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524  2015-01-1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24]
黔江民族中学高2017级2014年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黔江民族中学高2017级2014年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150分钟)
出题人 李祖文 戴敏 审题人 黄中华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埋怨(mái) 踯躇 变换莫测 惴惴不安(zhuì)
B、模样(mó) 暮霭 黯然神伤 如法炮制(páo)
C、公姥(lăo) 针砭 礼上往来 慷慨激昂 (kǎi)
D、吐哺(bǔ) 陷阱 徇私舞弊 按捺不住(n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展开,我跟从这支记者小分队来到了革命老区阜平进行深入采访,小分队所到之处,不惊民,不扰民,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
B.有分析者认为,美国人先是打杀了利比亚的卡扎菲,现在又把目标锁向了叙利亚的巴沙尔,这些行动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明里是推进民主,而实际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以打压伊朗,遏制中国和俄罗斯。
C.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信息化的今天,中秋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是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
B.昨天上午,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主城和开发区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雨雾,请注意防范。
C.习近平不但读书多,而且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譬如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时,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深度,托尔斯泰有广度,他个人更喜欢托尔斯泰。
D.急避险造成损害,是指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不得已而对某一较小的利益造成的损害。
4.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普通感冒在医学上的名称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上呼吸道包括鼻、口、咽、喉,也就是说,从鼻子到喉咙这些部位的急性感染都算感冒。
B.面对现实,理想何去何从?一个人最近的一步、最真实的行为是否与最远的理想方向一致?人必以其自身的选择做出对世界的回应。
C.“鸡皮疙瘩系列丛书”是悬念大师R•L•斯坦的代表作,作品将传统幻想和惊险手法与当代科幻相结合,使阅读宛如乘坐纸上“过山车”,惊险丛生,快乐无限。
D.曼德拉,论经历,他不是唯一曾受牢狱之灾的政客;论权力,比他执政国土面积大,比他掌权时间长,比他拥有更绝对权威的人物,更不在少数。
二、(本大题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到当时的中秋节,家家户户“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明代田汝城也说:中秋日,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同时代刘侗则云:“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这些记载都揭示出中秋团圆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向有追求和谐圆满的人生理想,而中秋节的形成正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愿望。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人口流动频繁,很多人长期离家在外,漂泊成为了一种常态。因此我们更应注重节庆的社会调节功能。由于现在的国定节期只有一天,纯粹意义上的回家团圆很难做到,因而注重中秋团圆内涵中的“家园感”就显得特别重要。李白诗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人生漂泊本属无奈,但“家园感”却能让人们融入此时此地的群体之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因此,如乡镇街道乃至文化馆以及社区业委会等民间组织,都可以做一些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设工作,以消除邻里之间的隔阂,建立温馨的社区文化和宜居环境。


浏览完整试题 贯穿中秋文化的另一核心内涵,则是平等的观念。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当时京师赏月:“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这就完全摆脱了古代祭月礼的贵族性和某些节目的小众特点,成为全民平等欢乐的节日。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与人平等、阶层与阶层平等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但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各阶层之间、集团之间依然有着诸多壁垒需要消除。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区都可以举办相关活动。但所有的行为举措,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群体的参与。只有群体参与其中,才能产生平等的氛围。所以文艺活动的方式可采取参与者自主互动,无需预设表演者和观众,人人都是表演者,形式则宜多样化。
还值得一提的是,诗情画意也是中秋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着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体现着自然和生命的节律,代表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向来不乏诗情画意,其中尤以中秋为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既代表着古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又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而“但愿团圆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等,则通过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抒发,起到心灵抚慰的效果。诚如林语堂所言,“诗教给中国人一种旷达的人生观,一种慈悲的意识,一种丰富的爱好自然的态度和艺术的忍受性”。因此,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当下的人们理应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身心,试着体验诗意栖居的美好。
当今全社会都在讨论中华文化的复兴问题,文化重建就是其中一题。从中秋等具有生命力且又历史悠久的节日入手进行文化建设,应该是一条见效较快的途径。
(节选自黄意明秦惠兰《文化建设从节日入手》)
5.下列不属于当下要注重中秋“家园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城市化成为普遍趋势,流动人口增多。
B.当今很多人长期漂泊,中秋节难以回家团圆。
C.人们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的需要。
D.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在中秋节置办家宴、互赠月饼、女子返回夫家,均寄寓团圆之意。
B.古代的祭月礼和其他一些节目,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普通百姓无甚关系。
C.群体参与是营造节日平等氛围的关键,人人是观众也是演员。
D.中秋体现了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节律的认识,并一直含有诗情画意。
7.结合文意,概括三点重建中秋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①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②,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战虽有陈 陈:同“阵”,阵法。
B.必察迩来远 来:招揽
C.名不徒生 徒:白白地
D.其唯圣人乎 其:难道
9.下面各项中,全部属于墨子“修身”观点的是( )
①勇为本焉 ②君子察迩 ③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④多力而伐功 ⑤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 ⑥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
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
D.第四段中,正反对比鲜明,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牟利,甚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展开余下试题①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3分)
②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2 ) 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芝 兰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即 与 之 化 矣
(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①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②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③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②城阙:指京城长安。③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选取其中的一个字赏析。(3分)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3、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采薇》)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青 春
苏雪林
①记得法国作家左拉的《约翰戈东之四时》曾以人之一生比为年之四季,我觉得很有意味。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你听不见么,我是听得很清楚的:她们打扮整齐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绣幕,便要一个一个出场演奏。现在她们有点浮动,有点不耐烦。春是准备的,春是等待的。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
②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当。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③当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先有股爽朗新鲜之气迎面而至,正如睡过一夜之后,打开窗户,冷峭的晓风给你带来的那一股沁心的微凉和茏葱的佳色。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他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泉源,野心的出发点。他是无穷的无穷。他是希望的希望。呵!青年,可爱的青年,可羡慕的青年!
④青年是永远清洁的,为了爱整齐的观念特强,青年对于身体,当然时时拂拭,刻刻注意。然而青年身体里似乎天然有一种排除尘垢的力,正像天鹅羽毛之洁白,并非由于洗濯而来。又似乎古印度人想像中三十二天的天人,自然鲜洁如出水莲花,一尘不染。
⑤但是,青年之最可爱的还是他身体里那股淋漓元气,换言之,就是那股愈汲愈多,愈用愈出的精力。所渭“青年的液汁”这真是个不舍昼夜滚滚其来的源泉,它流转于你的血襟,充盈于你的四肢,泛滥于你的全身,永远要求向上,永远要求向外发展:它可以使你造成博学,习成绝技,创造惊天动地的事业。青年是世界上的王,它便是青年王国所拥有的一切财富。
⑥当我带着书踱上讲坛,下望黑压压地一堂青年的时候,我的幻想,往往开出无数芬芳美丽的花: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马可尼、爱迪生、居里夫人一般的科学家?朱子、王阳明、康德、斯宾塞一般的哲学家?学经济的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位银行界的领袖,学政治的也许就仗着他将中国的政治扶上轨道:学化学或机械的也许将来会发明许多东西,促成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啊!青年的前途何等浩荡无涯,何等的不可限量,但能以致此,还不是靠着他们这“青年的精力”?
⑦春是四季里的良辰,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春天,就该乌语花香,风和日丽,但淫雨连绵,接连三四十日之久,气候寒冷得像严冬,等到放晴时,则九十春光,阑珊已尽,这样的春天岂非常有?同样,幼年多病,从药炉茶鼎间逝去了他的寂寂的韶华:或父母早亡,养育于不关痛痒者之手,像墙角的草,得不着阳光的温照,雨露的滋润:或生于寒苦之家,半饿半饱地挨着日子,既无好管养又受不着好教育,这种不幸的青年,又何尝不多?咳,这也是春天。这也是青年!
⑧再者,青年总是糊涂的,无经验的。血气正盛、嗜好的拘牵、情欲的缠纠、冲动的驱策、野心的引诱,使他们陷于空想、狂热、苦恼、追求以及一切烦闷之中,如苍蝇之落于蛛网,愈挣扎缚束愈紧。其甚者从此趋于堕落之途,及其觉悟已老大徒伤悲了。若能以中年人的明智,老年人的淡泊,控制青年的精力,使它向正当的道路上发展,则青年的前途,岂不更远大,而其成功岂不更快呢? (有删节)
14.怎样理解划线的句子“咳,这也是春天,这也是青年!”在文中的含意?(2分)
15.请围绕青年的“青春”梳理文章思路。(4分)
16.请从句式和语气的角度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5分)
①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马可尼、爱迪生、居里夫人一般的科学家?
②他们中间将来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和马可尼、爱迪生、居里夫人一般的科学家。
17.根据文意,概括青年所具有的“青春”的内涵。(5分)
18.文章第⑤段盛赞精力“是青年王国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第⑧段却说“控制青年的精力”,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谈谈你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7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4分)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 。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 。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的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 。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 PK 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20、仿照例句,另举两个事物,分别写一句带有思辨色彩的警示语。(4分)
例句:篮球说:别人为你喝彩,是因为你落入了别人已设好的圈套。
(1 )
(2 )
21.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 , ; , 。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路有你,我不再孤单寂寞,不再伤感寂寞梧桐、深院秋雨。
一路有你,心淡如菊。我又多了一份淡然、一份执着。
一路有你,我一路成长,一路歌唱,一路诗情画意。
一路有你,我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的生命有了全新的意义。


展开余下试题一路有你,累一点我也愿意。一路有你,苦一点我也愿意。
一路有你,轻笔敲出。瘦笔轻挥,写下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晚秋风起,心中有你,心中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
高2017级2014年秋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
总分___________
1 2 3 4 5 6 8 9 10




主观题
7.

(5分)
11.(1)①译文
(3分)
①译文
(4分)
(2 ) (2) 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芝 兰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即 与 之 化 矣
(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12.(1)

(3分
(2)

(4分)
13.(1) (2)
(3) (4)
(5) (6)
14.
(2分)
15、

(4分)
16.

(5分)
17、

(5分)
18.


(7分)
19.(1) (2)
(3) (4分)
20(1) (2分)
(2) (2分)
21.
(4分)
高2017级2014年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D(A、埋mán怨,踯躅/踌躇;B、模mú样;C、公姥mǔ,礼尚往来)
2、B
A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对人民的利益一点儿也不侵犯。 C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 D指点江山,望文生义,指评论国家大事。
3 C A项,“民俗”不能是“节日”,搭配不当;B项“主城和开发区的大部分地区”歧义,“主城和开发区”并列不当;D项“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句式杂糅。
4 D ( D项第四个第五个逗号改顿号)
5. D
6. B “某些节日”有“小众特点”,不能理解为有“阶级性,与普通百姓无甚关系”。
7.(1)意义:①能起到很好的社会调节作用(能让漂泊者融入当地,获得归属感;能消除社会上的诸多壁垒)②能使国人体验诗意生活的美好③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复兴。(1点1分,答3点得3分)
(2)我很认同让国人体验诗意生活的美好这一意义。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人们对物质名利追求欲望更加迫切,缺失了诗意生活的从容旷达,所以放慢脚步,享受中秋诗意,显得更加重要。(2分)
8 D 大概(其---乎:大概----吧!)
9 D ① ④不是
10 B 应为从他跟周围的人的关系就能看出来。
11 ①拥有财富却不能将之分给他人的人,不值得与他交朋友。(前句2分,后句1分)
②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以及意外的事故。(所以1分,者也句式1分,出入1分,非常1分)
(2)断句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芝 兰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即 与 之 化 矣
12. (1)“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1分),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1分),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1分)。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1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2分。意思对即可)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分。意思的即可)
13.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3、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黔江民族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