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104
标签:
教学论文
导演、演员、好戏与师、学生、好课(教师中心稿)
四川简阳市阳安中学 陈举秀
一部好片子,媒体炒得火爆,票房卖得叫好,观众啧啧称赞。
可是,好戏背后,谁又用心去探究过呢?好戏必然离不开好导演和一批投入的演员。一部好戏是“导”、“演” 得好的结果。
同样,一堂好课,也是如此。
素质教育,提倡新的教学模式,在新模式下,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导演导学、导练,在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演员就是学生,我们也这样说:“学生即讲师”,每个学员及个体都在“学、做、教”中轮回,即:每时每刻学员均在“学会学,学会做,学会教”之中演练,做辛苦然又主动积极的“演员”。
但是,一堂好课,“导演”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技巧?如何安排步骤?怎样处理具体环节?如何调动气氛?对每个演员语言、动作的指导等等。 如果不是一个曾经苦练过的演员是当不好导演的。导演不光是要有博学的知识,还要有灵活的方式方法,有多方面的能力技巧,演员才会服他。因此,“导演”的备课就不是简单备教材、 备书本,更重要的要备学生、备气氛、备故事、备方法、备技巧。最后,通过双边活动,才演得出一部好戏来。
目前,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却大都处在传统模式下,仍然是台上的教师是演员,一堂课演员要演讲30分钟左右(这还算合格的、正常的), 起着一堂课的主体中心作用。台下的学生是观众,只能坐在那里呆板、被动的接受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条款……如此一来,怎么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
我在教学同一篇课文《观沧海》(曹操)时,做了一个实验。在传统模式下,我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一字一句地分析,反反复复地强调,诗的意境、诗的格调……无所不及,生怕漏掉一点一滴。一堂课下来,我唇焦口燥,眼冒金花。这个演员可真够累啊!可是,学生呢?坐了一堂课的“飞机”,一课下来,他们什么也没理解到,连背诵都不会。哎,一堂彻底的失败课!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先给学生范读两遍诗歌,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自读两遍,再让学生到讲台上去讲讲他的体会、对诗的理解,不拘形式,一个讲,一个补充,经过不断的补充、更正,新意层出,好象他们就是作者。我见时机成熟,便让学生在黑板上简单勾画一幅“曹操观沧海”图,主要强调曹操的神态。虽然画得不很好,可通过学生们不断想象、修改,还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绘画中渐渐领悟到了诗人写诗时的心境,感悟到诗的意境、格调,从而,感受到一位英雄诗人的气概。在此基础上,我再把学生引入情景和角色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 想象曹操观沧海情不自禁吟诵此诗的情景。3分钟后,我就让学生上台演练:一个学生扮演曹操,一个学生扮演书记员,曹操一步一步登临碣石,边观赏边感慨,诗兴大发,即兴抒发出《观沧海》。书记员立即记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英雄诗……一堂课中,笑声不断,掌声如云。我轻松愉快,学生也兴奋异常。课堂成了舞台,教师当了个好“导演”,学生演了场成功的“戏”。圆满达到了我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均能背诵,理解和简单欣赏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议论文,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过于死板、枯燥,学生接受困难。教师如能改变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接受效果绝对不一样。我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尝试,一改传统模式下的讲解、分析,替之以情景式、表演法。这里简单列出我教学初中教材第四册一篇议论文〈〈俭以养德〉〉的教学过程,首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十多种商品,并标出了各自的价格(再不是一贯的词语、课文结构之类)。学生一看,莫不惊讶:干吗?今天上什么课?接着学生“购物”。(分别叫三个不同消费观念的同学上来购买,每人可自由花费五十元)买卖结果:一个花了四十多元,一个花了三十元,一个花了十元。然后让学生评价:谁浪费、谁节俭?教师简单表扬节俭者,把浪费者叫到讲台前,问:“你为什么把钱几乎花光?而且购买零食就花了十多元?”这位学生几乎不暇思索就回答:“你不是说,五十元钱属我所有,我可以自由花吗?既然是我的钱,我怎么花,你管得着吗?”这句话正是课文的“敌论”,我抓住它不放,立刻让学生评论:这句话对不对?“不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再加以引导:“既然不对,那好,现在请同学们对此进行批驳、指正。这位浪费的同学请认真听,你把同学们的发言归类写在黑板上。”接着,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引用名人名言说服对方,有的举例子,有的从正面证明,有的从反面证明……总之,淋漓尽致地批驳了“敌论”,顺其自然地提出了论点: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这时,我再让刚才树敌论的同学把自己记录的内容口述一遍,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为什么错?现在被同学们说服没有?以后怎么做人?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综述。
展开全文阅读
通过这场情景表演,献身教育后,我再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本上来:“同学们,刚才你们所批驳的敌论,所立的观点,正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俭以养德〉〉上面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来‘驳’和‘立’的。请同学们翻开书……”这堂课,我自己不便评价,不过,学生很喜欢,效果不错。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学了知识,受了教育;学了课文,写了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讲解,重在牵引。担任的是一个好“导演”,学生则是一批投入的“演员”。
在此 ,我只是以我大胆的尝试证明着一个大趋势:教改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学生更需要!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得先理顺关系,认准角色。当好“导演”,多导好戏!
作者简介:陈举秀,女,1964年12月生。1988年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四川省青年骨干教师。曾获简阳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论文〈语言教学初探〉获〈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优秀论文二等奖。
通信地址:641400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
电话:0832—7228364 13064372906
E-mail: xiuzicen@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导演、演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浅谈语言的形式(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