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34  2016-05-1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4]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命题人: 审题人:
(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必做题,分值为100分;第二部分为选做题,分值为50分)
第一部分:必做题(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砥砺(lì) 乳臭(xiù) 跬步(kuǐ) 皮开肉绽(dìng)
B.新正(zhēng) 炮烙(lào) 贾人(gǔ) 穿红着绿(zhuó)
C.草窠(kē) 庠序(xiáng) 荸荠(qí) 少不更事(gēng)
D.鲭鲨(qīng) 爪(zhǎo)牙 咀嚼(jiáo) 扪参历井(shē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放诞 躁动 孽根祸胎 间或一轮
B.攥住 马嵬 锲而不舍 走头无路
C.夙望 烟蔼 两魇之愁 难以捉摸
D.谬种 形赅 奄奄一息 苍海月明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B.近几年来,“公务员热”在中国持续降温,其根本原因是公务员行业工资、福利缩水和反腐倡廉压力所致。
C.由于高考的应试性选拔竞争,使众多高中生失去了享受语文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魅力的权利。
D.中国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4、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是( )
①填然鼓之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⑦吾从而师之 ⑧会盟而谋弱秦
A. 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B. ①⑤/②⑥/③⑦/④⑧
C. 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D. ①④⑤/②③/⑥⑦/⑧
二、 科普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浏览完整试题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6、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含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D.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7、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B.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C.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D.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相应题目。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②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③,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④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③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④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帝望见,不副所闻。 副:符合
B.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 劝:鼓励
C.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安: 安全
D.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给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选能治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其可怪也欤?
D.持兵者乃为盗贼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面全是龚遂治理措施的一组是( )
①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
②悉罢逐捕盗贼吏。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
④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
⑤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5分)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6分)
13.请根据相关内容提示,写出相应诗句。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2)《咏怀古迹》(其三)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王昭君“生前寥落,死后孤寂”悲剧性的一生的句子是: , 。
(3)《登高》道出郁闷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五、作文(共5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一诗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得抄袭或套作。
第二部分:选做题(50分)
六、语言运用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琵琶女的苦难能够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同情之意与个人之悲也就融为一体了。
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C.余秋雨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D.《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1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城衡阳 , ,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南岳山屏峙其中,雄伟俊秀; ; 。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①文化历史悠久
②自然景观优美
③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
④东洲岛横卧江心,状若青螺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17、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高老头》—— 巴尔扎克—— 英国
B.《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清朝
C.《过秦论》—— 贾谊——西汉
D.《劝学》——荀况 —— 战国末期
18、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的次序打乱了,下面排列次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江流
⑤西晋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⑦人世几回伤往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⑤③①⑧④⑦⑥②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七、古诗歌鉴赏(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9、请从诗语言、意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诗歌赏析角度里,任选三个角度赏析本诗。(共15分)

八、现代文阅读(共2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0—22题。
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20、文章用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以“萝卜花”为题有何用意?(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答案
1.C A皮开肉绽(zhàn)B、 炮烙(luò)D、 咀嚼(jué)
2.A B项有“走投无路”、 C项“烟霭”“两靥之愁”、 D项“形骸”“沧海月明”
3.D (A.语序不当,递进关系 B.句式杂糅 C.滥用介词淹没主语)
4、D
5、B、①⑤名词作动词,②⑥名词作状语,③⑦意动用法,④⑧使动用法
6、C(ABD三项都在说明水存在于何处,但本题是要求解释“初生水”的含义,从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产生的水,结合语境看,应是地球内部存在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水,所以应是C项)
7、D(通过分析题干可看出,本题是要求寻找不能支持弗兰克观点的论据。该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四段,D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是弗兰克理论的核心观点,ABC是用事实论据作具体分析论证。D项显然属答非所问)
8、D(AB两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判断客观。C项,人类目前类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赘述。D项错误不在于“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而在于“对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帮助“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在文中没有暗示信息。事实上,从文中可知“地球气候剧变”,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的)
9、C安:安抚
10、B(A者:代词,……的人;表提顿。B以:都表目的,用来。C其:指示代词,那;表感叹的语气副词,多么。D副词,才;副词,竟然、却)
11、C
12、(1)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来满足我的心意?
(2)所以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译文: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 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耍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 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 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 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 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朴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 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姓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 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展开余下试题1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C(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16、A(②①分别对应后文的内容,先自然景观,后人文历史。④要以③为依托承“湘江” 而“江心”,故应为③④)
17、A巴尔扎克是法国人
18、D 看诗:全诗押ou韵(附注),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发现A答案⑦⑧,C答案⑧,B答案⑧⑦②都是不入韵的诗句而处在偶句位置上。所以正确选项为D。
19、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赏析: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0. 【答案】作用有两个方面:①女人的穿着打扮,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并且不断更换围裙和袖套;其次是有亮色,“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说明女人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②为下文写女人在困境中挑起家庭重担,不怨天尤人,坚强面对现实,笑对生活作铺垫。(6分)
【试题解析】要正确作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文章第三段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的句子,比如“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样的句子写出了女人的性格特点。详细描写女人的穿着,自然为后文写女人的故事展现其精神品质作铺垫。
21. 【答案】文中的女人是一个美丽温婉、勤劳善良、富有智慧、健全隐忍、热爱生活的妻子形象。①美丽温婉。“皮肤白皙”,衣着干净,始终微笑面对顾客,例“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②勤劳善良。女人首先是在小巷子摆摊,后来攒了钱,出入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把丈夫照顾得气色很好,把酒店打理得井井有条;③富有智慧。用勤劳的双手雕刻出美丽的萝卜花,使之成为经营的特色;④坚强隐忍。面对家庭的不幸,她选择了坚强面对,从头再来,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奋斗,改变生活现状;⑤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感。(8分)
【试题解析】女人的形象先通过其穿着打扮勾勒,再通过她在盘中放置萝卜花及她的故事展开,塑造出这个坚强、智慧、热爱生活的形象。
22.【答案】①“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心中,使小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
②“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的形象——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魅力的内心,是女人美好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了挑起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
③“萝卜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普通人的生活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才能战胜苦难,改变生活。(9分)
【试题解析】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和女人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章的主题方面,关键要抓住“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这句话。 (124.230.147.8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衡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