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03
标签:
教学论文
浅议阅读训练的整体性与高效性
刘功海 杜朝凤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我们运用整体性原理优化阅读教学,改革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运用整体性原理指导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文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使学生不仅读得好,还要读得快,这才是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
笔者在教学中力求将整体阅读和高效阅读结合起来,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整体高效阅读训练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人们通过感觉、知觉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外表的,大致的认识,逐渐形成能够反映此类事物特征的表象;然后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把事物整体分解的各个部分,把整体的个别特征、不同方面区别开来,再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征、不同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在头脑中获得对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认识,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同时整体阅读又汲取了快速阅读省时、准确和高效率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营养成分。据心理学家估测,一般人的阅读功能只用了百分之十,阅读速度仅仅每分钟二百字左右,达不到理解快速、想象快速和记忆快速的速度。
怎样实施高效阅读训练呢?我们大体分以下三个步骤:
一、整体感知——速读测试
面对一篇文学作品或是其它体裁的文章,读者首先是被整个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形象的魅力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他获得的是对整个作品的总体感知。整体性原理运用到阅读中,就是始终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获取对整篇文章的总体印象,即立意如何?构思怎样?情节、形象、手法有什么特点?而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
具体方法是:
1.审题解题,初步了解全文概貌。
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是说不知辨体就有盲目性,就会走弯路,影响阅读效率。鲁迅也曾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文章的体裁往往界定了题目的形成和内容,因此,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弄清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景的,还是状物的,等等。根据体裁,联想相关的不同写法和特点。如《琐忆》——记叙文:人物 、主要事件、叙述顺序、中心等;《崇高的理想》——议论文:议论方式、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
2.通读全文,粗略掌握全文内容和中心。
由题目入手,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他们迫切了解课文内容。在限时速读全文后,教师设疑: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写作意图(即中心)是什么?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3.寻找过渡句、段,初步了解全文脉络。
研究作者为了表达中心,选择了哪材料,按什么顺序将材料作有机的组织安排,使学生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纵向思路的文章,一般按时间、地点的推移,事情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划分;横向思路的文章,一般把记叙和说明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那么就按事物的各个侧面或性质分段。例如《包身工》,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包身工典型的一天生活,分别描写包身工清晨起身、早餐、上工等三个生活场景,据此分段。
4.速读全文后,按自学步骤做训练,将获得的信息明确化,并提出疑难问题,为进一步精读作准备。
以阅读课文《雨中登泰山》为例,速读全文,回答问题。
测试标准:
(1)答题时间
(2)阅读速度(字数除以时间,即字数/分钟)
(3)理解率(每人所得分数)
(4)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回答问题]
(一)泰山古称______,又称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
(二)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三)作者登泰山的经过怎样?遇到哪些困难?又从哪些方面得到鼓舞?
(四)作者登泰山山顶后见到哪些景象?这时的心情如何?
(五)许多散文都有“文眼”。所谓文眼,即指能表现主题思想的句子。此文文眼是哪句话?
(六)本文写景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七)找出下列引文的出处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云海四茫茫
c.吸翠霞而天矫
d.齐鲁青未了
通过预习和课内速读,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曾作过统计,学生阅读时间平均10分钟,理解率达80%,阅读效率为320字/分钟。经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理解率还会提高,阅读效率也会随之增长。
二、部分探究——质疑精读
这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要训练学生逐段精读,特别是对重点段落和词句,要反复进行品味,咀嚼,深刻理解和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中心的。
一般方法有:
1.提出质疑,寻找答案。在速读测试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质疑,在精读中寻找答案。提出的问题越深入,在精读中解决得越彻底,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
2.调动感官积极活动,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3.寻找关键性语句,注意对句眼、段眼、文眼的捕捉。通过这些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文章丰富的内涵。
例如: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一文,篇首点眼:“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是全篇的“通体之眼”,犹如满堂生辉的明灯,照亮全文。
关于文眼的位置和识别方法,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讲道:“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展开全文阅读
4.准确、迅速地理解段落。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文章层次的外在表现,它标志着作者思路发展的步骤。一篇文章的重点段往往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本身也就是一个整体。通过段落精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课文各部分的深刻理解,把握住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领会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阅读段落呢?一般可分四步走:
①首先弄清这个段落共有几句话。
②弄清这几个句子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如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等。
③找出段落的中心意思。有的段落中有中心句,中心句的标志有两种,一是位置,多在段首或段尾;二是词语,多用“因此”、“所以”、“实质上”、“总之”等。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在细致刻画了别里科夫的外貌和生活习惯之后,说:“总之,这个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总之”后面的这句话概括了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形象,是该段的中心句。
④找出段落中的修辞方法或关键性词语。
以上四步,可以形成速读段落的固定程序。固定程序在脑子里形成定势后,阅读速度自然很快。对段落阅读的测试,可从段落层次的划分,提取要点,分析句子含义,筛选关键词语,掌握修辞方法等几个方面设计习题。对落段阅读能力的考查标准可参照整篇阅读的考查标准。
三、回归整体——讨论升华
按照整体性原理,在完成了“整体”到“局部”之后,又回到“整体”。这是阅读思维的综合阶段,即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较深入的挖掘和深刻理解的升华阶段。这个阶段的实施方法有:
1.议。讨论人物形象、事件意义,文章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自己的认识、感受等。
2.读。精读重点选段,加深记忆,进一步体会情感。
3.忆。回顾学习过程,探索阅读规律,总结学习收获。
4.写。整理读书笔记,完成相关练习。
整体高效阅读是科学的,有序的。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在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我们体会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提倡并实施整体性和高效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高智能的人才。掌握了这一科学的阅读方法,便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捕捉了更多的知识信息,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开辟了新领域。
摘自:《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标签:
教学论文
浅议阅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下一篇:
设问求索激思促学—谈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