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65 2017-09-29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单元第20课《狼》检测练习
《狼》检测练习
(原创)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词中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 ) 窘( ) 眈( )
苫蔽( ) 少时( ) 黠( )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答案:zhuì;;jiǒng;dān;shàn;shǎo;xiá。
解析:略。
(原创)
2.解释下列词中画线的字。
止有剩骨( ) 缀行甚远( ) 弛担持刀( )
一狼仍从( ) 洞其中 ( ) 顾野有麦场( )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意思掌握。
答案:“止”通“只”,只有;缀,连接,这里指紧跟的意思;弛,放松,这里指卸下;从,跟从;洞,打洞;顾,回头看。
解析:略。
(原创)
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考查目的:文言文的音韵感节奏感的掌握。
答案:B。
解析: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停顿才是正确的:其一/犬坐于前。
(原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考查目的: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意义。
答案:(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2)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解析:(1)“而”表转折,翻译为“但”。“之”为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2)“之”翻译为“的”。“几何”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原创)
5.请你写出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至少写出五个。从中你能看出人们对狼有着怎样的态度?
考查目的:收集整理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理解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
答案:
关于狼的成语有: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奔豕突。
关于狼的谚语有:披着羊皮的狼;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打鱼靠网打狼靠棒;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狼窝里少不了骨头;狼有狼道,蛇有蛇踪;狼给羊领路最危险。
关于狼的歇后语:狼窝里养孩子——性命难保;狼看羊羔——越看越少;狼戴佛珠——装善人;狼吃东郭先生——将恩当仇。
这些都含有贬义色彩。可见,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贪婪、狡诈、邪恶的化身,人对狼充满了敌视、厌恶和憎恨。
解析:学生在收集到成语、谚语、歇后语之后,就会发现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可怕的,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与作者笔下的狼的形象是一致的。
二、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浏览完整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
(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考查目的: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答案:(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
解析:略。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考查目的:对文言文古今异义的理解。
答案:B。
解析:“中间”古义为“中间夹杂”,今义为“中心、里面”。
3.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考查目的: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意义。
答案:
(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解析:关键词为“去”“犬”“阳”“阴”,需要重点解释。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考查目的:准确把握狼的特征,理解作者对狼的态度。
答案:狼的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解析:略。 (113.220.10.121)
上一篇:
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6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检测练习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