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550
标签:
教学论文
巧用暗示矫正学生
张真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小声说话、思想出岔、东张西望、玩小东西、偷看课外书、甚至互相抓打等不良现象。对这些现象,授课教师如果停下课来横加指击,大发雷霆,这不但占据了课堂时间,而且师生产生对立情绪,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过来如果不闻不问、熟视无睹,那也将影响整个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二者均不可取,那怎么办呢?笔者以为采用暗示手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用语言暗示。用语言作为暗示手段,可以理解为平时所说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等意思。即暗示者虽然没有清楚地说明,但他的意思已经含蓄地有所表示了。在小学任教时,如发现学生有不专心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我就经常委婉地说:“老师最喜欢专心听讲的孩子”,“认真听课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很想听听你的意见”,“小脑壳应该积极转动才会更加聪明”等积极的暗示语言,这样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孩子就会受到启发,立即意识到自己心理与行为的错误性,并积极地加以克服。
二、用表情暗示。这是指通过面部、身段或目光表情给人以暗示的方法。讲课中,对那些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学生,我也经常给他们以表情暗示;比如运用镇定自若或者庄重严肃的面部表情、常使行为异常的学生停止不良的课堂行为,进而认真听课,微微一笑可使不守纪律的学生受到启发;用严肃的目光短暂注视某个行为异常的学生,也常使他在别人不察觉的情况下克服不良心理。
三、用情境暗示。这是通过人为地设计某种情境以求取得暗示的作用与效果的方法。课堂中,如发现学生有不良的心理与行为,我是这样设置情境进行暗示的:或者停止讲解,提出某个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有趣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以形成积极动脑的情境,或者交换教学内容,讲一两个简短的关于学习的故事,让学生进入情境;或者让学生写写、画画、读读、背背等等。这样通过情境的设置和转换,不守纪律的学生常常能在自然状态中改变自己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四、用节奏暗示。这里主要是讲用变换教学语言的节奏方式加以暗示的手段。
在讲课时,如发现学生思想出岔或不守纪律,我又会针对情况有意识地将教学语言的节奏说得快一些、强一些,或者说得慢一些,重一些,并辅之以表情眼神,这样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也常受到启发。
五、用停顿暗示。在讲课中,如发现学生有异常心理和不良行为,我也会忽然终止讲课几秒钟,但一般不超过十钞,这样不守纪律的学生就会被这突然的停顿所震动,并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错误性。
通过多年实践,我体会到采用“暗示法”来矫正学生在课堂中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好处确实甚大;一是教师只需花费最小的代价和精力却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二是不用强制手段,就可使受暗示的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影响,笔者忱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点暗示法,让短短的45分钟产生更大的效益。
标签:
教学论文
巧用暗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与教学模式
下一篇:
巧用“答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