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610  2016-10-18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0]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
◇练基础
1.(2016届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5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2分)
【答案】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情景关系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的额题目注意从情景关系,艺术手法的运用,构思的独特,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等入手,如是景物描写的诗句还要注意写景的特征。此题主要是写景的特征和艺术手法的运用。
(2)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枯荷败叶,满面愁容;家乡的鲈鱼正美。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鲈鱼正美”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意象的题目,注意意象的含义和在古诗中形成的固定的意思。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诗中意象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诗句的含义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2016届江西省高安中学、玉山县第一中学、临川区第一中学等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1)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运用了想像、夸张的手法来写景(2分,答对一种手法得到1分)。作者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1分):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2分)。(“互文、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手法中的两种也可,只要能结合诗句分析。)
【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 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⑼反语,讽刺。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该题中考核景物描写手法。


浏览完整试题(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6分)
【答案】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3分)而本诗尾联表现了作者对李使君到蜀地后能突破前人、恪尽职守的劝勉之情。(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概括能力与情感把握。王维诗中尾联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李白诗中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 传神地表现出来。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文翁”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3.(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5分)
【答案】惊喜之情:因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温暖和慰藉之情: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思乡之情:词人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触发思乡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分析能力与情感把握。,“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 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谩”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孤馆”“ 征雁”“ 残月”。
(2)词的下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词的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是实写词人的心境,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家中的亲人,路途遥远,视线难及,凝望又有何用?“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是虚写,想象今宵旅宿的种种凄凉场景。词人的思乡之愁,漂泊之苦淋漓而展现。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㈡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用典借代、比喻、双关、拟人。
4.(2016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11分)
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苏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①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子夜歌
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②,醅③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注】①醪(láo):浊酒。 ②缥(piǎo)色玉柔擎(qíng):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③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
(1)苏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月?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季月夜,与友人聚首,月光、月影在酒杯中浮动欲舞,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月下共饮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最后两句,词人将春月与秋月进行对比,春月不像秋月那样教人心生感慨凄凉,春月多情思,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月色之美的赞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注意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有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本题主要是拟人和修辞和对比的手法。


展开余下试题(2)两首词都写春夜,都有喝酒,但思想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①苏词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春夜月色,浪漫多情,表达了诗人对春月的喜爱与赞颂。②李词体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酒美人美,美人劝酒,玩笑作乐,闲谈赋诗,无不抒发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诗歌中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词语“行乐处”“何妨”。
5.(2016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3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空惆怅”和“无人解”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借助“细缠五色臂丝长”“谁复吊沅湘”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借助“《离 骚》读罢总堪伤”表达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学科网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词的内容分析,“空惆怅”和“无人解”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借助“细缠五色臂丝长”“谁复吊沅湘”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借助“《离骚》读罢总堪伤”表达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为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练提升
1.(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自主命题期末)阅读下而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沙塞子①
朱敦儒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风楼龙阀、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注】朱敦儒,北宋词人。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
(1)结合上阕的内容,简要说明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4分)词人飘零异域,触景生情,眼含泪水,借酒浇愁,徒增哀愁,表达了流落异乡的悲苦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山河破碎,故国不再,时光飞逝,回归无期,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怀国之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语有“万里飘零”“ 愁”“ 肠断”“ 晚” 以及注解“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从“抓意象与重点词语”入手。此题主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注解的说明。
(2)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4分)一是借景抒情,借树木错杂缠绕、瘴云浮动而不见天日的蛮荒之景,抒发了词人沉郁伤感之情;(2分)二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红蕉的明艳美丽和江水西流反衬了词人内心悲痛之深。(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 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该题中考核描写手法,结合意境分析即可。此题的景“红蕉花”为艳丽之景,当然是反衬作者的哀情。
2.(2016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落花
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①烟雨忍相望。
将飞更作回风舞②,已落犹成半面妆。


展开余下试题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②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1)诗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5 分)
【答案】白花坠落,红花凋谢,残红满地,烟雨青楼,烘托了一种迷离凄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奠定了忧伤的基调,照应标题“落花”。(意象描绘2分,迷离凄苦1分,基调、照应各1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学科网
【技巧点拨】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比如题中的“伤”2.抓住 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2)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案】①借代,以“素”“红”代指花,写出花的娇艳,而“坠”“翻”形象地写出了红颜薄命,花的凋谢,表达了诗人的叹惋之情。②比喻,第二联作者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以美女喻花,别具匠心,写出了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③拟人,首句“花自伤”,花自伤,人也就更不忍向望了,就无意招引蝴蝶了,写出了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了诗人的忠厚悱恻之情。(修辞1分,分析2分)(写出以上任意两种,分析得当即可得6分,其他手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案并非一点。第一句:诗人捕捉住所咏物的自然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借代”“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3.(2016届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文后各题。
赠别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1)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答案】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
【解析】
试题分析:“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学科网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回答“恨”的内容,也就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者的“恨”;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 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2)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答案】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4.(2016届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上秋夜
(宋)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②断:停。
(1)“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相同:从视觉角度写景(1分)
不相同:道潜的诗通过写井边的梧桐叶翻动,从侧面烘托表现风大(2分)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借细雨打梧桐之景,抒发内心的忧愁。(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 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7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