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95  2017-01-1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5]
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原创押题卷1
高考原创押题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附加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导学号:20332101】
①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发生复杂变化的关键时期,汪国真的作品和电视剧《渴望》一起流行起来,成为当时文化最重要的________。
②军旅作家王树增对“如何评论黄继光是假的”这一提问的怒斥,彰显了为尊者讳、为长者忌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________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德。
③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________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A.表征  慎终追远  以至
B.表象  谨小慎微  以至
C.表征  谨小慎微  以致
D.表象  慎终追远  以致
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征。表象: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慎终追远:指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以至:直到,表示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上的延伸。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导学号:20332102】
A.安倍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国内民众及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强行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因解禁集体自卫权被认为是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尺度的安保法案。
B.北京时间9月25日早上五点半,习主席抵达了访美第二站——美国首都华盛顿,将在这里出席奥巴马总统为其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
C.如何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从而培养中学生对文化典籍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D.欧洲航天局进行的“罗赛塔计划”,以一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开启了人类探索木星的奥秘以及整个宇宙的发展前景。
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偷换主语,可以将“通过了”中的“了”改成“的”。C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培养……兴趣”,再说“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D项,成分残缺,“开启”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新阶段”。]
3.下列各句中,未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B [B项,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4.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3分)(  )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浏览完整试题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D.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C [A、B、D三项中的“鸿雁”都比喻“书信”。C项,用鸿雁悲鸣,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以雁写思,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5.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对日、美、中三国7 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各项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问卷调查问题 回答 日本 美国 中国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是 7.5% 57.2% 42.2%
觉得自己优秀 否 83.2% 11.2% 32.7%
学校里有能理解我的老师 是 52.7% 74.4% 62.3%
父母非常理解我 是 68.0% 82% 85%
A.日本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B.高中生大多觉得父母师长懂得自己
C.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D [“要树立奋斗目标”,此说法在图表中没有依据。]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20332103】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三年,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坐考锁厅①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先时主者多持事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都钤辖司奏请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②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③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上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还为三司户部判官,求知宣州,许之。至则召五县令,约以州所下书有不便封还,故县得自为政而州无事。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选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 ①考锁厅: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专门为有官位的人举行的一种单独考试。②大辟: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③编敕:将皇帝的命令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立法程序。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
用:因为
B.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
原:推究
C.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
希:迎合
D.未尝听人请属
属:通“嘱”,嘱托,请托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原:原谅。根据前文“特敕遇赦”可以判断出“推究”不合语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孙公任同判尚书刑部之前,主事者常常到中书省去请示案件如何判决,而孙公到任后却可以独立判断案件,依法审理,无需向上请示。
B.孙公向皇帝上报开封府执行皇帝的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应当修改,皇帝认为有理,并且向开封府尹称赞孙公。
C.戎州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货,不缴纳物税。州县无法抓捕,就私自逮捕他们的亲属,孙公上奏朝廷请求释放向吉等人的亲属。
D.孙公担任宣州知州时,允许各县各自为政,宣州因此相安无事;后担任舒州知州,遣散流民,流民离去时都烧香为孙公祈福。
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州县“私自逮捕他们的亲属”不合文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孙公按照名册抓取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查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关键词“籍”“戒”“穷”各1分,大意1分)
(2)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关键词“比”“阖”“致事”各1分,大意1分)
9.孙公为官时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点是“为官”和“品质”,考生要从相关事件中概括出品质,如孙锡为向吉等人的亲属解脱罪名、“所活大辟十三人”等情节都体现出其仁厚;“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体现出他推举贤良、拒绝私托的品格;开仓赈济灾民体现出其对百姓的体恤。
【答案】 仁厚,不伤及无辜;不畏权贵;善推贤良,拒绝私托;体恤百姓,赈济流民。(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孙公名为锡,字昌龄。曾祖叫孙钊,祖父叫孙易从,父亲叫孙再荣,都没有做官。孙公凭借天圣二年进士的身份被起用做和州历阳、无为巢县二县主簿。后来改任镇江军节度推官。担任杭州仁和县知县。孙公按照名册抓取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查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


展开余下试题天圣三年,孙公就因为有人推举凭借集庆军节度掌书记的身份充当国子监直讲。天圣七年,孙公又因为有人推举被皇帝召来面试并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因为对官员的考核中,孙公登记的进士名册中有两个不合格的人,他被降职,监督和州清酒务。(后来)恰逢皇帝开恩下诏将他召回,让他做同判尚书刑部。在此之前,刑部主持事情的人多将事情交给中书省判决,而孙公独立依法律决定该怎么判决,不去中书省。戎州人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货,倚仗他们人多,所经过的地方,不缴纳物税,州县衙门抓捕追逐他们,他们都四散奔逃了。成都钤辖司奏请朝廷逮捕他们的亲属关到监狱中,经过两次大赦都没有释放。有人到朝廷上诉,刑部的详覆官认为有皇帝特别的命令,遇到大赦不能原谅,即使(遇)多次大赦,还是应该按照原来的法令判决。孙公独自上奏朝廷将这些人释放,共释放了一百二十三人。孙公商议法制多数就像这样。
后又担任开封府推官,当时跟随开封府尹上朝奏事,宋仁宗问死刑有多少种,并且用谨慎使用刑罚、爱惜人命作为告诫。孙公趁机启奏开封府执行皇帝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而应当改正的几件事情,仁宗都认为是对的。有一天,仁宗问开封府尹孙公的姓名,称赞孙公。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中,接受贿赂,御史用这件事弹劾庞宰相,开封府核实是赵清贶自己接受贿赂,庞宰相并不知情。御史又弹劾开封府迎合宰相旨意,仁宗也感到怀疑,于是将开封府知府、推判官全都罢免,让孙公担任太平州知州。皇上让孙公担任淮南路提点刑狱,孙公在淮南两年,使十三个被判处死刑的人活了下来,由他推荐的多为贤良之士,孙公从未接受别人的请托。回京做三司户部判官,请求到宣州做知州,皇帝答应了。到了宣州就召集五个县令,约定因为州所下达的命令不方便缄封退还,所以各县可以各自为政,因此州里相安无事。后来又任舒州知州,打开常平、广惠的粮仓发粮,使陈、许两县的流民活了下来。根据流民的人口数量、路途远近分发粮食打发他们回乡,离开的人都用钱买香火在府门前烧香来为孙公祈福,有的人甚至感动得流泪。起初,提点刑狱害怕聚集的流民会成为盗贼,又爱惜常平、广惠仓的粮食,多次派送文牒制止孙公的做法,但孙公没有听从。下属官员都争着说:“不可以这样做。”但孙公依然如故。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
当今皇上登位,调任司封,赐金印紫绶。孙公在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
送唐六赴举
冷朝阳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
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1)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秋色”点出时间,“西入关”点出地点,“送君”则点出了送别的主题。“思”也为下文奠定了因友人即将远行而依依不舍的情感基调。
【答案】 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1分)点出送别主题;(1分)奠定情感基调。(1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诗的颔联运用借景抒情、衬托的表现手法,借空旷田野里的衰草,树叶落尽的青山的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借此表达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借景抒情、衬托。(1分)以草衰衬托空野,以叶落衬托青山,(1分)借此景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惜别之情)。(2分)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碧霄知己在”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鼓励,由下句月中折桂可知,诗人对友人能够折桂高中的期盼和祝愿。
【答案】 表达了对友人赴举成功的鼓励、期盼和祝愿。(4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标题点明了诗人作此诗的目的,就是为了送友人唐六赴举。诗的首联,“秋色”交代了送别的时间,而“送君”又点出了送别的主题,与诗歌的题目呼应。“生边思”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借景抒情,空旷的田野中,仅有衰败了的枯草。远处的青山,也因为叶落而略显凄凉。诗人以草衰衬托空野,以叶落衬托青山,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此联亦是本诗最为精彩之处。颈联似在劝慰友人,家乡虽在烟霞之外,却会随着友人,一直伴随着他前往赴举。尾联中的“碧霄”一词,突出了环境的空旷,“碧霄知己在”意在告诉友人,天下之大,哪里都会有知己。虽有些许夸张的成分,但却是鼓励友人勇敢赴科举考试之意。末句“香桂月中攀”,则是诗人借月中折桂,表现了自己对友人折桂高中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3)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8)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答案】 (1)甲光向日金鳞开 (2)幽咽泉流冰下难 (3)峰峦如聚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7)居安思危
(8)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导学号:20332104】
树的记忆
宋烈毅
有人从外地来,趁着夜色摘取人行道上树的种子。他们要把这些树种带回家乡去种。
我看见路灯下这些沉默的绿化树似乎比以往更加顺从。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绿化树,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如果没有这几个外乡人的到来,它们身上也许什么故事也不会发生。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现在,有一些事情要在它们身上发生,有人要带着它们的种子去旅行。
他们是从外地来的陌生人,我想象不出他们乘的是何种交通工具,但我希望他们坐火车回去,带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在夜里和他们的种子一起听着火车奔驰时的咔嚓声。一路上会有人不断地问他们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会像回答我一样耐心,说是从另一个城市街道旁的树上摘下来的种子,说他们打算带回乡下去种。他们一路上对人们说着树的名字,可没几个人能记住,像我一样粗心。
他们从外地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而在车站,他们下车,他们是否感觉到了这个城市某条街道上的树们在躁动,在低语?他们只和这个陌生城市的某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某种树发生着关系,他们不是来此旅行的。他们不关心这个城市的风景。就像探望某人,急匆匆地下了车就直奔那个人的住处,而他们没带任何礼物。


展开余下试题而今晚这些人行道上的树们非常顺从。他们收获了数不清的种子,连同打下来的树枝都装在了袋子里。笼罩着这条街的是一种异常静谧的气氛,这似乎让人觉得今晚有些不同。我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的某种气息了。树木似乎是在安静地站立着等候他们一路走过来打下它们的种子,树从来就无法走开。如果他们不来,这些树们的种子会在一阵大风过后洒落一地,在水泥路面上无法发芽也无法生根,这就是这些树们的命运。
这是些非常好的树,他们说。而这些也是没有故事的树,除了今晚他们的到来,树们多了一些记忆。关于它们,这些绿化树,我的记忆是和绿化工和浇灌车联系在一起的,我知道绿化工每日的养护,水龙头很粗,水量很大。他们的皮水管子我小时候玩过,捏住它的口子,水柱就会变成水花,直至我能看到水雾里的彩虹。
我知道,我对这种绿化树的认识从今晚开始了,我无法制止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以这个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来打量和观察它,直到让它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而先前呢,在这种树出现以前呢?我对于街道上的树的记忆是和法桐有关的。曾几何时,这条老街上栽满了法国梧桐树,这是一种在炎炎夏日可以给我们带来浓荫的悬铃木。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我怀念在这条老街上我所度过的那些在悬铃木的飘絮里变得不同寻常的春日。现在,我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它们那些黄色的球果碎裂开来,不需要我们去吹,那些毛絮就会漫天飞舞。悬铃木飘絮,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而现在呢?人们彻底翻修了街道,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悬铃木要好的绿化树。我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关于它的记忆,我的脑海是一片空白。我们要同它们一起生活多少年才会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对于这种树,我是陌生的。对于这个有人从远方来摘取树种的夜晚,我也是陌生的,我仿佛是一个陌生人来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的街道上,我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旅人。
在街道上,这些树们静静地等着一群异乡人来摘取它们的种子,它们在此处扎根没多久就开花结籽了,而我似乎还没有适应。这是个有些不寻常的夜晚,我需要重回那条曾经站满了悬铃木的街道,来来回回地走很多次,才能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城市、夜晚、街道和它们的树。
(有删改)
12.“我”所在城市的绿化树经历了哪些遭遇?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先确定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再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如“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
【答案】 ①绿化树站立在街道两旁吸收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②种子落在水泥地上,繁殖遭到遏制;③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换它们;④种子被随意采摘并被带到乡下。(每点1分)
13.“我”为什么会感觉居住的城市变得陌生?请结合文意作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即文章倒数第二段。这一段讲到了“我”对老街上法国梧桐的记忆,“我”对代替法国梧桐的绿化树的印象等。“变得陌生”一般是因为不熟悉或事物发生了某些改变等,考生围绕这些答题即可。
【答案】 ①由于街道的翻修,新的绿化树取代了老街上熟悉的法国梧桐,新的绿化树还没有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让“我”失去了对居住的城市的亲切感;②“我”原有的记忆是和老街上的法国梧桐树有关的,它们的消失,也让“我”失去了对城市的记忆;③“我”和新种的绿化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心灵感应,由此带来对树和城市的陌生感。(每点2分)
14.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4分)
(1)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1)句,“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主要指老树与老街互相依存,见证彼此成长历史的关系。(2)句,从上文看,老街上的悬铃木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形态,让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答案】 (1)老树和老街一起成长,它们相互依存,老树见证了老街的历史。(2分)
(2)春天,悬铃木毛絮飞舞;夏天,悬铃木又带来浓荫。不同的季节悬铃木有不同的形态,让人明显感受到季节的变化。(2分)
15.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作答本题,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中写到了新栽的绿化树、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记忆中的老街以及老街上的梧桐树。对以上人和物,作者有着不同的感情。考生可结合一些抒情句等探究其丰富的感情。
【答案】 对城市里绿化树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到城市里来的“陌生人”命运的关心;对随意更换老街上的绿化树,致使城市“失去记忆”行为的谴责;对以前长满法国梧桐、季节分明的老街的深深怀念。(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六、现代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7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