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学生随笔
阅读:7444  
标签:学生随笔
关于杜甫及其作品的评论(学生作品)


《咏怀五百字》读后漫想

46级文科实验班   王进

唐朝因为繁华多了些喧闹,喧闹的余音是凝重的叹息。世界被李白嘹亮的歌声无限放大,又被杜甫压抑的沉吟召唤得悄悄还原,最后聚敛成悲怆的质点。

李白失意于现实,寄情于浪漫,因此他活的洒脱而豪放,即使爽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些许悲凉。而杜甫正好相反,他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但这之间的狂飙巨澜让杜甫气喘吁吁。杜甫浪漫的绝望,只能锁定伤心的现实。他紧握手中与他同样正直的笔,注视着所有悲哀,透过繁盛的表象他看到腐败的实质,拨开历史的风尘他预感到大唐正朦胧地进入朝代兴亡的恶性循环。他不能不疾呼不能不呐喊,他的每一声疾呼都使人闻而惊心,每一声疾呼都振耳发聩。然而此时的群王,早已被轻歌曼舞声色犬马所腐蚀,无意中排斥着一切逆耳之声。文人大多善于并痴于幻想,而杜甫则较早地摆脱亢奋转入冷静,这正是他思想的高明和成熟之处。

于是力透纸背掷地有声的绝代佳句产生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句和着缓慢踉跄的脚步险些把世界压塌。大家鸿儒不约而同地暂停跳跃,投出的目光深邃而冷峻。杜甫把握了华夏的杠杆,立在诗歌的支点,缩紧眉头使劲一按,便把深藏于富丽堂皇中的大唐撬上尤如明镜的万里晴空。局外人惊异于这种暴露的突然性和彻底性,以至心中余悸在后代不断传承。杜甫将司马迁和屈原合二为一,这更让人深深折服。一种穿透万物的洞察力,一种广泛深入的沉思,一种至死者不渝的赤诚,一种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种出口成章的才气,被集中,被组合,被锻炼,轰然一声,杜甫的形象升华为永恒,仁人志士都向他看齐,他屹立在历史的中心。

哭唐的泪水,一半源于杜甫。

简评

字少而炼,文小而精,力透纸背,令人叹服.读罢此篇,在文学与哲学巧妙结合的氛围中,不禁拍案叫绝.

                                              王苒

拜读杜甫

46级文科实验班   程雪岩

    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你不得发出赞叹;

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你不得不需要仰视;

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节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诚拜读!

带一份崇敬,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

举世不第,壮志难酬的杜甫,也效仿了李白,云似地飘来飘去,将自己融入高山,融入大川,融入人民。

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甫“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

杜甫虽有“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远大抱负,但大唐的土地上却没有留给杜甫施展抱负的那一片空间。于是,杜甫就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云,一片写满了诗的云。

仰视这片云,它偶尔也能与别的云相遇,使他暂时丢掉了孤独寂寞,但这短暂相遇之后呢?当然几片志同道合的云消散了,永远离他而去之后呢?此时,充斥着杜甫的内心,映入了我的眼帘的却又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独和悲凉。

你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天任你来飞;

你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凭你来跃。

你只能做一片云,飘在满是忧愁,满是痛苦的天空中,默默地看着战火纷飞的大唐土地,看着浮华衰败的大唐朝廷,看着痛苦不堪的大唐百姓。然后默默地掉着眼泪,慢慢地消散。

可是你的灵魂却化成了一部诗集,记录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部诗集落在了人间,被无数人看到,又被无数人传播;让无数人落泪,又让无数人崇敬。

我也有幸拜读了它。

简评

本文作者抒发了对杜甫人品及诗品的赞赏,语言流畅富有节奏感.作者把握整体结构,分层叙说并恰当地使用诗句将杜甫的思想情操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章给人以独特精妙的审美体验,耐读耐品,为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尹晓宁

背负历史的沉重

        46级文科实验班    宋龙梅

战争,留给常人记忆最多的是苦难.它将人类带入痛苦.带入凄凉与悲哀.

刘小枫曾说: “苦难记忆证明历史是负疚的,有罪的,而杜甫正是这苦难记忆的见证人,他在无力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迈进时,用自己的双手记录下了历史的罪恶”。

杜甫一生历尽沧桑,饱经磨难,但少年时代的他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只是生不逢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在早充观国宾之时未能如愿以偿。而他的“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忠君爱国之志,又在他期盼已久的主上顷见征之时,沉入无底深渊。

当秋寒袭来的时候。树木自知无法抗争,便抖落了叶片,用一身硬骨迎击风霜。那是一种暂时的退却,是一种承受,是一种力的积蓄,一种耐心的等待,一种更有希望的选择,而绝不是最后的结局,杜甫选择了暂时远离官场,云游四方。

王弗之死,为苏轼的起飞提供了可能,虽然对于苏轼来说在经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丧妻之痛;杜甫没有受到官场重用而暂时远离官场,漫游各地又成就了一座巍峨高大的山,虽然之于杜甫,出仕不利带给他的是痛苦与沉重。


展开全文阅读
杜甫终于开始了为历史的罪恶作见证的旅程。

咸阳桥边,杜甫深邃的双目在凝望,耳畔响起上千云霄的哭声。白发苍苍的老者挥泪送儿出征,新婚燕尔的夫妻执手泪洒相别,子女绕膝哭喊着“爹,别走!”……这一暮幕深深地烙在了杜甫的脑海中。

杜甫无言,也无法再待在此处。他慢慢向回走着,血流成河的边防武皇号令开边的喊声在耳边回响,青海头的累累白骨,  一块块落入记忆的深处。

陈陶战地。杜甫站在令人毛骨悚然的血染的陈陶泽边。天苍苍,野茫茫,杜甫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寂静的旷野尸横遍地,杜甫望着这一具具义军的尸体,他愤怒了:为什么要让“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但愤怒之余,杜甫在悲哀,在无奈。他无言以对那些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的都人,除了在心底为他们祝福,杜甫别无选择。

夜宿石壕。奔波了一天的杜甫想休息了,无奈,杜甫投宿找错了地方,石壕村让他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面对着“老翁逾墙 走,老妇出门看”的凄惨,杜甫又多了一层对战争的理解。当战争已经到了需要老翁、老妪来支撑的时候,这场战争还有多少意义?名为戍边保国抵抗外贼的战争还能称得起它华丽的外衣吗?

杜甫在幽咽哭泣声的陪伴下度过了漫漫长夜,或许杜甫不愿这夜结束,即使这夜那么的黑,那么的冷,他不愿见到独与老翁别的凄凉。但现实总是残酷的,杜甫天明要登前途,与他话别的只有老翁,老妪已经带着心头的那丝牵挂漂向了远方。

归来无家。杜甫在赶路。路上,一位服役期满的士卒向杜甫这个四海为家的隐士倾诉了自己的悲惨命运。“我少小离家去当兵,这几年朝廷与外贼作战,家里的人都各奔东西逃命去了。我服役期满回家,只见原先热闹的巷子里空空如也。原本想回家侍奉父母,可谁料到父母养我几十年,我竟没有办法报答他们。”杜甫听后怅然若失,看看这位士卒,想想自己,不由得慨叹“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

杜甫累了,真的累了,他成了天地飘飘一沙鸥,他再也无力背负历史的沉重,他或许以为历史的罪恶已被他描述够了。然而他不知道,他所描述的一切正在一天天变本加厉的上演,历史的罪恶,永远都不会消尽。

历史赋予杜甫的沉重一天又一天,逐渐有了它新的意义。或许是历史的罪恶与沉重成就了杜甫,而杜甫则承载着它,使其被一代一代的后人所知晓,所明了。

简评

当青色的衣衫再也抵挡不了朔风的吹刮,当坚毅的脸庞再也经不住岁月的蹉跎,当崇高的灵魂再也容不下战争的吞噬,杜甫满腔的爱憎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是的,历史没留给杜甫任何一道门,即使一道狭窄的小门,而杜甫却成就了不凡,他的诗篇成为宝贵的历史化石,在诗坛的顶端熠熠发光.读罢此文,那份沉甸甸的心情会让我们走进杜甫的灵魂深处,走进历史的沉重.

                                                                 马学迪

寒门贤士的悲歌

                        46级文科实验班       闫翠

  中国有句古话:“自古寒门出贤士。”在戏剧舞台上,我们见多了吕蒙正、邹应龙这样少年孤贫而终成大器的人。因为读书读的好,为人正派,他们总能得到美貌而富有的千金小姐的眷顾,而终究又金榜提名,在连捡块抹布都要用兰花指的极精致化的舞台上,你看不到饥饿、贫穷的可怕,而每读到杜甫的作品,我总是感到困顿两个字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的扼住杜甫的咽喉。

  不管是作家还是诗人,他们都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一是生活,另一条是对生活的思考。“走进杜甫,犹如走进一座大山”,每当隔一段时间再读杜甫的诗,少了崇拜的热情,多了几分冷静;少了热血沸腾,多了一分莫名的悲哀。

  红烧是一道杂文,涮火锅恰如随笔,烂炖的大锅中当然是长篇小说。那么清炒是一盘诗。杜甫的诗犹如在烈火中,在灼热的炊具中翻来覆去,清清淡淡。正因为如此,才使杜甫的躯体乃至整个心灵都细腻起来:他想到的不只是自己,更多的是百姓。

  面对这样一个勇士,我在也不能说什么了,我不想高唱他是多么伟大,多么的忧国忧民。因为这样一哄而上,读了会让人很烦腻。文学创造上的雷同与平庸,也是一种资源危机。

   然而他还是死了,死在了那个跟他的生命与信念一脉相承的时代。那个寒门贤士注定饱受煎熬的时代,这个未仍将从他的笔下汲取奋进的力量,这也可以慰藉作家苦难的心灵。也许这就是他最终极的人生,尽管不算圆满。

简评

本文堪称短小精悍,文中精品.笔锋犀利而不失雅丽娴静,格调哀婉亦不失清丽.作者用她精炼的语言,完美的修辞,展示给我们她心中的杜甫是一座大山,一曲悲歌.

马学迪

品读屋檐下的彷徨者

                   46级文科实验班      商晓萌

有句佛语说:掬水月在手。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有时可以办到根本不可能的事。同样,当我们虔诚地拜读杜甫的诗作时,一个鲜活的形象也可以很生动的跃出于面前。

杜甫不同于李白,他把自己推到一个压抑的屋檐下。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责任感,杜甫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的描述着时代的面貌和人民内心的悲苦。

杜甫的诗犹如大唐由盛到衰可悲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着他不同时期的真实景观和社会生活矛盾。又如一个历史宝库,包含着浑涵汪洋、千汇万状的丰富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百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的忧过忧民的深衷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个惊人死不休”的鸿鹄壮志,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独特格调和精益求精的诗艺,也铸就了这位彷徨者无数铿锵凝练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辞。于是他便成了诗中的圣人。

他的诗便是他的情感发泄,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而又无可为的无可奈何。读他的诗,俨然在接受清除心灵污垢的洗礼,高档格调的文辞、深刻压抑的真实的真实感情在读者的心中荡起一圈圈涟漪。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大海的浩淼,想起了弯月的宁静,也想起了杜甫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血雨腥风、横尸遍野、国将不国的的残酷现实和他忠效国家,利国利民的凌云壮志南辕北辙相去甚远。眼巴巴的望着望着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无可奈何的抚摸着早已裂碎的心,轻拢一下疯狂缠住眼的发丝,他在彷徨,也许在痉挛,他意识自己到在退却,但他已经没有勇气像鲁迅那样去呐喊,于是他只能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留给后人一篇篇“诗史”。

杜甫的人格魅力便得到了更艰难的提纯,直升一个令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境界。在“敢辞茅苇漏”时,却能“已喜禾黍高”,在“吁嗟乎苍生,稼墙不可救”时,要“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贯古玉今的文人墨客中又有几人欤?

于是人们便同情起杜甫灰色黯淡的人生。在此,我只想引用一句“志人幽士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志比天高,才高八斗的杜甫生在现在也许好些罢。

简评

“同样的故事你我共有,不同的精彩却是你我所求.”作者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品读着杜甫.她将辛辣犀利的直批与艺术的讽刺完美地结合起来.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使文章具有一种不容辩驳的精神力量.

                                                                 闫翠


展开余文
同题异见

走近杜甫

     高二文科实验班    丁春峰  指导教师  董宝礼

走近杜甫犹如走近一座巍峨的大山,在大山面前我们肃然起敬。杜甫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给我们留下了莫大的精神财富。

在古今中外诗坛上,杜甫的诗篇别具一格,独占鳌头。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诗中虽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但胸中充满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和伟大抱负又岂是李白的浪漫主义所能媲美的?但是腐败无能、奢侈腐化的大唐统治者却视而不见,使杜甫留下了“青明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的愤慨,将自己的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一泻千里,抒发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介书生,杜甫无力驰骋沙场,奋勇杀敌,面对连绵的峰火,面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无能为力的他只能借用手中的笔倾泄心中的愤懑,从而对无情的战争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这是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的战争现实的缩影,是无数劳动人民面对残酷的战争却又无可奈何的真实写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硝烟迷漫的战争岁月,到处可以听到老人们一声声万般无奈的哀叹之声。他们牵肠挂肚,哪怕是一封家书,对家中孤寂的老人是多大的安慰。然而战争却将其剥夺的干干净净。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究其战争的根源,还在于那些“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达官贵人,竟置江山社稷于不顾,陶醉于歌声笑语之中。这眼前的一切使忧国忧民的杜甫震惊了。他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于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写下了诗篇《丽人行》,诗中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对当时统治者的有力讽刺与深刻揭露。

战场上的号角已经响起,无数的劳动人民死于刀剑之下,家中的老人在流泪,杜甫的心在淌血,一滴一滴……

[简评]真挚的情感凝聚在深刻的笔端,,激情在胸,句句道来,为读者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场景。(王苒)

           走近杜甫

     46级理科实验班            李磊

    走近杜甫,感受到一般巍峨,走近杜甫,领悟到一番自然,走近杜甫,体会到一种“到处潜悲辛”的落莫与沉重。

    遥想这些伟人时,常在心里把他们的形象画个大概.李白,最适于骑着白鹿行进于奇峰峻山之巅,引颈高歌,飘飘欲仙;岑参最适于塞外锦帐下伴着雪花击鼓,清角吹寒 ;李商隐却常隐匿在歌舞楼台之中,描述爱情,体述缠绵……可是,对于杜甫,那点点滴滴的认识怎么也统一不到一起,难以理清.有时,觉得他应该是萧瑟古道缓缓骑驴的老者,有时,觉得他应该是咸阳桥头伤感离别困苦的志士;有时,还会觉得他是泰山顶上雄视四野,豪气冲云天的阳刚男儿……也许吧,博大的胸怀使得杜甫汪洋涵浑,无所不包,雄健的笔风正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杜甫.忧黎元,希社稷,生平种种抱负,终因朝廷的黑暗而无法实现,但这也打击不倒杜甫那颗火热的心.对祖国之爱,对人民之情,无不流露于笔墨中,无不体现于行动中,诗人那崇高的品格宛如青柏之伟岸,翠竹之劲拔,流泉之清白无暇,深刻地影响着他身后的文人骚客。

杜甫一生贫困潦倒,体弱多病,在仕途也是接连失意,但他不以为意,真正使他忧心的是天下苍生.失去了官位,令他着急的是他不能救黎民于水火,而当时的朝廷又是那么昏暗龌龊,使他不能放心的离去,只得在官宦仕途中奔波,在祖国大地上到处奔走,感悟着人民疾苦,才发出了“大庇天下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浩叹。

杜甫一生交友广泛,很多人是崇仰他的德操而与之结交,这些人对杜甫的一生也起了很大帮助,尽管杜甫写道“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但他讽刺的是朝廷的那种欺骗的风气,而不是指他的好友们。

杜甫又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甘于贫苦与下层人民为伍, 救苦救难,丝毫不感一丝优越.他目睹了人民的疾苦,发出了“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的呼喊,他没有摆脱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忠君颂德的“千古美德”,受时代的限制,仍旧对封建王室有期望和理想,“深得圣人事父事君之旨矣”。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的崇高人格;杜甫的功德,在于他的雄浑诗作,正因为这两点,才决定了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简评

    走进杜甫,就像走近一座大山;品读杜甫,就像品读一首豪放的诗篇.作者立意深远高屋建瓴,语言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堪称佳作,颇值回味.

                                                             王苒

遥望杜甫

         46级理科实验班   刘朝霞

让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让笔墨播转回岁月的车轮,让我们对你的遥望在历史长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

站在楼房的最高层,在满天星斗中,不知哪颗是你的灵魂,在茫茫宇宙中,不知哪里是你的归宿,无边星海中,不知哪里穿梭着你的身影,无知的我,只能在脑海中勾画你的脸庞,在心目中想象你的才华,在周记中构思你的伟大,在朦胧的睡梦中勾勒属于你的“盔甲”。

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

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 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简评

从诗中见性格是本文写作的突出特点.构思精巧,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语言流畅,富有书卷气,犹如一双手在柔软的丝袍上滑下.读罢,感觉在遥望诗圣时,已走近了诗圣.从中折射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岳倩

   夜读杜甫

高二文科实验班 宁建新  指导教师  董宝礼

人生是一条闭合的曲线,自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踏上了人生漫漫的征程。人生的成与败,关键是看你在上面是否留下了闪光点。杜甫,恰恰是这条曲线上的最亮点。他的周围,从未停止地闪着灿烂的光,仿佛他出生的目的,就是把他那满的光辉洒向人间。

第一次真正认识杜甫,是由于那一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像桃花诱人用它裸露在外的艳丽,梅花招人用它凝聚渐发的芬芳一样。从见到它的第一眼起,那真挚的感情,豪壮的气派便深深的吸引了我。语言虽不是最华丽的,但其中透出的那股大者的气派却在诗中展露无遗。我欣赏他的朴实、真挚和那一份对祖国、对人民的热忱。

眼因流泪多而俞清朗,心因经忧患而俞温厚。杜甫生活在一个沧桑的时代,时事的混乱使它的心变得仁厚,变得博大。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杜甫虽不是沙场点兵的将领,也不是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勇士,他只是一个文人,或者说一个穷书生,可他却怀着对人民的满腔热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将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出来。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走近杜甫,就像走近一座大山”。是的,杜甫确实是一座山,一座巍峨的山。他遭受了世事的磨难,生活的困苦后,尽管他依旧是山,但过半已荒凉。国家衰亡了,家没了,他独立船头,遥望归途,眼角悄悄滑出两颗浑黄的星,随着那凄冷的寒风梦一般的洒落。那座山此时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凄凉……

晚年的杜甫遭遇更加令人同情。无家可归,四处漂泊,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相继去世。这对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可杜甫却凭着自己的坚强,用有力的臂膀把不幸扛了下来,并且写出了那首著名的《阁夜》,凄苦中透着刚毅,坚强中却又透出几分哀叹。

杜甫已离我们远去,淹没于黄尘古道,荒芜在烽火边城,岁月却带不走他那个早已铭记世人心中的姓名;长江有情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有一颗星,人间的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杜甫,这个人格极其高尚的封建文人,早已化作一个人人皆知的璀琛明星,点缀在中国诗坛的最高峰,供我们瞻仰,令我们崇敬。

杜甫的生命中有无数片云翳 ,于是营造了一个美丽的黄昏。翻看着那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歌,我再一次夜读杜甫,读他的傲然脊骨,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展开余文
云一样的杜甫

——仿《我的空中楼阁》

    46级文科实验班   马学迪

万里晴空,他恰似西天的云一朵。十分高洁,十分清雅,如云一般,他占据着一方宁静而美丽的天空——诗坛。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文学也是。云的存在点破了天空的空旷,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他的诗,魔棒一般点破了文学天空的僵硬,增加了景致的内涵美,好比云为天空单纯的底色涂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长空美景中的一线生气,一点情调。

云点缀了天空,谁来点缀云呢?是它的精神!

如云的颜色,他的灵魂高洁而纯净;如云的姿态,他的灵魂独立而自由。他的美在于本色的纯,姿态的真。

如云在高空俯瞰苍茫大地,他屹立在历史的脊梁上,热切地关望天下人民的疾苦、辛酸。天空的广阔,显出云的孤寂;世俗的恶霸,显出他的孱弱。而这孱弱竟也如云一样,有着顽强而坚韧的秉性。他的美在于执着。

换个角度,改总体看为具体看。云是细密水滴的集合,他是痛苦泪滴的凝聚。一阵狂风,云被吹的东倒西歪;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他的泪化作甘霖滋润干涸的土地。风去,云仍在;他竭尽所有写下不朽的诗作。烈日当头,云艰难地抵挡炙烤;皇殿琉璃瓦刺目的照射,使他艰于深呼吸。

可是,云依然留恋蓝天,并且永不悔改;而他,也始终热爱一切,坚定不移。虽衣不遮寒,食不果腹,他贫穷,他微鄙,而他,仍然左顾是君王战场兵败的血,右盼是苍生疾苦生活的泪。他的美,在于奉献,在于牺牲。

暮蔼中,云彩泛起美丽的红晕;风烛残年,他愈发倔强和挺拔。那是一种勇气,一种志气,一种骨气,一种傲气,一种正气。那是血气方刚。那是男儿本色。

为国而生,为民而立,一腔热血,鞠躬尽瘁。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无须置疑,他——杜甫,

——一个响亮而骄傲的名字!

望岳

        46级文科实验班         王苒

当东岳的巍峨在遥远的南天凝成一腔豪壮,旭日的光芒在辉煌的极顶耀成一腔热血,在襄阳灵杰的土地上,你 ,承蕴着世代华夏崇高的秉性,屹立在洞庭烟波浩淼的隰畔,延续起诗的章节中,令人激动和奋起的高潮部分。催开千万双迷茫的双眼,擦亮沾染世俗尘垢的星辰,荡涤漂满贪欲的浊流,于是的,你来时去时,都是一袭青纱裹身。涵盖在莽莽山崖间正气的脉搏,跳动着的是你留给后人的,任岁月流沙的侵蚀而却亘古不变的一曲咏叹。

岳茫茫,人生亦茫茫。满胸壮志难酬的你怎经得起旅食京华十三载?一骑红尘,遮住了多少人的视线却惟独擦亮了你的双眼。于是你醒在清冷的晨,不再为君王演绎风流倜傥的浪漫,不再用苍劲的笔墨在丝帛上涂下美人的笑靥。屹立在清冷的秋,你选择了退一步,选择了海阔天空选择了清水白鹭。小舟自荡漾,却独领几分洒脱;把酒话桑麻,而凭添些许朴质。梦中遥望,白鸥没浩荡,凭栏问,万里谁能训?

岳之高源于脚下的基石,岳之挺拔出自峭岩的雄姿。你美如岳,但美的并不空灵;你峻如岳,但峻的并不孤傲。你把自己的灵韵都献给了你美之所在——人民——你爱的起点情的归宿,从那时起,你的名字便幻化成了一座诗的丰碑,一尊长青的岳。

你的泪,点点滴滴,都随古风坠入历史的长河。你知道,你也明白,在黑幕笼罩下的唐王朝你的大声疾呼换不来什么,可做为文人,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做的一切。在一个本不该长嗟短叹的年华却已白发如雪的你,为什么而流泪呢?连天的战火开启了你关于血与死的回忆:青海头泣血的白骨,陈陶地僵硬的冷尸,荒草丛凋零的生命,空巷中干枯的泪眼……它们化成风,化成雨,化成冰的尖锐雷的诅咒为这个你曾经深爱的国家唱着挽歌。残阳如血,白水暮东流,是你还在哭泣吗?不能怪朝廷无能只能怪苍天无情的你终究还是怀着怨恨随流水而长逝,你可知这留给苍生多大的遗憾!

月夜。又有一位文人,望月,也望岳。又是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的季节,你,在她心中,就像岳在她心中一样,永远的是隽美,永远的是眷恋。

简评

文笔优美,辞彩飞扬,感情真挚,堪称一绝.浓浓的书卷气,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望岳"亦望诗人杜甫,作者满怀崇敬与眷恋,将真挚流于纸端.朋友,读罢此文,你是否也感觉到杜甫早已成为你心中的东岳?  马学迪

所有文稿系研究新学习成果选

指导教师   董宝礼

251800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文化路1081号)

                                                                                               

标签:学生随笔 关于杜甫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与理(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2003年高考作文训练的几点认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