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738
标签:
教学论文
以成语为突破口 用点带面(教师中心稿)
福建省武平二中 石文美
成语,千百年间长期相沿,应用广泛,在各种不同场合下和各种文体之中,它经常出现。作为知识要点之一,各级各类试卷中也必有不少试题与之相关,常规题如注音、释义、辨字形,基本上都是选用成语,概括成语、结构分析、成语使用等,更不必说。能连选词填空、默写填空、阅读题等也有不少是成语试题,而非此类试题的题目材料中,存在更多的是当普通词语使用的成语,要把握题目整体内容,理解成语也成了必要。在199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科试题中,与成语直接有关的试题有3题(1、2、4题),占7分;出现有成语的试题有8题(含阅读试题),占18分,尽管这一部分未考成语知识,但若对其中的成语没去准确理解,那就会影响到对其他内容的理解。其实,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成语的试题大致都与1994高考试题相仿。正因为成语联系点多的缘故,掌握成语显得特别富有现实意义,而成语本身内容包罗万象,自成一体,所以可以独立学习;而成语的丰富性和广泛性,量多面大,便可将其放在平时加以把握,从早期抓起,减轻高三复习时的负担。
那么如何进行成语的学习呢?针对不同情况、不同角度,可从下列方面入手把握:
一、读词典条目,弄懂成语形和音,从中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平时多翻看成语词典,辨形识音,记诵成语,可收此效。日积月累,掌握的成语词条越多,学习到的语音等知识也越多—一如成语词典中的成语每个字都有注音,相邻相近相反意义的成语还可进行比较,词汇由此不断丰富,知识不断增长,辨识力也不断提高。
二、抓关键宇词,用不同方法,理解成语含义。理解是正确使用的基础,而关键词语的解决,可因此得到对成语意义的全面理解。解释成语时,大多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还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解释。如寓言故事浓缩的要讲寓意;源于古诗文的要从表达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推而广之;出自人民群众口语的成语,通常形象性很强,使用时多采用比喻义,解释时便可从这着眼,在结构二二并列的成语中,有很多是前后两部分是互文关系的,其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补充,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达到相互理解、相互融会、进而全面掌握的目的。而且,由于大部分成语概括性、代表性强,言简意赅,语约意丰,常常是微言大义,所以不能仅仅从字面去望文生义,有时还应根据成语的出处、语境去推敲其引申义、比喻义,以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成语含义。
三、索源寻根,搞清其出处;纵横联系,扩大其相关点。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大部分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传说、古典诗文或群众口头语言,有些是源自轶闻遗事、谚语、歇后语,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源于神话寓言,破釜沉舟、请君入瓮、负荆请罪源于历史故事,不亦乐乎、老骥伏枥源于诗文语句,颠三倒四、铜墙铁壁源于口头俗语,出处弄清了,使用就心中有数;而横向发展,便可了解到与成语相关的背景知识、故事传说、文学常识,有关人名、地名等,学习了一条成语,同时便掌握了一大片相关的知识。
四、分析结构,同类相归。成语众多,包容量大,各种类型齐全,可据掌握语法知识, 成语的句子式、短语式都有,如主谓式“虚怀若谷”、偏正式“夸夸其谈”、并列式“层峦叠嶂”、动宾式“不择手段”、动补式“美不胜收”,还有小类,像连动式“触景生情”、兼语式“引人入胜”等。还有成语是表示复句关系的,如承接关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选择关系“何去何从”、转折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假设关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学习这些成语时,也就旁及涉猎了不少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五、辨感情色彩,把握其用法。对成语的用法,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静态下的分析,有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动态下的分析,要看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常态下一般使用的分析;变态下特殊使用的分析,如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以及不同作者在不同篇章、不同语言环境或特定场合所赋予的不同感情等等。
六、学修辞方式,推敲词语,妥善运用。成语概括力极强,语言精炼简明,形象生动,含意深刻精辟,它的词语的锤炼很值得推究学习,至于一些具体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比、顶真、反复等,也往往在成语中可一见端倪。
七、通过成 语学习,了解古汉语特色。有许多成语,其中词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文言的固有特色。按照文言语法和特点来解释这种成语,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这个文言词就不能按现代汉语解释。由于不少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古汉语特色,所以通过学习成语,也可以学到诸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句式、省略等文言知识。如“经天纬地”,“经”“纬”是名词用如动词;“不耻下问”的“耻”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古为今用”是被动句式;“时不我待”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等等。
成语是个与外面知识有千丝万缕联系又自成系统的小天地,以成语学习为辐射点,在把握成语的同时,也就复习了一遍语音、文字、词汇、短语、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古汉语知识等内容,可起到很好的点面结合的作用。
本文在1995年4月12日龙岩地区高中毕业班语文学科会上宣读交流,后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1995年第7期,1996年经全国高中专题教学研讨会交流、评审荣获二等奖。
标签:
教学论文
以成语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学法指导十诀(网友来稿)
下一篇:
从“三句话”看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