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33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3]
《过秦论》期末复习训练
《过秦论》期末复习训练
一、随堂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函(yáo) 蒙恬(tián)
B.逡巡(qūn) 锋镝(zhé) 蹑足(niè) 氓隶(ménɡ)
C.隳名城(huī)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瓮牗(yǒnɡ) 棘矜(jí) 赢粮(yínɡ) 长铩(shā)
解析: A项中的“崤”应读xiáo;B项中的“镝”应读dí;D项中的“牗”应读yǒu。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B.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C.以致天下之士 D.沛公引兵之薛
解析: 例句与B项中的“之”为指示代词,这,这些。A项代词,代“秦孝公”;C项助词,的;D项动词,到。
答案: B
3.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解析: “百越之君”错,应为“始皇”。
答案: D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追亡逐北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赢粮而景从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
A.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
C.①⑤⑥/②③⑧/④/⑦ D.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解析: ①⑤⑥名词作状语,②③动词的使动用法,④动词用作名词,⑦形容词用作动词,⑧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矣
解析: 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答案: A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6.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
7.名句名篇默写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2)然后践华为城, ,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
(3)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 ,

(5)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7.名句名篇默写
(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4)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文学常识
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 、 ,最早的 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 》《 》(也称《治安策》)《 》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 实的坚决态度。
政论家 文学家 汉赋 过秦论 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


浏览完整试题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论,这里指著作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水池,池塘
9.D(“池”应该指护城河。)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以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以贻之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
10.C(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B项,介词,把/连词,来;D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11.B(“攻势”不对。)
12.将文中画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2.(1)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2)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延尉。延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 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孝文帝说之范增说项羽曰
C.贾生尽为之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上因感鬼神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解析: C项都是介词“替”;A项连缀,写/致意,引申为“劝酒”;B项通“悦”,喜欢/劝说;D项因为/依照,凭借。
答案: C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 排除⑤⑥。
答案: A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解析: “奉命制定”错误,根据原文,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答案: B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应将“故”“学事”“征”的含义准确译出)


展开余下试题(2)(贾谊)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受到贬谪而离开,心里很不自在。(应将两个“以”和“自得”的含义准确译出)
(3)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才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第一句必须译成判断句,“爱”和“傅”的含义必须准确译出)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坐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而且爱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三、语言运用
17.请用“贾谊”“忠君”“屈原”三个词扩展成一段话(词语顺序可以颠倒),谈谈你对贾谊与屈原异同的认识。(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所给的三个词语中,有两个人名,又要求谈两个人物异同的看法,无疑,“忠君”应是这两个人物的共性之一。当然,能从“怀才不遇”或两人的性情方面谈也可以。
答案: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贾谊是西汉初人,二人所处的时代虽不同,但他们忠君的思想却相类似。而且他们都是忠君而被谤毁,怀才不遇的典型,也都是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贾谊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衣钵。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②点明漫画寓意;③40~60字。

解析: 漫画欣赏题中所选漫画一般都是讽刺型的,概括寓意时要注意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做题时看清要求,先介绍画面构成,再点明寓意。最后检查字数是否“超编”。
答案: 画面上有三个学生:女同学和男同学正大汗淋漓地打扫卫生,班长袖手旁观。这幅画讽刺了不以身作则的干部。 (118.122.34.7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过秦论》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