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521  2017-04-1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1]
江苏省江阴市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阴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刘玉娟 复核人:孙英华
(满分13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
③长江悲已滞,       。( 《山中》)
④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⑥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晚唐诗人杜牧以济世之才自负,其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在“七绝”《泊秦淮》中,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其诗云“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xiè渎 pìn请 毛骨sǒng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B.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
C.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
D.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其两膝相比者 比:比较
B.佛印绝类弥勒 绝类:极像
C.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D.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蒋门神,被林冲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勇敢指证杀人犯。
D.“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青面”是梁山好汉杨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回山寨。其余十五个头领在寨中商议:“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不想遭这一场,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这曾头市急切不能取得。”
①晁天王此次下山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②文中说“遭这一场”指什么事情?(1分)



浏览完整试题二、阅读与赏析(45分)
(一)(14分)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①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②,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③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④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⑤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⑥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⑦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曰:“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⑧。 (选自《宋史•忠义•郭永》)
[注]①缪:差错,假。②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③牒:授官的文书。 ④飨:以酒食款待。⑤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⑥游蠹:像蛀虫一样游荡。⑦文移:公文。⑧遑恤:无暇顾及。⑨遮留:拦阻挽留。
7.下列句中的“于”与“文移有不便于民者”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苛政猛于虎也 B.于梵天寺建一木塔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永多次根据法律节制丹州太守,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他。
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D. 大谷人因为他治理得好感到安定,认为自从有县令起没有人比得上郭永。郭永调离时,县里的老少不让他离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为:       ②袖举牒还之 袖:      
③寻知大谷县 寻:       ④既去数年 既: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②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

(二)(4分)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⑵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帖,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三)精神拾荒三步曲(9分)
周国平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前一句好理解,“罔”即惘然,亦即朱熹所解释的“昏而无得”。借用叔本华的譬喻来说,就好像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的跑马场,任人践踏,结果当然昏头昏脑。可是后一句,思而不学怎么就危险了呢?不妨也作一譬喻:就好像自己是一匹马,却蒙着眼睛乱走,于是难免在别人早已走遍的道路上迷途,在别人曾经溺水的池塘边失足,始终处在困顿疲惫的状态了。句中的“殆”字,前人确有训作困顿疲惫的,而倘若陷在这种状态里出不来,也真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昧,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材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2.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3.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3分)


14.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四)(18分)
⑴海拔三千三百米。寄宿小学校的钟声响了。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展开余下试题⑵这是五月初始的日子,空气湿润起来。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鼻子里只有冰冻的味道、风中尘土的味道,现在充满了他鼻腔的则是冰雪消融的味道,冻土苏醒的味道,青草发芽的味道。这是高海拔地区迟来的春天的味道。
⑶第一遍钟声中,太阳露出了云层,天空、起伏的大地和蜿蜒曲折的流水都明亮起来。第一遍钟声叫预备铃。预备铃响起时,桑吉仿佛看见,女生们早就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了,男生们则从宿舍、从操场、从厕所、从校门外开始向着楼上的教室奔跑。衣衫振动,合脚的不合脚的鞋子噗噗作响。男生们喜欢这样子奔跑,喜欢在楼梯间和走廊上推搡、碰撞,拥挤成一团跑进教室,这些正在启蒙中的孩子喜欢大喘着气,落座在教室里。小野兽一样,在寒气清冽的早晨,从嘴里喷吐出阵阵白烟。
⑷等到第二遍钟声响起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男孩们剧烈奔跑后的喘息声。
⑸第三遍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正式上课的铃声。多布杰老师或是娜姆老师开始点名。从第一排中间那桌开始。然后是左边,然后右边。然后第二排,然后第三排。桑吉的座位在第三排正中间,和羞怯的女生金花在一起。现在,点名该点到他了。今天是星期三,第一节是数学课,那么点名的就该是娜姆老师。娜姆老师用她甜美的、听上去总是有些羞怯的声音念出了他的名字:“桑吉。”没有回答。娜姆老师提高了声音:“桑吉!”桑吉似乎听到同学们笑起来。娜姆老师又念了一遍:“桑吉!”
⑹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⑺此时,桑吉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淡青色的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⑻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⑼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⑽“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⑾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⑿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所以,他就在这个早上,在上学的钟声响起之前,跑出了学校。
⒀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⒁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15.从修辞和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⑺段画线句。(4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⑾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桑吉的形象特点。(4分)

18.文章第⑶段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19.你认为“桑吉逃学了”和“一只虫草”这两个短语哪一个更适合做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3分)

三、作文(60分)
20.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4)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答案
1.略 2.亵 聘 悚 3.B 4.A 5.A
6.①原因:晁天王听说曾头市的史文恭和曾家五虎发誓与山寨势不两立,并要捉尽山寨头领,心中大怒。(1分,意思对即可)目的:捉拿史文恭及曾家五虎。(1分,意思对即可)
②晁天王脸中毒箭。(1分,答出“中箭”即可)
7.C 8.C
9.为:做,担任 袖:从袖中 寻:不久 既:已经
10.①幕府派出几个叫“警盗”的士兵,刺探各个县令的缺点,在各县像蛀虫一样游荡不归,没有人敢违抗他们。
②我只知道坚持我的志向罢了,无暇顾及(从不顾虑)其它。
11.(1)用衬托(烘云托月)的手法,(1分)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1分)
(2)“飞”字好。描绘了在寂静的拂晓中刚刚还看到的明月突然飞到浓密的树中的情景,(1分)给宁静的氛围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1分)
“隐”字好。描绘了清晨晓月隐于树中的静寂画面,(1分)体现了旅人晓行的孤寂与艰辛。(1分)
12.学思结合,常学常思,并及时记录,学、思、录三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答到“我们要学思结合,常学常思,并及时记录”也可;如答“学、思、录三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得2分)。
13.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其次分析问题,以两种人为例从反面论证“学和思”不能分开;最后,指出“学和思”相结合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意思对即可)。
1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记录(写作)对于思想(灵感)的重要意义。
15.比喻(1分),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吉在山坡上尽情奔跑的愉悦心情(1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分)。
16.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小说的环境背景(1分),又为下文揭示桑吉逃学真相作铺垫。(1分)刻画了体贴懂事、珍视亲情的桑吉形象。(1分)(答三点即可)
17.活泼可爱,聪明好学,热爱自然,体贴懂事,珍视亲情。结合内容略。(答对一点即得一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8.暗示贫困的生活,为后文写桑吉逃学赚钱埋下伏笔。(2分)写出孩子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状态,他们正值年少,是应该读书的年龄,桑吉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为下文写他却为生活而逃学增强悲剧意味。(2分)
19.“桑吉逃学了”:点明中心人物;点明中心事件;作为文中线索贯穿全文;表达对桑吉逃学的遗憾。(答对1点即得1分)


展开余下试题“一只虫草”:点明故事发展的原因:挖虫草是桑吉逃学的原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虫草象征桑吉善良美好的心灵。(答对1点即得1分)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小时侯刚强聪明勇敢果断,身高七尺,美髯飘胸,神采奕奕。凭借祖辈的功德担任丹州司法参军。太守是个习武之人,做坏事贪图利益无所顾忌,郭永多次根据法律制裁他。太守非常愤怒,凶神恶煞地逼迫郭永,郭永不被动摇,太守就假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重用)。后来太守想更改据以定罪的案卷,郭永竭力争辩不能成功,就从袖中拿出文书归还太守,拂衣而去。调清河县任知县副手,不久主持大谷县政务。太原统军首领全部任用有权有势的人,每次设宴招待花费黄金千斤,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郭永写信给幕府说:“(地方征税)不是征敛老百姓收入的十分之一,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却被用来供吃喝的花费可以吗?倘若得不到批准,只有让我辞职回家了。”幕府不敢逼迫。县里有处水潭往外冒水,当年发生旱灾,巫师就趁此扰乱百姓,郭永杖笞巫师,让他们在太阳下爆晒,雨马上就下了,县里的人们把这件奇异之事刻于石碑上。幕府派出几个叫“警盗”的士兵,刺探各个县令的缺点,在各县像蛀虫一样游荡不归,没有人敢违抗他们。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于是中央部里的使者把公文送到州郡,公文中有对老百姓不利的,一定要逐条回复有利不利之处,有的就终止而不执行。有人对郭永说:“世上的事总是一样的,不要因此招来灾祸。”郭永说:“我只知道坚持我的志向罢了,从不顾虑其它。”大谷人因为他治理得好感到安定,认为自从有县令起没有人比得上郭永。郭永调离几年后,又途经大谷县,县里的老少都像郭永刚刚离去时一样拦阻挽留。 (113.220.11.22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江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