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6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月考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月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请同学们把所有试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卷上,否则视为无效。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考号 姓名 班级 分数___ _
I卷 选择题(30分)
一、 (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pǐ) 百舸(kě) 忸怩(ní) 图穷匕见(xiàn)
B.凌侮(wǔ) 长篙(gāo) 鄙(bǐ)人 扼(è)腕叹息
C.装载(zài) 粗糙(zāo) 彳 亍(chù) 挥斥方遒(qiú)
D.青荇(xìng) 召(zhào)唤 慰藉(jí) 浪遏(è)飞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寂寥 笙萧 蒙敝 同仇敌忾
B.苍桑 飘渺 俘虏 如愿已偿
C.篱墙 追溯 戍守 无济于事
D.迷茫 安详 凄惋 义气风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管是科学奖,还是人文奖,诺贝尔奖还是第一大奖,许多人视其为殊荣,得主大多受宠若惊,但也有人不以为然,拒绝领奖,德国的斯埃特斯就是一例。
B.大道理偶一讲之,讲在妙处,可以让人豁然开朗;老讲大道理,必定让人不厌其烦,世界上的事物莫不一分为二。
C.神州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D. 香港特区政府未雨绸缪,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攀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初步分析,学生上课打瞌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晚间睡眠不足、上课思维懒惰引起的。
B.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C.2009年世界邮展在河南洛阳举行,一些获得国际大奖的国内外稀世邮集即将首次在中国第一次公开亮相。
D.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支柱,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它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太阳刚下山了, , , , , ,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② 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④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②①③④⑥⑤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③⑥⑤④② D.③①⑥④②⑤
二、( 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浏览完整试题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夫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中,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相去四十里。 去:到。 B.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奉:进献。
C.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D.大王来何操。 操:拿,文中是“携带”之意。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安在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 秦王还柱而走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失其所与,不知。
9.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3分)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 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B.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 沛公军霸上
10.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再拜大将军足下
II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24分)
11、翻译下列语句。(8分)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分)

②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分)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①诗人从视觉、嗅觉、 、 四个角度展示了大海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海的 之情。(3分)
②在你看来,《海》一诗的形式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体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3、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四、语用题(6分)
1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
五、(40分)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事情,经历了才能理解;有些道理,实践了才能感悟。美与丑,善与恶……,这 一切的一切,只有岁月才能读懂。请以“只有岁月才能读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必须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不能抄袭或套作。
六、附加题(此题为高一5、6、7、8班必做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20分)
饱而知人之饥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6分,每题3分)
(1)
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
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译: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译:
3.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4分)
答:

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__________。(4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月
高一语文答题卷
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二、 (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II卷(共 70分)
三、(24分)
11、① (4分)


展开余下试题② (4分)
12、①诗人从视觉、嗅觉、 、 四个角度展示了大海的生动形象,抒
发了诗人对大海的 之情。(3分)
②在你看来,《海》一诗的形式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体现在哪个方面?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3、(1) 《沁园春 长沙》
(2) 《雨巷》
(3) 《再别康桥》
(4) 《荆轲刺秦王》
四、语用题(6分)
14、答:

六、附加题(此题为高一5、6、7、8班必做题)(20分)
1.(6分)(1) (2)
2.(1)译: (3分)
(2)译: (3分)
3.答: (4分)
4.答:
(4分)
五、(40分)
15、作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月高一语文答案
一、 (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A百舸 C.粗糙 D 慰藉)
2、C (A 笙箫 蒙蔽 B沧桑如愿以偿 D 凄婉 意气风发)
3、D( 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与题意不合。应改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B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应改为“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C项弹冠相庆为贬义)
4、B【A句式杂糅。改:①去掉句末“引起的”;②去掉“的直接原因”。C 重复赘余D、一面对两面】
5、A 6、B7、A 8. B 9 、C 10、A
11、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4分)
②这样的小子不能和他一起图谋天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会是沛公。(4分)
12、① 触觉 、 听觉 、 喜爱 之情。(3分)
②答:《海》的形式美体现在“建筑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整齐又有变化。(如从“音乐美”或“绘画美”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13、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答案: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常把灵感变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常把灵感变为霎时的喜悦、
15、作文(略)
六附加题【参考答案】
【译文】景公在位时,雨连续下了三天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进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1.(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D:指荒年。)(3分)
(2)AD(A/D:给予/B:参与。/C:交好。)(3分)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3分)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3分)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4分)
4.排比 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4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月高一语文答案
1、B( A百舸 C.粗糙 D 慰藉)
2、C (A 笙箫 蒙蔽 B沧桑如愿以偿 D 凄婉 意气风发)
3、D( 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与题意不合。应改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B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应改为“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C项弹冠相庆为贬义)
4、B【A句式杂糅。改:①去掉句末“引起的”;②去掉“的直接原因”。C 重复赘余D、一面对两面】
5、A 6、B7、A 8. B 9 、C 10、A
11、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4分)
②这样的小子不能和他一起图谋天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会是沛公。(4分)
12、① 触觉 、 听觉 、 喜爱 之情。(3分)
②答:《海》的形式美体现在“建筑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整齐又有变化。(如从“音乐美”或“绘画美”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13、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答案: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常把灵感变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常把灵感变为霎时的喜悦、
15、作文(略)
六附加题【参考答案】
【译文】景公在位时,雨连续下了三天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进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1.(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D:指荒年。)(3分)
(2)AD(A/D:给予/B:参与。/C:交好。)(3分)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3分)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3分)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4分)
4.排比 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4分) (118.186.157.1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3-2014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