罚学生互殴折射教育之悲
(2)示例一:学生自控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差,且天性活泼好动,在学校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常有的事。对此,最重要的就是学校如何因势利导、谆谆善诱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非棍棒下的“法西斯教育”。这种逼迫学生互殴式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品行优秀的人才?
示例二: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谆谆告诫说:“在老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需要的是阳光的温暖,是雨露的滋润,而非冷漠下的训斥。学生互殴式教育该休矣!
22.根据文意,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不少于35个字)
翻开古典名作,你可以一一品味人们深切的思想、情感,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孔子、荀子,你懂得了什么是圣人先师的睿智哲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着,品着,你就已经和他们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22.解析: 分析画线语句,得到要写的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读……,你懂得了什么是……”;题干要求是用举例的方法扩展;结合上下文确定要写句子的内容即可。可在自己熟悉的作家中寻找,但要注意和下文“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相照应,因为“思想修养”照应了“读孔子、荀子……哲思”。
答案: 读杜甫、白居易 你懂得了什么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读王维、孟浩然 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23.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4分)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3.解析 “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①⑤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⑤;②④句阐述第⑤句,分别从读书的时间和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总结全段。 (118.122.34.7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劝学》期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