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31  2017-02-1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31]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检测(八)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八) 寡人之于国也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曳兵(yè)  数罟(cù gǔ)  洿池(wū)
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
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
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赈济(zhèn)
解析:选A  B项,“庠序”的“庠”应读xiáng。C项,“饿莩”的“莩”应读piǎo。D项,“衣帛”的“衣”应读y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选C A项,无—毋;B项,涂—途;D项,颁—斑。
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B.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 或:也许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判断动词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D.申之以孝悌 申:反复陈述
然而不王者 然而:这样却
解析:选D A项,加:更。B项,或:有的(人)。C项,是:代词,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曛孕┲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呛我煊诖倘硕敝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欢煌跽撸粗幸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檎呷绫耍淠ひ
解析:选D A项,以:介词,按照;介词,用。B项,于:介词,在;介词,与。C项,之: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D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5.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树之以桑 D.谨庠序之教
解析:选D 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2)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3)(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浏览完整试题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
(选自《孟子见梁襄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比死者一洒之    洒:通“洗”,洗雪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纵横
C.今夫天下之人牧 人牧:人和牲畜
D.其如是,孰能御之 御:阻止
解析:选C C项,“人牧”,牧人者,即统治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杀人以梃与刃      何以知之
B.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何厌之有
C.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飘然而至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C C项,两个“然”均为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A项,两个“以”字均为介词,前者译为“用”,后者译为“凭”。B项,前一个“之”,代词,代梁襄王;后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前一个“其”,代词,指代俑;后一个“其”,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9.下面对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从《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解析:选C C 项,“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不是孟子的意思。
10.把下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16-201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