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59  2016-11-21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9]
2016~2017学年官林教学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官林教学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 语文试卷
出卷:郑玉婷 审核:黄玉琴 2016年11月
(考试时间:120分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正确、工整、美观。(2分)
潜移默化赏心悦目

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雕镂(lóu) 茅塞(sè)顿开 B.吞噬(shì) 出谋画(huà)策
D.涅槃(bān) 眼花瞭(liáo)乱 C.氛(fèn)围 按部(bù)就班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美国宇航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活动的证据,看来人类可以在火星居住的预言并非危言耸听。
B. 奶奶学跳广场舞后,经常在家里指手画脚地来上一段,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C.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高速列车不仅外形时尚,而且行驶起来犹如白驹过隙,又快又稳。
D.英国首相卡梅伦邀请习主席到乡间酒吧小酌,宾主双方谈笑风生,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4. 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2分)
A.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B.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万峰峦走足底
C.千古迷人繁盛地 九州耀眼艳阳天 D.醉倚春风弄明月 斜撑老树护幽亭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回到母校,我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充满希望的笑声。
C.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无锡蠡湖的夜景美若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6.名著阅读(3分)
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这部童话小说里,叙述小王子在旅途中到过6个星球,碰到过一个目空一切的国王,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一个消磨光阴的 ,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一个循规蹈矩的 ,一个学究式的 ,最后才到达地球,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到了“我”。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①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1分)

②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2分)

8.根据课文默写(6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
②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③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④青山有幸埋忠骨, 。
⑤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⑥但愿人长久, 。
二、阅读与欣赏(共38分)
(一)(3分)
9.对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首句中“地白”指月光如霜,铺满庭院,让人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浏览完整试题B.第二句中“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花,也暗指月宫中的月桂树,从而暗点了诗人在望月。
C.尾句中的“秋思”是指诗人悲秋的情怀,“树栖鸦”的寂静,“冷露无声”的凄情,让诗人感伤秋天的凄凉冷清。
D.诗人怀人之情很浓郁,但他却不采用正面抒情方式,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二)(6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盖一癞蛤蟆也             ②二虫尽为所吞          
③方出神                ④鞭数十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译:                                      
(三)(10分)
吕蒙正
吕蒙正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 :“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12. 选出和“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观之正浓 D.故时有物外之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 ②蒙正遽止之
③若一知其姓名 ④时人服其量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译:                            
15.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吕蒙正是个怎样的人。(2分)

(四)(5分)
天色暗了下来,人们在街前广场上,点燃起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高声唱着火把节祝歌,走向田野,走向山岗。于是,漫山遍野都响起了:“朵乐荷,朵乐荷,烧死猪羊牛马瘟,烧死吃庄稼的害虫,烧那穿不暖的鬼,烧那吃不饱的魔。朵乐荷,朵乐荷!”
  由于火把节适值盛夏,田里秧苗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也正是各种危害庄稼的昆虫繁殖的高峰期。当火把在四野燃起,那些害虫便迅速攒聚趋光,一齐葬身火海。所以火把确有除害保苗的实效。时间已到深夜,登高四望,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城市里也同时施放礼花,把光明送到天上,让暗淡的长天也大放异彩。古人有诗云:“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可说是真实而确切的写照。
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与此相应合,人们的情绪也在燃烧,激扬、纵放,沉浸在极度的兴奋之中。面对着星河火海,我也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高声朗诵起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的诗句:“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16.怎样理解划线句“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3分)
答:
17“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一句中“金龙”的比喻好在哪里?(2分)
答:
(五)姥姥的端午(14分)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 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 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 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 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展开余下试题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8.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9.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3分)


20.赏析下面句子。(5分)
①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2分)


②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3分)


21.文章为什么以“姥姥的端午”为题?(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40分)
22.题目:这次,我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一篇记叙文,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2分)略
2.(2分)B
3.(2分)D
4. (2分)B
5.(2分)A
6.(3分)酒鬼 点灯人 地理学家
7.(3分) ①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1分)
②“老爷爷,请问到莫愁湖怎么走,还有多远啊!”(意思对即可)(2分)
8、(6分)略
9.(3分)c
10.(4分)略
11.(2分)略
12. (2分)C
13. (4分)是:这 遽:立刻,匆忙 若:如果 服:佩服
14、(2分)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重点字:佯,闻)
15、(2分)吕蒙正不计前嫌,没有问一位官吏的姓名,赞扬了吕蒙正的宽容和忍让,大度的良好品格(故事内容1分,品德1分)
16. (3分)这里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照应了上文“人们仿佛置身于获得世界”,渲染了火把节场面的壮大,为下文揭示火把节的精神内涵作了铺垫。
17.(2分)既紧扣景象的特征,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欢乐与激情。
18(2分)结构上,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1分);内容上,从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中写出了姥姥对我们孙辈细致入微的关爱(1分)。
19、(3分)(1)“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2)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3)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每答对一个得1分)
20、(3分)运用比喻修辞,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1分,答出比喻修辞即可),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 、慈爱的品格(1分),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终生受益(1分)。(意对即可)
21、(4分)(1)交代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1分)(2)“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3) “姥姥的端午”是把姥姥放在具有深意的端午节里来刻画人物的,预示着姥姥与端午的情缘。(1分)(4)“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40分)参照初一期末卷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32分。 (59.46.24.86)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6~201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