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429  
标签:教学论文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文/李玉花

 

  一、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内涵、结构和原则

 1内涵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意味着对教育方法从“粉笔+讲解”向最大限度的学生参与转变,是鼓励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强调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

  2结构(课堂框架)

                       预习-营造-检查 

                        1     2     3

                       -讨论-深化

                          4     5

  ①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上预习,这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学生预习不到位,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布置预习,提出要求,而学生按照规定积极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自学方法是:三读二查一见疑。三读,就是要对所学文章读三遍:第一遍,初读文章,圈点字词,粗知大略;第二遍,朗读文章,理清思路,筛选信息;第三遍,把握要点,推敲文章,概括中心。二查,就是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翻查字典查找字、词、成语的注音和解释。一见疑,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标注在书上,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环节是学生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②营造。就是营造教学氛围和学术氛围,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绪,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氛围的形成需师生共同努力,方法多种多样,如美读法、故事法、看图片、观实物、放录像、播放音乐、画简笔画、扮演角色、出示新颖板书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选择。

  ③检查。就是在课堂上检查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一方面对学生的预习起监督作用,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哪些问题学生已经理解,哪些问题学生还不理解,哪些问题学生理解得还不深刻、透彻,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这一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要点的能力。

  ④讨论。指师生共同研讨,这是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有两种不同的讨论形式。小组讨论:可以是二人组、四人组。为了便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果,需事先将学生的座位搭配好,把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散开。在分组讨论中老师巡视各组并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启发、点拨、反问、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集体讨论:组织全班同学一起研讨。对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老师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深化。这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老师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设计出新颖和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的天地,既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同时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培养学龙的优秀思维品质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3原则

  全员性。就是要让全班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特别是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而不是找几个、十几个人参与,其他人当听众和看客。

  全面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不仅智力因素参与,非智力因素也要参与;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要参与;使每位学生身与心、知与情都动员起来参与学习实践,而不是单纯在认知方面参与教学活动。

  全程性。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某个环节让学生主体参与,其他环节依然是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

  深入性。就是指要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要保证每堂课学生都有一定量的理性参与和创造性的参与活动,要重视观察、概括、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重视多向、逆向思维,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即自学能动性、独立自主性、自学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1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是教育理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就是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也就是要求教师首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赋予他们以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平等地对待他们,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启发和诱导。其二,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心志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让正在发展中的学生去挖掘个人的潜在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要少,要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消化,鼓励学生提问、争论、质疑,而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和敢于怀疑、否定前人的探索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2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形成民主开放的课堂规则,改变课堂中“万马齐喑”的局面

  为此,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①在课下多次找学生进行倾心长谈,与他们交朋友,消除他们和教师的距离感、隔阂感、恐惧感;在课堂上则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敢于讲话的学生,哪怕发表的观点是错的,也要大力表扬,甚至有的时候故意把知识讲错了,请学生进行纠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的学习精神。

  ②开设“说话的意义”“如何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说话能力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一系列讲座,从理论上提高学生对说话能力的认识,介绍一些科学的说话锻炼方法。

  ③利用每天晨读前的十分钟进行说话训练,全班依次轮流练习,每天1人。时至今日,在一年的时间里,班内50人已完成三轮。三轮的主题依次是:自我介绍、专题知识介绍、即兴演讲。

  ④每学期在班内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并评出优秀者。

  ⑤每学期在班内举办一次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剧演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⑥将学生请上讲台,进行师生换位,由学生主持某一篇课文的学习。

  这些做法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而且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真正形成了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局面。

  3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观念,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过去教师设计教案时,只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而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过去的教学只停留在照本宣科、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新的教学方式则必须在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教师应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专业素质要求达到:①深刻。深刻就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正如赞科夫所说:“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②独到,独到就是独具慧眼,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在平凡中见新奇。③广博,广博就是知识面宽,教师不仅应该是所教专业的专家,而且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职业素质要求达到:①启发,表现为善于设问、激疑、点拨、诱导、激励、鼓舞,使课堂生动活泼。②机智,表现为善于巧妙地化解矛盾,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使矛盾和事件转化为深化教学的契机。③组织,表现为善于强调、导演、领导,使课堂活而不乱。

  4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条件和形式,强化人际互动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其主旨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为了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我将全班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转化成自己自学、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自学包括阅读(速读、默读、精读、朗读)、思考(课前、课后、练习前、作文前)、做老师(自编试题、上台讲课、课本剧表演)等,学生自学自得,容易体会到成功的欢乐,焕发出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小组活动包括讨论、竞赛、合作表演、互查互评等,可以将差异较大的学生分成一组,也可以将水平接近的分为一组;可以同桌结成二人组,前后桌结成四人组,也可以同列构成八人组,同排同列构成十六人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情况对小组成员及其活动做出不同的组合和变换,小组活动使学生有了积极思考、互相交流、自由表达的机会,可满足学生追求交流、尊重、成就感等多种需求,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便可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由于各种意见互相交流、碰撞,使个体受到启发,产生认同灵感和疑问,激发出新的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逐步形成擅长与他人合作的健康成熟的人格,从而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的气氛。

  5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学生如何循规蹈矩,而是以学生参与的态度、深度和效果来加以判断,而这一点的层次又以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鉴赏水平做基础。我所教的两个双特班,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县镇乡村,初中时,学校没有好的阅读条件,家庭没有必要的阅读环境,致使学生信息量小、阅读量少,鉴赏水平低下,文化积淀浅薄,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文化差距较大,形成不了共鸣和碰撞。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局面,高质量地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我在课下开辟多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主要活动有:①在每学期伊始,公布本学期课外必读书目,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做读书笔记,期末考试之前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并评出读书优秀者。 ②开设佳作欣赏课,两周一次,由语文课代表组织主持。③创办手抄报和文学社。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标签:教学论文 主体参与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暗香浮动月黄昏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创作风格
下一篇:怎样理解《敬畏生命》中的一句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