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822  
标签:教学论文
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环境——语文教学素质化的一点思考
江苏省镇江中学(212017)   袁广明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在各个环节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形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必然。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已很难承担素质教育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同时,高考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也从各方面对新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在观念、内容、方式上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 教学观念的变革:课堂教学应当社会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主要目标。尽管以

前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也作出了相应要求,但显而易见的是,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使上述要求仅仅成了语文教学的“副产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较少体现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审美功能。当然,这与传统语文教学缺乏实现这些目标的可操作性平台不无关系,但不能否认,以应试为中心,以课堂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作为语文教学终极价值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具体表现为:

1. 只看到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特点,没有注意到它同时也是一门人

文学科,因此,简单地把语文理解成一种纯知识性、技巧性的学科,相应的,在教学中把语文技艺分解成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等,而把语文固有的文化内涵弃置一边。

2. 热衷于短期效应,忽略语文对心灵启蒙和审美意识启蒙的影响力;急功

近利,重视记忆性和固定格式的知识,一切为高考服务,将素质教育弃置一边。

很显然,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将使教者与学者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思维方式越来越模式化,缺少创新,缺少变革,这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教育是格格不入的。现代教育以面向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它既重视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把自我学习、关心社会、关注环境作为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正因为如此,构建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新语文教学模式的思想观念必须成为语文教学者和语文教学研究者的共识,也就是说:

1. 语文教学以课堂为阵地,但必须向课堂外延伸,到社会和生活中去吸取

精华的思想应当成为语文界的共识。

2. 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终极价值的认识也应当得到扭转,即在教学中能够

使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得到应有的体现或更多的体现而不再仅仅以纯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练习作为教学的目的指向。

二、 教学内容的变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应当服从并服务于人文性

素质教育的提出意味着语文教学应当朝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一方向去努

力,否则,整个的语文教学活动就缺乏真正有价值的终极目标,而只会在低层次的平面上运转却无法向更深层次拓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可以放弃工具性。相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使它成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或途径。如果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放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只注重人文性,最终结果可能是人文性也得不到有效体现。正确的做法只能是:工具性应服从并服务于人文性这一最终目标。

综合起来说,素质教育关于健全人格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交际能力    在当代,交往与合作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要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为基础,建立起和谐协调,能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为此,使学生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中的语言因素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的语言包括了书面语言,但它更多的应该是指实用性的交际语言。所以,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从以往只重视对字、词、句、文进行分析研究的领域向外拓展,加强语文的实用性研究,凸现语文的交际功能。可喜的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在编写过程中,对这一点给予了充分重视。它明确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为阅读,一为写作、口语交际。这样,语言作为日常交际手段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就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可教学生进行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形式也不拘一格了,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兴趣就能提高,语文的交际功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指欣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亦即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价所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现有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文审美功能的发挥,而是将语文教学过程简单地视为对机械、枯燥的字、词、句、段进行讲解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语言结构、语法规律、语段整合,较少涉及到语文本身的美。事实上,语文中存在相当多的审美因素,即以上文提及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为例,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胡同文化》中我们可以领略文化美;在《过万重山漫想》中我们可以体味哲理美;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我们可以感受人格的美。只要教师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充分地挖掘,美的形态是无处不在的。当然,适当的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从本质上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如《巴黎圣母院》中的伽西莫多从表面上看好象根本不具备美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极为丑陋,但他却时常成为一种美的象征。

——关注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作为未来社会主宰的学生当然应该具备关注环境的意识,而担负着培养未来社会主人任务的语文教学也就自然成为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语文教学应当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过程,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事实上,高考模式由“3+2”向“3+x”转化,多少传达出了一点这方面的信息。无论是文科综合,还是理科综合,试题中都有意无意涉及到一些诸如生态环境等一类的社会热点问题。当然,在语文试卷的阅读材料中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与环境有关的文字。在这种情形下,由课堂走向社会的语文教学不能坐等,而应理智地、主动地参与,以实现语文在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方面的隐性功能。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文章,分析典型材料,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了解世界和国内环境状况;也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地理、自然学科相结合,组织学生对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这样,语文在关注生活热点方面就有了用武之地。


展开全文阅读
三、 教学方式的变革:多样性代替单一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观念陈旧,内容单一,在教学形式上也摆脱不了单调、

机械的特点。素质教育在要求语文教学观念更新、内容拓展的同时,对语文教学方式也提出了要求:

1. 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展示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

高教学效率。投影仪、录音机、VCD的使用已成为近几年来许多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师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这就为教师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学生也能借助网络技术阅读更多的作品,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度,拓展自己的思维度。总之,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使教和学都能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

2. 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不难看到,有些学生有较好的语

言表达技巧,但写出来的文章却千篇一律,具体表现为枯燥、平淡、格式化,缺乏生活气息,缺乏时代感,缺乏灵气。这是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而,语文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走近自然,观察生活就显得非常必要。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熟悉生活,领悟生活;要经常开展辩论、演讲、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鲜活的语言去描绘生活,去感受生活,去评论生活。从近三四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不难看出,作文的设题越来越趋向于生活化和时代化,坚韧、创新、竞争、机遇、自信等与时代节拍相吻合的语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作文试题中。试想,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对时代的感悟能力,学生面对的无论是一篇作文,一份试卷,还是未来急遽变化的社会,都将会手足无措。

语文教学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所发挥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将愈来愈明显。反过来说,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也必将推动语文教学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谈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变革

江苏省镇江中学  袁光明

素质教育就是以“因材施教”为教学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潜能,让学生全面参与和交流、实现自主化学习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就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这是许多教师的共识。但是在众多的教案设计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思想”仅只是一种“思想”而已。在很多教师看来,“我们的学生素质太低”,“不能”实行素质教育,说“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的”。这种思想不利于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中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这一思想。我们常说“要授之渔而不能授之鱼”、“抱着的娃娃长不大”,谈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语文课不能让学生自己来讲? 

     读大学时,有一次到南师附中听课,感触很深。语文老师一上讲台就请一位同学去演讲(演讲有随意演讲、即席演讲等),然后点一至二位同学来评论,最后他才评讲。讲课文他也是让学生去讲,学生讲出单元教学重点、文体教学重点及课文难点,之后按重点、难点分别讲解。再叫其他同学起来补充。最后老师讲解总结并布置作业。 

    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是老师 “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我则认为这是语文老师应当具备的一大特点、一大长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因为他只讲重点、难点。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理解,不懂的自己去问。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方法,是一种创新。“洋思经验”所倡导的十五分钟点拨学习法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低谷,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改变教学观念,抛弃“教师中心论”,不搞那种“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与其那样,还不如我们把知识研制成一种针水,三下五除二给每个人一下子注射进去就完事。当然,也不是主张让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材是“中介”,“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这就好比演戏,讲台就是一个“大舞台”,学生是“演员”,课本是“剧本”,而老师则是“导演”。而导演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他必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作为教师,他知道大纲知道教材知道学生,只有“明导”才能出“明星”。 上课就要让学生自己来演。 

下面就以高一册第二单元《过万重山漫想》为例,我们可以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前先让学生说出该单元以及该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重点难点及课后练习布置预习。 

    本单元的重点是“把握文意、理清思路”,而本课的文体重点是“散文”的“形散神聚”,即课文题目上的“漫想”。并且课后练习的意图也是加强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的。例如第一题的第1小题是紧扣“漫想”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的;第2小题是分析文章的“局部思路”;第3小题是“把握文章的主旨”,即“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这样我们学生就能明确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学习时也不会游离主题。 

    二、让一位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进行演讲。 

    这篇课文可以让同学起来谈“经过了山以后的漫想”。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学会按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组织材料;而且可以诱发其学习求知的渴望,为学好课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这是课外的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三、请一至二位学生进行品评,然后教师评讲。 

    教师主要围绕文章的思路、漫想的形和神来略解。 

    四、老师进行课文导入并检查预习情况。 

    本文可以提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让学生齐背,教师再略解诗中的“万重山”导入课文。导入要精且一定要有感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是生字生词,主要在形、音、义方面的掌握和积累。教师可以先把它制成幻灯课件,让同学注音、释义。如本课的“夔门”、“攲侧”、“篙工”、“端倪”、“燧木取火”、“摧山坼地”等。当然“检查”是一种形式,不必面面俱到。 

    五、板书重点、难点,让一位学生围绕重点、难点来讲解。 

    这就让学生转变角色,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语文能力。让学生学会课件的制作并且会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本文的思路是: 

(一)、漫想缘起,第一次面对三峡的奇景、神奇、险峻 (现实),展开想象: 

(二)、想象: 

1、.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1)在什么时候? 

     用什么交通工具? 

(2)不是第一个 或半路折回 说 中途遇险 别人说 旁观的、嘲笑的…… 

(3)对自然的认识 

2、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 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 …… 

(三)、设想未来,结束漫想,回到现实。点明主旨 (“神”:勇敢顽强的首创精神)。 

    六、大家讨论。并请学生就本课内容向老师提问。 

    七、教师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补充讲解课文。 

    八、课文总结。 

    九、当堂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布置下一课的预习。 

    这当中必须明确,老师并不是不讲,而是起“导”的作用,要交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老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年龄差异以及其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师越是“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充分发挥,从而自觉地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不需要教”转化。从“要他学”到“他要学”转化。从而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从而构建了“语文立体教学”。 

    当然,教法要灵活,就像昨天吃萝卜、今天吃青菜、明天吃粑粑、后天吃饵块一样,绝对不能千篇一律,按部就班,不然就会倒人胃口。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好的模式。 

    总之,我们要改变那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走出误区,走出“沼泽地”,并且要让学生自己走,给他们一片天空,给他们一个支点,让他们在“渴望”中愉快地进行“自主化”学习, 从而更有效的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让语文教学这边风景独好!

标签:教学论文 关注人&#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值日班干部日常工作职责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感动时刻:教师也有流泪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