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23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3]
2013—2014年度行知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2013—2014年度行知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总分共150分,150分钟内完成。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股肱(gōng) 差(chāi)强人意 敕(chì)造 殒身不恤(xù)
B、镶嵌(qiàn) 省(xǐng)思体悟 漫溯(sù) 涸辙(zhé)之鲋
C、铁杵(chǔ) 少不更(gēng)事 愆(qiān)期 血脉贲(pèn)张
D、蹙(cù)缩 踯躅(chú)不前 圭臬(niè) 霓(ní)裳羽衣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落寞 戮力同心 橘红 锱铢必较
B、风致 稍纵即逝 幅射 残羹冷炙
C、援例 峥嵘岁月 寥落 日冕渐移
D、发轫 义愤填膺 杀青 冒然行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B、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C、在生活上,他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他尽情地享受着最好的福祉;在工作上,和谐的人际关系、卓越的工作业绩、顺利的职位迁升,对这些他总是安之若素。
D、刘备死后,诸葛亮待人处事开诚布公、不徇私情,街亭失守,他挥泪斩马谡,自己也请求降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
C、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D、2009年12月21日中午,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抵达台湾,他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第四次“陈江会”开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B、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那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
C、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叔文秀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
岭南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
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
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
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由于商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然而,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
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在近代中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毫无例外地生成于岭南之地,这绝非偶然。它是岭南文化兼容性创新性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话剧上演于岭南,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7.下列关于“岭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岭南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
B、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的中华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
C、岭南文化具有兼容性,这一特质的形成是与岭南地处江河下游的低洼之地,流水汇集涌入这里的自然地理优势分不开的。
D、岭南文化具有商业性和务实性的特质,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根深叶茂,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
8.下列不属于“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原因的一项是( )
A、国外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汹涌登陆中国,岭南成了这些新式文明的生长地。
B、在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新时代,岭南文化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
C、时代的突变转化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打破了过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
D、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能够兼收并蓄,并且能够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是因为人们没有将岭南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B、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岭南文化在中国受到鄙薄,犯罪者贬谪岭南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C、草原文化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文化最终消亡了,江河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D、中国海洋文化正在超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标志的江河文化,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少有干局,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故僮仆放纵,为百姓所患。辅绳之,杀其二奴,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一县称之。转山阳令,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后转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协,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义阳王司马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用孙秀执权,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辅与秀笺曰:“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不复自知小为身计。今义阳王诚弘恕,不以介意。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恐辅将以怨疾获罪。愿明公留神省察辅前后行事,是国之愚臣而已。”秀虽凶狡,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止。
展开余下试题
后迁冯翊太守。是时长沙王乂以河间王颙专制关中,有不臣之迹,言于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讨颙。于是沈等与颙战于长安,辅遂将兵救颙,沈等败绩。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辅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又杀天水太守封尚,欲扬威西土。召陇西太守韩稚会议,未决,稚子朴有武干,斩异议者,即收兵伐辅,辅与稚战于遮多谷口,辅军败绩。
辅尝论班固、司马迁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
(《晋书•列传》三十)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 引:引荐,荐举
B、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 见:看见
C、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 德:感激
D、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 举:清晰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观因军事害彦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转梁州刺史,不之官 。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贬预以清风俗 ,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辅“不畏权势”的一组是( )
①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 ②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③辅遂将兵救颙 ④辅并纠劾之
⑤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 ⑥贬预以清风俗
A、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共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4分)
(2)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4分)
(3)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早 花
[唐]杜甫
西京安稳未①?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②暗,谁忧容鬓催。
【注】①西京安稳未: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②风尘:比喻战乱。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15.默写填空。(五题中任选四题)(8分)
(1)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2)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归园田居》)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短歌行》)
(4)或取诸怀抱, ; ,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 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茶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 ”,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
16.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展开余下试题
E.文中倒数第三段有一处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
17.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5分)
18.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列点回答。(6分)
19.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6分)
六、(15 分)
20.根据下面的内容和要求,写一段不少于200 字的文字。(15 分)
《兰亭集序》里,作者王羲之由“乐”转“痛”,感叹人生。在古今文人咏叹人生的诗文里,既有感伤之辞,更有慷慨之句。感受他们的辞章,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对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呢?请以“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头,写一则感悟。
要求:引用名人名言;运用对比、反问和排比修辞方法。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可惜的是,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压根儿没想到问一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使得那个仅属于他的位置始终空着。
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谈谈你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位置”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2013—2014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B (A差chā;C贲 bēn; D躅 zhú )
2. A (B幅射—辐射;C日冕渐移—日晷渐移;D冒然行事—贸然行事)
3.C (A 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B 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C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D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4.D (A 句式杂糅:或者说“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或者说“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 表意不明:句中的“和”既可以理解为连词,也可以理解为介词,因此就产生了歧义。当理解为连词时,意思是他一个人背着家长、班主任、班长三个人在放学途中上网吧;当理解为介词时,意思是他跟班长两个人一起背着家长、班主任上网吧。 C 搭配不当:这个句中,主语“工厂”与“荣获省科学大会奖”的搭配正确,但与“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搭配就是错误的,应该说“生产的产品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这是 “单个主语”与“并列谓语”搭配不当。)
5.D (A项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B项后两个疑问句均作关心的宾语,成为陈述句,两处问号,前一个变成逗号,后一个变为句号。C项冒号只管到发生变化,将发生变化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6.D
7.D (A项,“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说的是“中国的海洋文化”而非“岭南文化”。B项,“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错,应是相对于其它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C项,原文是用比喻说明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并非实写。)
8.C (“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错,原文说“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
9.B (A项,强加因果,原文说“只有……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C项,“最终消亡了”错,原文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D项,“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原文无此信息。)
10.B(见:指称性复词,相当于“我”)
11.D(D、连词,表目的/表示因果关系,因为。A、介词,依靠,凭借。B、转折,竟然,却。C、动词,到。)
12.C
13.(1)司马威在孙秀面前挑拨张辅,孙秀被司马威迷惑,准备用法律制裁张辅。
(得分点:“构”、“于”、“绳”、“秀惑之”句式各1分,“秀惑之”即“秀惑于之”)
(2)游楷听说张辅要回返原地,时时准备迎接他,却想暗中除掉他。
(得分点:“不时”“阴”“图”及句意各1分。)
(3)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之后,班固又沿袭他的办法,难易更加不同。
(得分点:“既”“因循”“益”及句意各1分。)
14. (1)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2分)。照应题目(1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
(2)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不安和关注,全诗以设问句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见一人来”(2分);表现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说“直苦风尘暗”(2分)。(分析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在一起说,意思对即可。如只答心情没有分析,则只给2分)
15(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2)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3)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4)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5)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16. CE (C.不是表现“我”对“父亲”的怯意,而是表现了“我”对父亲指点的领悟。D.不是“清幽宁静”,而是“凄清”;也不是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怀,而是一种离愁。)
17.①第一自然段写“我怕我父亲”,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分);②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2分);③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1分)。
18.①乐观(开朗)的性格;②富有生活情趣;③热爱(敬重)民间文学;④煞费苦心地培养儿子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或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 (答对三点得6分)
19.①父子之间感情有隔膜;②父子之间文化教养存在差异;③父子之间生活环境有差异;④父子之间的年龄发生变化;⑤父子之间地位发生变化。(答对三点得6分)
20.示例: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陶渊明感叹“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更唱出了“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高调;曹操在低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同时,又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李白虽呼“人生在世不称意”,却仍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而又感慨“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些杰出人物在经受人生局限的同时,难道不依然努力谱写着瑰丽的生命华章吗?
21、写作提示:如果狭义地理解材料中的“位置”,将“位置”理解为某个职位或某种职业,进而围绕着“位置”来构思,那么文章的写作思路就难以打开;如果把握住材料的重点——对“位置”选择时,“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从而把材料内容提升到“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的层面来构思,那么写作思路就会豁然开阔。
【译文】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县人,是汉朝河间相张衡的后代。年轻的时候便有办事的才干气度,不被当地豪强屈服。当时强弩将军庞宗,是西州的世家大族,他的护军赵浚,是庞宗夫人的本家,所以他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下一篇:
20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13—2014”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