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995
标签:
教学论文
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作者: blue6810 - blue6810
学生失去思考的权利,由来已久。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陈旧——所谓“教”师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先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一直盛行的所谓“五大块教学法”,即无论什么文章,什么文体的教学,均强行分割为五大块: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老师教学时,就按此分割一一道来;学生听课时,就将此五大块一一抄下;考试时,再将此五大块认真背背——结果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虽然学过十二年语文,读过二十多册语文课本,仍然一无所知,甚至连最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具备,更遑论独立思考、人文精神!于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文章,一开始可能是赵谦翔老师所说的“学生自读要流泪,老师一讲就瞌睡”,后来就成了“学生自读想瞌睡,老师未讲已熟睡”。
其次是伪圣化教育大行其道。
什么叫伪圣化?清华附中年轻的特级教师韩军说得较为透彻:“所谓‘伪圣化’,就是用一套唯一的‘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模式,钳制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说话方式,压抑精神自由,禁绝个性语言,让全体师生都用一个模式思维、用一套话语说话;就是用专制色彩的、伪神圣、假崇高的观点去看待‘高尚’、‘健康’、‘先进’、‘有意义’等真正的人文价值范畴,让师生的语言,远离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现实生活。”
可见,专制——特别是思想上的钳制是伪圣化教育的根源。
由于专制,我们总摆脱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情结。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被我们灌输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之类的教育。四五岁的小孩子懂这些吗?想想真是荒谬!再看看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分析,基本可分为两大类——“抹黑”与“贴金”。凡文章涉及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的,一律灌之以“揭露了……”之类“抹黑”的话语;凡涉及新社会的一律以“歌颂了……”之类自我“贴金”。流毒所及,孩子便只能经历一个由说真话到说假话到说大话、套话的畸形发展过程了。思考吗?自然也经历着由独立思考到不愿或不敢思考再到不能不会思考的畸形过程。
我们的孩子——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被我们“教育”成了什么模样了!我们还不该立刻反省吗?
让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吧。
这一则材料是偶然读到的:
“有个欧洲笑话,问:‘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是几岁?’专家断言,如果有中小学生做出答案,就说明学校把学生教笨了。据悉,用这道‘题’测试我国沿海某市中小学生,结果做出答案的竟高达92%,因为学生相信老师给的题目都是能做的。”
初读时,我的直接反应是天方夜谭,竟有92%的中小学生能做出答案,简直太夸张了,我并不相信这则材料的真实性,以为是作者为支撑自己的观点而有意捏造的“论据”。但我又很感兴趣。我决定测试一下我的儿子。我儿子在县城的重点小学上四年级,是老师们公认的优秀学生,我也常常以他为荣。
某天吃午饭时,气氛很融洽,我兴致勃勃而又认真地把题目向儿子说了,并要求他解答。儿子迟疑了一下(或许已发现题目中的荒谬之处),但最终还是告诉我,船长有107岁。那一瞬,我感觉到眼前一黑,脑袋“轰”地一响。这是我的儿子吗?!这就是我的三岁时就能说出“爸爸,你看月亮长胖了”的精彩句子的儿子吗?!这就是我的那个众人交口称赞的聪明伶俐学习优秀的儿子吗?!我惊呆了!我不得不深入地思考:这究竟是儿子的过错还是现今教育方式的过错?孩子们为什么读到了四年级,却连最基本的思维常识、思考能力都不具备?!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变得聪明,而不是让孩子变得愚蠢。可事实却让我感到阵阵尴尬。
我国《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青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规定如下:
一、生存的权利;
二、受教育的权利;
三、受尊重的权利;
四、安全的权利。
我认为,还得加上一条:思考的权利。其实,早在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就明确提出了“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注:《公约》体现的另外三条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和“无歧视原则”)——即尊重儿童思考的权利也。
如何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首先要变“教”师为“导”师。过去,老师教学的目的是把知识“教会”学生,而忘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忘了要让学生“学会”,自然更没想到学习是每一个人终身都要从事的事业,老师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指导学生“会学”,老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叶圣陶说,学习是“老师指方向,学生找路走”。又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总之,是要让学生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如果老师们对老师的职能、意义理解到这个高度的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时时心怀爱心一片,体现出“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与意见)原则”。从而不再以“高压”代替“疏导”,以“压服”代替“说服”。因为一个服从惯了的学生早已忘记了怎么用自己的大脑来进行思考,甚至已经忘了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工具。
其次,要坚决反对伪圣化教育。再引韩军的一段论述(大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思想,应该毫无疑问是真正高尚、健康、先进、有意义的,但是,这些思想在不少老师的理解中却变异了、曲解了、“伪圣化”了。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把这些思想,同学生自我个性的多姿多彩对立起来,同学生精神的自由舒展对立起来,同学生童稚纯真的率性情趣对立起来,同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元对立起来,同学生基本的物质愿望对立起来,同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言语对立起来,集体与个人对立,爱国与爱家、爱亲人对立,主义情、阶级情与个人情、亲情对立,大情与小情对立,等等。总之,同真实人的基本生活愿望相对立,与跃动发展的人的现实生活相脱节,与真实人的精神自由、个性自由相背离——伪圣化之祸之烈以至于此,令人触目惊心。当然,反对伪圣化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作为从事“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我们,更应该尽快从自我做起。
展开全文阅读
综上所述,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就是要以真爱为根本,还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认为,爱不是个人偶然地体验并陶醉的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伟大的艺术,一门要靠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帕拉塞萨斯也说:“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爱……对事物本质知道得越多,也就越懂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时以宽容的胸怀面对学生提出的任何观点——甚至错误的观点。诚然,班上的“问题学生”、“捣蛋分子”是最令老师头痛之厌恶之的,但他们又往往是一些思维敏锐、情感细腻、富有个性的学生。这些学生常能口出妙语、脑出妙思,创造的火花不时迸射。遗憾的是,他们的这一切优点总引不起老师的重视,甚至被老师一棍子打死。久而久之,谁还敢再独立思考,谁还能再独立思考!所以,老师们要做到真爱学生,真爱学生了,自然会宽容学生,从而不论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何种问题,都先作自我反思,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或方法,着眼学生的未来,使学生终身受益。
思考是以心灵的自由度为前提的,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学生心灵以自由,开垦出一片适合学生思考的土壤,学生方得自由地思考,也才会自由地、独立地思考。
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让我们大声地呼吁: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韩军《反对伪圣化》。
Email:yuyansr@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把思考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用精彩教学来维持课堂纪律
下一篇:
长亭送别(表演课)(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