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855
标签:
教学论文
怎样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网友来稿)
孔若秋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类题目几乎是每张试卷中都有的热门题。所谓理解含义,是指既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怎样解答,有许多好的方法,这里,我以高一课文为例,列举几种解答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例如《胡同文化》最末句“再见吧,胡同。”纵观全文,第一到第四段说北京胡同的特点,可是,第五到第十二段说的都是胡同文化——即“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思想”的特点,由此可知,全文主要内容是说胡同文化,而且,作者在叙述描写这些特点中运用的都是些或令人可笑的口语(如“挪窝儿”“破家值万贯”“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的好吃”))、或过时了的俗语格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或令人反感的事例、或贬义色彩的词语(“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因此,我们就知道,作者对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是持调侃嘲笑讽刺态度,由此进一步推测,这句话后还省略了一句“再见吧,胡同文化。”因此我们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要 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思考句子后面是否有省略的言外之意。
[2]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 我们都知道,《琐忆》中描写的鲁迅对青年的讲话。鲁迅说“倘是狮子,跨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这里鲁迅运用比喻来教育青年,从效果上,使自己的讲话显得更亲切,从目的看使道理更通俗,使人更易于接受。下文“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里,鲁迅为什么用“猴子、虫豸”来比喻变坏了的青年?其目的是要表达自己对这些青年极度的失望和憎恨。由此看来,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其一定的效果和目的。所以,我们在理解句子深层含义时一定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句子中运用拈连和讳饰的修辞方法,其效果是突出马克思是一个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又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的逝世,自己悲痛之极的感情。“他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句子中运用比喻“像蛛丝一样”,其表达的效果是说明了敌人的诬蔑诽谤诅咒像蛛丝一样的,对马克思来说显得那么无力、不起作用,其目的是让读者联系上文的“毫不在意”体会到马克思那种对敌人的攻击不放在心上的大无畏的气概。
[3] 理解句子含义,要善于抓住造句的特点,思考其效果及目的。比如 《记念刘和珍君》,“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为什么这里运用两个相似的句式并把它并列起来?其效果是向人们显示了流言的制造者与段政府之间的关系:他们两者是紧密联系,同声相应,主人与奴才配合,同样用心险恶,同样卑劣,同样可恶。主子污蔑人家是“暴徒”,奴才就诬陷人家是“受人利用的”。两句并列,其目的是既揭露段政府凶残屠杀后卑劣污蔑的可耻行径,又让人看清流言家的真面目。
[4]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社会背景、人物的身份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联系托尔斯泰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盛行的社会中的贵族,是一个世界著名的伟大的文学家,人们就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墓是惊人的普通、朴素。作者要告诉人们托翁是一个背叛基督教、背叛贵族的叛逆,又要告诉人们托翁是一个不追求声名的品质高贵的真正的伟人,还向人们暗示,托翁对自己生前的追求,至死不渝。
ruoqiushui@163.com
作者邮箱: ruoqiushui@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怎样理解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多媒体环境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尝试(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创设良好的校园道德育人环境(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