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973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3]
江苏省昆山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2014.11
一、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学常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窈(yáo)窕 愀(qiǎo)然不乐 刑戳 桂棹兰桨
B.枕藉(jiè) 曲高和(hè)寡 静谧 通衢大道
C.赭(zhǔ)色 夯(hāng)实基础 遒劲 沧海一栗
D.劈(pī)柴 空谷蛩(qióng)音 寂寥 茕茕孓立
2. 下面语段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 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 ,时而静谧深远……人们感怀并摹写它 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 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与历史的沧桑。人类一直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A.崇尚 狂放不羁 永恒不变 聆听
B.崇高 放荡不羁 亘古如斯 倾听
C.崇高 狂放不羁 亘古如斯 聆听
D.崇尚 放荡不羁 永恒不变 倾听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个诗篇,每一位诗人的每一部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B. 这恶魔似的铁马将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传遍了全乡镇,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浑浊了,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C.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虽然不感到岁时的肃杀,但可以饱觉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4. 下列各句中,语气表述最委婉的一句是(3分)
A. 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
B. 我们难道会忘记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吗?
C. 我们一定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啊。
D. 我们不会不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啊。
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婷是中国当代女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她的名句。
B.“四书”指《论语》《老子》《庄子》《孟子》, “五经”指《诗(诗经)》《书(尚书)》《礼》《易》《春秋》,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C.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他的“永州八记”首篇,初中我们还学过“八记”中的《小石潭记》
D.“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联中的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其中苏轼在贬官儋州(今海南省)期间,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6.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往、赴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然
7.下列选项中的虚词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浏览完整试题A.不拘于时 B.其皆出于此乎
C.皆以美于徐公 D.渔樵于江渚之上
8.下列选项中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甚矣,汝之不慧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游于赤壁之下 D.而今安在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10.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分)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一下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①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②。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②问死生:探问生死。
(1)古人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那么称自己的兄长为 ,称别人的母亲为 。(2分)
(2)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诗。(2分)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5)柴门闻犬吠,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 ,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五、名著简答(8分)
1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飞鸟集》是英国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英文格言诗集,它包括三百多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含义深远,清新美丽,有深刻的哲学见解,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B. 《飞鸟集》中“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诗句的含义是要以德报怨,用爱和宽容来笑对人生的残忍和冷漠。
C.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英莲,冯渊被打死。贾雨村欲拿薛蟠, 当日葫芦庙小沙弥、 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贾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D.妙玉是苏州人,生于宦官之家,自小多病,后归入空门,带发修行,第五回判词中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写得就是她。
E.上元之日元春归省。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邢夫人,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14.《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表现凤姐的“杀伐决断”管理才能的重要章节。请谈谈王熙凤为什么会去协理宁国府?(4分)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展开余下试题  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节选自《前方》,有删改)
15.根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16.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深刻含义。(4分)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17.文中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其根据何在?(4分)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 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到: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转上山坡,便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只剩下树林、草原、溪水,除却我们的住房外,周围四五里内没有人家。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能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于后人的事迹。
  山上最热闹的是雨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一出来,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有的青如青苔,有的褐如牛肝,有的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
  秋后,树林显出萧疏。刚过黄昏,更加上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1942年,写于昆明)
18.作者开篇为什么从人们进入人口稀少的森林和草原的感受写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感受到“余韵”的?(5分)

20.文章结尾,作者写自己与村庄的人们“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如何理解这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探究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4.11
1. B (A窈yǎo 刑戮 C赭zhě 沧海一粟 D劈pǐ 茕茕孑立)
2. C
3. D (A“思想家和诗篇,诗人和著作”搭配不当 B“振聋发聩的喧嚣声”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C关联词使用不当)
4. A
5. C (A舒婷是朦胧诗派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是顾城的名句 B“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D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写了著名的《赤壁赋》 )
6. B (徒:一类人)
7. C (例句“比”, A“被” B“从” C“比” D“在” )
8. D (例句“宾语前置, A主谓倒装 B定语后置 C状语后置 D宾语前置 )
9. D (侧面烘托)
10. (1)替我驾船的人(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另有)像你一样痴的人。”(“舟子”、“莫”、“更”3个得分点)
(2)所以无论富贵还是贫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是故”“无”“判断句”3个得分点)
(3)这之后才知道我从前不曾游览,游览从现在开始。(“然后”“向”“于是”3个得分点)
11. (1)家兄 令堂或令慈
(2)诗圣 五言律诗(只答“五言”或“律诗”也得1分)
(3)描绘了一幅冷落沉寂悲凉的边塞秋天的图景(2分):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1分)
(4)思念弟弟,思念家乡,感伤离乱,忧国忧民(4点中答对任何3点即可以)
12. 略
13. BC (A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D判词前两句写妙玉,后两句写巧姐 E元妃搀扶贾母和王夫人 )
14.①秦可卿刚死,需要有人帮忙料理丧事。②贾珍夫人生病不能处理家事。③贾宝玉向贾珍推荐王熙凤。④王熙凤一向争强好胜,想借此机会出出风头,免得让人说她没处理过这等事。(1点1分)
15.家:指心灵家园。路:指人生之路。(意合即可)
16.用了比喻的修辞,(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精神无处寄托的痛苦(惶惑、茫然)。(抓住“苦”和“旅”两字回答)。(2分)
17.①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②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人会走出家门;③出于无奈,人会逃离家园;④为了追求理想,人会不断前行。(如果答“出于天性,出于命运”也算一点)(1点1分)
18. ①引出下文对山林的感想;②衬托出山林的荒寂;③与下文写山村丰富充满生命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④为下文交代“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作铺垫。(答对任何3点即3分)
19. ①养育过山村人的泉水(或溪水);②围绕过村庄的鼠曲草;③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④高高耸立的树木;⑤许许多多的声音。(1点1分)
20. ①因为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而现今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②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意对即可)(1点2分)
21.①对消逝的山村旺盛的生命和美好的景物赞美,②对滋养自己的美好自然家园的热爱之情,③对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的感慨,④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屈精神的赞美,⑤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1点2分,答对任何3点即6分).
22.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50。 (222.92.19.227)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昆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