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17  2015-12-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7]
【名师解析】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名师解析】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试卷综析】
从整体上看,这套试题难度适中。
选择题整体难度较低,都是常规内容,形式没有太大变化,属于必拿的分数。
字音字形辨析为常规题型。错误仍然出在一个字音和一个字形,考查内容也是常出现易错字音和字形,难度较低。词义辨析难度不大,通过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成语运用出现的都是常规词汇,难度不大,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病句题设置常规陷阱,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六大常考病句类型,此题也可轻松选对答案。
文言文仍然是传统的人物传记,从故事性的角度难度低于高考考过的论述类文言文。出题模式和高考相似,分值分布也相似。选择题部分仍属于常规题目,从题型上看没有变化。文言实词题属于常规题型,除需要考生读懂文言材料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词储备。文言虚词题仍在十八的虚词的考查范围,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其变化。语句翻译错误选项本身有与文章内容有矛盾,所以通过文本阅读很容易选出。文本理解有一定陷阱,偷换了故事的主人公,因此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文本,才能辨别。
因此文言翻译一定会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文言文的阅读不在致力于答题技巧,而更倾向于对文本的理解,这边要求考生真正掌握文言语法,真正学会阅读文言文。
断句题属于常规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语法标志,难度不大。
诗歌鉴赏,从诗歌题目到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在透露出文章主旨。考生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前提下,对诗歌意境是主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选择。
默写要求考生注意字迹工整,不要因为字迹辨识度的问题而在此处丢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pǐ) 火钵(bó) 字帖(tiè) 质疑问难(nán)
B.谄媚(chǎn) 肄业(yì) 亲家(qìng) 揠苗助长(yà)
C.勒死(lēi) 楔子(xiē) 佣人(yòng) 阿谀献媚(ē)
D.剔除(tì) 甬路(yōng) 漱口(shù) 鼻腻鹅脂(zhǐ)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火钵(bō) 问难(nàn) C.佣(yòng)人 D.剔(tī)除 鼻腻鹅脂(zhī)
【思路点拨】有些的读音很难掌握,我们必须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坚持正音训练,才能记住一些特殊字音,这些词语中的加音字都是多音字,难读难记,但它们在这些词语中的读音是固定的,只要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题文】B0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 凄惋 箭拔弩张 提要钩玄
B.如厕 桀骜 绿草如荫 责无旁贷
C.翌年 雾霾 义愤填膺 以身作责
D.消弭 渊 灯火阑珊 大度包涵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凄婉 剑拔弩张 B.绿草如茵 C.以身作则
【思路点拨】识记如此众多的汉字字形,考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记东忘西,顾此失彼。为此,考生必须收缩复习范围,优化记忆方法,强化检查督导。
【题文】D0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说,男人都认为强烈的爱情就像疾病一样,能够多次 同一个人,而且如果遇到什么无法逾越的障碍,使他不能 的话,甚至会送了他的命。尽管这种看法无可置疑,但女人们——她们的意见往往根据诗意而不是根据经验——硬说爱情,伟大的爱情,一辈子只能有一次落在身上。这种爱情如同雷电一样,人的心灵 被它击中,就要受到创伤,遭到蹂躏,被毁成一片废墟,从此以后,任何强烈的感情,甚至 都不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莫泊桑《修软垫椅的女人》)


浏览完整试题A.侵蚀 心想事成 如果 梦想 B.侵袭 如愿以偿 一旦 幻想
C.袭击 梦寐以求 假如 念想 D.偷袭 翘首以待 假若 空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用“侵袭”最恰当;第二空“如愿以偿”最准确;第三空均可;第四空可用“梦想”或“幻想”。
【思路点拨】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题文】E0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国庆讲话提到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表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在和平基础上发展、在和平基础上繁荣,不搞霸权主义,不欺小凌弱。
B.“占中”组织者得到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援助,该基金会由一些国际大企业撑腰,令人质疑“占中”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争取民主。
C.成功设立烈士纪念日这件事明确提示我们,当下的中国社会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已是思想政治上的一盘散沙。
D.网站10月2日报道,中国军方首次试射了一款路基洲际导弹的新型衍生导弹东风-31B,标志着北京针对美国的战略袭击能力正在完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缺宾语中心语,在“繁荣”后加“的方针”。B.不合逻辑,将“并非”改为“是”。D.主谓搭配不当,将“完备”改为“提高”。
【思路点拨】病句辨析的方法:首先凭语感感觉。将它读上几遍,凭语感感觉一下句子是否正确,这样发现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其次,要从语法角度分析,分析一下句子结构对象这样对把握句意有很好的帮助。最后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如果句子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我们就要看看时有时修辞、逻辑的错误。
【题文】L0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羊兹拉特》的作者是辛格,美国犹太裔小说家,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该文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温情,和孔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遥相呼应。
B.鲁迅的《风波》从鲁镇乡村的角度反映张勋复辟时期以赵七爷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蠢蠢欲动,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哈姆莱特的经典台词“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止!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对人类的崇高礼赞,反映了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D.《红楼梦》写到贾宝玉的两次摔玉,第一次是初会黛玉,见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无玉,故要摔玉;第二次黛玉拿张道士提亲说事,认定宝玉在意这桩“好姻缘”,急得宝玉以摔玉赌咒发誓,剖白真心。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孟子的观点。
【思路点拨】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考生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题文】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稷下先生与“道”“势”关系的新发展
余英时
稷下先生的“不治而议论”也足以说明“道”“势”关系的新发展。“不治”表示他们“无官守”,即不在官僚系统之内,易言之,即不是君主的臣下而是“师”或“友”。“议论”则是今天所谓的批评。《左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之“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论语》“庶人不议”及《孟子》“处士横议”之“议”(《孟子•滕文公(下)》),都是很明显的例证。“士”有议论的传统自周代已然。所以《左传》有“士传言”( 《左传•襄公十四年》)之语。但是把知识分子和批评完全等同起,并由官方正式加以承认,则始自稷下。更重要的,这些知识分子都是以自己所持之“道”,批评时政的,因此《淮南子》才说儒、墨“裂道而议”。另一方面,刘向《新序》说“稷下先生喜议政事”(《杂志第二》)。《盐铁论》则说他们“不任职而论国事”(《论儒》)。这便证明稷下先生的批评确是专以“政事”“国事”为对象的。
我们知道公元前四世纪以各国君主都争用纵横法术之士以求富国强兵。这当然也是知识分子获得普遍重视的一大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却完全不能用解释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的盛况。这些稷下先生既“不任职”,自不可能在富国强兵方面发生任何直接的作用。事实上,他们都是因为号称代表了某种“道”才受到君主的师礼待遇的。孟子言必仁义固不待言,其余我们所知的稷下先生如彭蒙、宋钘、尹文、慎到、田骈等也都是各学派的宗师。他们正是《庄子•天下》篇和《淮南子•俶真训》所说的“裂道而议”的人物。晚期的稷下先生如荀卿、邹衍也依然是以“道”起家的。以邹衍而论,他观阴阳消息,论五德终始,提倡一种新的“天道”。因此当时有“谈天衍”之号。这种“道”显然与富强无关。
从比较宗教学的观点看,战国君主的“尊师重道”主要只说明一个问题,即政统需要道统的支持,以证明它不是单纯地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之上。更重要地,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前三世纪这个历史阶段中,几个主要国家如齐、秦、魏(梁)、赵、燕等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图。他们当然更需要在武力之外发展一套精神的力量了。梁襄王和孟子关于“天下恶乎定”(《孟子•梁惠王(上)》)的一番讨论便透露出此中的消息。但由于当时的政统和道统都没有“定于一”,所以不但各国君主争礼不同学派的领袖,而诸子百家也莫不竞售其“道”以期获得“正统”的地位。


展开余下试题司马谈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一句很有根据的论断,必须从当时“道”与“势”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去了解。儒、墨、道、法四家直接系乎治道,固不待论。名家与阴阳家则代表早期逻辑与宇宙论方面的思想,何以也与治道有关?荀子明明批评名家“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迁也说阴阳家“闳大不经”(《史记•孟子荀子列传》)。今此二家著述多散佚,我们已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则是他们确都曾努力把自己的“道”和“治天下”联系起。所以邹衍的学说“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上)。公孙龙自称“少学先生之道,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庄子•秋水》篇引)。刘向《别录》也记名家“论坚白异同,以为可以治天下”(《汉书•艺文志》注引)。无论名家与阴阳家是否真有助于“治天下”,他们如此宣说却透露出当时知识界的一种动态,即“道”的一方面也同样有迁就“势”、配合“势”的情况。孟子坚持不应“枉道而从彼‘势’”(《孟子•滕文公(下)》),便是针对这种历史背景而发的。
(节选自《士与中国文化》)
6.下列表述不属于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的特点的一项是
A.稷下先生的独立批评得到官方认可。
B.稷下先生是指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论道的知识分子群体。
C.稷下先生以自己所持的学说批评时政。
D.稷下先生专以“政事”“国事”为批评对象。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此项是在解释稷下先生的特点,没有表明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的特点,且与第一段的内容不相关联。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7.下列表述最能解释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盛况发生原因的一项是
A.君主重用纵横法术之士以求富国强兵。
B.稷下先生因为号称代表了某种“道”,于是收到君主的师礼待遇。
C.有统一天下雄图的大国需要在武力之外另发展一套精神的力量支持政统。
D.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关乎治道。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从文中相关表述可以看出:战国君主的“尊师重道”主要只说明一个问题,即政统需要道统的支持,以证明它不是单纯地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之上。几个主要国家如齐、秦、魏(梁)、赵、燕等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图。它们当然更需要在武力之外另发展一套精神的力量了。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8.下列表述不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A.稷下先生不可能在富国强兵方面发生任何直接的作用,因为他们不担任官职。
B.稷下先生所论之道与富国强兵无直接关联。
C.诸子百家竞售其“道”以期获得“正统”的地位是“裂道而议”的重要原因。
D.孟子坚持不应“枉道而从彼‘势’”,表明孟子有迁就“势”、配合“势”的倾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孟子此议表明学术独立、不屈从权势的思想。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题文】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①、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选自《韩昌黎文集》)
【注】①岐岐:形容聪颖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聪慧的样子。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中庸,适中
B.知其必以贿死 贿:贪贿,受贿
C.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饭
D.而卒为奸 卒:终于,最终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食,享祀,受祭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10.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组是(3分)
①情之于性视其品 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 ③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 ④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 ⑤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 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展开余下试题【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①与论点无关;②孟子未区分人性的品级;③证明上品不可移;④证明下品不可移;⑤证明上品不可移;⑥减少罪过,但仍然没有改变品级,仍然是下品。
【思路点拨】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对“性”和“情”作出明确区分,认为“性”与生俱,而“情”则是后天与外物作用的产物:“性”和“情”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韩愈认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个方面,下品之人对每种情感的表现要么过分,要么缺失。
C.对于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子(雄)的性混论,韩愈都不认同,并提出质疑和批评。
D.韩愈认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变,这和孔子的观点一致。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韩愈认为性之上品和下品不能改变,而中品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导向上品或下品。
【思路点拨】做这类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1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3分)
(2)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3分)
(3)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人用表现本性的有五个方面:它们是仁、礼、信、义、智。
(2)都是提到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失掉另外两个方面。
(3)因此上品之人可教导,下品之人可约束。
【解析】(1)“所以”,用,1分;“曰”,是,叫,1分;句意对1分。
(2)“举”,提到,1分;“遗”,遗漏,1分;句意对1分。
(3)“是故”,因此,1分;“制”,约束,1分,句意对1分。
【思路点拨】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人性,是与生俱的;情感,是后天和外物接触而产生的。人性的品级有三种,人用表现本性的有五个方面;情感的品级有三种,人用表现情感的有七种形态。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回答说:人性的品级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种。上品人性,就是纯粹的善罢了;中品人性,可引导它变为上品或下品;下品人性,纯粹的恶罢了。人用表现本性的有五个方面:仁、礼、信、义、智。性为上品的人,以一德为主,兼通其它四德。性为中品的人,对某一德或是不足,或是有些违背,其它四德也混杂不纯。性为下品的人,对一德完全违背,其它四德也不合。人性对于情感的影响要看品级。情感的品级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种,人用表现情感的有七种形态:喜、怒、哀、惧、爱、恶、欲。上品的情感,对七种情感都能控制得恰当合适。中品的情感,对于七情有超出一般的情况,也有缺失的,但主观意图还是要适当合中的。下品的情感,要么没有要么过度,都是直接率性而行。情感对于人性的影响也要看品级。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汉代扬雄提出性善恶相混论。那些认为人性最初善良后变为邪恶的说法,和认为人性最初邪恶后变为善良的说法,以及认为人性开始善恶混杂后分辨出善良和邪恶的说法,都是提到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失掉另外两个方面。叔鱼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看见他的面貌,就知道他将必定因为受贿而死。杨食我出生的时候,叔向的母亲听见他的哭号,就知道一定会因为他而灭掉宗族。越椒出生时,子文很伤心,知道若敖氏的祖先不再享有祭祀。人的本性果真是善良的吗?后稷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没有遭遇灾殃。后稷刚会爬行的时候,就表现出聪颖早慧的倾向。周文王在母亲怀孕期间不曾让母亲担忧;出生后,不让王傅操劳;从师学习,不惹先生烦恼。人的本性果真是邪恶的吗?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文王的儿子管叔蔡叔,学习的环境不是不好,然而最终变成恶人。瞽瞍的儿子舜,鲧的儿子禹,学习的环境不是不坏,然而最终成为圣人。人的本性果真是善恶相混杂吗?所以说这三个人谈论人性,都是提到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失掉另外两个方面。
有人说:这样说,那么上品人性和下品人性,难道最终不能改变吗?回答说:上品人性,从事学习就会越发聪明;下品人性,畏惧权威就会减少罪过。因此上品可教导,下品可约束。这两种品级,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能改变。
有人又问:当今社会人们谈论人性和你的观点不同,为什么呢?回答说:今人的观点,夹杂佛家、道家的观点谈论;夹杂佛家、道家的观点谈论,怎么会没有不同。
注:译文借鉴《韩愈集》的翻译并参考相关资料作了若干修正。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共3分)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
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
【思路点拨】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参考译文】
把这种厌恶恶人的心情推广开去,他就会想,如果同一个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该生气地离开他,就像会被他玷污似的。因此,诸侯即使有用动听的言辞请他的,他也不接受。
【题文】K0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名师解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