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576
标签:
教学论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浅谈语言的形式(教师中心稿)
北京大兴兴华中学 102600 wangyan8866@sina.com
一
写作过程中,包含两个要素:生活的内化和语言的外化。生活的内化,就是平常所说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语言的外化,是指用什么的语言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前者,涉及写什么;后者,就是怎么写。在作文训练中,这两者缺一不可。本文主要谈后者。
语言的外化问题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他们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文不达意,甚至语言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意思。什么原因呢?其一,这是学生心理发展与思维能力发展的结果。高中生处于“小大人”的阶段,思想、思维已经是“年轻的成年人”,他们对社会、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还比较偏激,但他们的胸中却涌动着青年人所特有的激情。他们的表达,往往是一些概念性的句子,模糊而不确定,显得比较空泛。他们往往不屑于用形象来表达感情,这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健全、合理。其二,学生还缺少足够丰富的表达形式来表达他们已经渐趋成熟的思想,表情达意也不够准确。语言形式的积累应该靠大量的阅读,以及阅读中对语言形式的抽象与内化。在这一点上,学生是处于无有意意识状态的。因而,我们发现,对语言敏感的学生,他的语言形式就丰富多彩;反之,则语言形式单一,表意空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合理分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既会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又要擅长把具体、形象的东西加以概括。其二,注意学生作文中的语病现象。往往它能帮助你找到学生能力发展的缺口。其三,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形式作有意识的训练,让这些语言形式内化为学生的本能需求。
二
下面,我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语言形式的训练。
我认为“模仿”对作文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曹禺的成名作——话剧《雷雨》不都是模仿的成功案例吗?作家的模仿,在他们的创作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学生更是如此。但要澄清的是,“模仿”是对文章形式的模仿,表达的却是作者的观点、看法。模仿并不是抄袭。
在模仿的层面上,我们可以分成具象化的模仿、概念化的模仿和综合性的模仿三类。
具象化的模仿,如:
例1, 馨:像远处一阵又一阵飘渺的乐声一般,飘来几缕芳香。
例2, 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
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色色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
春——是自然女神,一睡醒来就在梳妆台旁梳洗,她把凝住的流水“梳展”开;把姹紫嫣红涂抹在大地上;把天空洗得明澈湛蓝;把乌云拨开,让七彩的阳光又普照万物。
例3, 宽容是港湾,供我们的爱心停泊;宽容是缆绳,连接我们的友谊;宽容是纱网,滤掉我们间的不和谐。
例4, 水是无形的。水是日月潭中的日月;水是黄果树瀑布的直发;水是黄河的九曲腰带;水也是雅鲁藏布江的急弯。李白眼中的水是冲开天门的笔挺;李清照眼中的水是敲击心鼓的点滴;秦观眼中的水是斜阳外环绕着孤村的弯延。水用无形变幻有形的万物,人间的百态。
例5, 你若问我生命在哪里,我可以告诉你。
看,嫩柳枝头那一抹淡绿,是生命;修竹叶间那一笔翠绿,是生命;远山上那一片黛色,亦是生命。听,林中、幼鸟的叫声昭示着生命的到来;花间小虫的嗡声诉说着生命的力量;树尖上孤蝉的哀鸣咏叹着生命的衰竭;地底下冬眠动物的掘土声说明着生命的蕴蓄。
你若问我生命的样子,我可以娓娓告诉你。
当文天祥仰天长啸,吟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生命是雄壮的;当李商隐手拿折扇,念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时,生命是凄婉而无私的;当李清照绾起零乱的头发,说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时,生命是笃定不移的;当贝多芬用力弹出强音,当达•芬奇着力挥出重彩时,生命又是强大的。当┅┅
这几个学生习作,反映了我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写作易空泛的特点,我主张从解字开始训练学生把概念具体化的能力。上述习作中,几个概念——春天、宽容、水、生命,都是抽象的、不容易描述的概念。但是通过学生具体的、形象的描写,就完全是可见、可摸、可感的形象了。上述习作的模仿句式是“××是……”。其中,“××”是个抽象的、不易描述的概念,“……”则是对概念的具象化的描写。你看,就这样一个最简单的比喻式的模仿,又涌现出了多少的佳作呢?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是写一句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写几段话,这样,一篇文章或者说一种文章模式就形成了。
从上述习作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能写成这样的文章,需要两点作基石:一是积累生活,如例2;一是积累知识,如例3、例4。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的、也是不容易具体操作的文章的内容问题。一般的教科书,作文部分总是以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作为开头,但这一点是最容易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放弃的。不是教师不了解它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如何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一直在困扰着教师,所以,文章的内容教学长期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但,学生没有生活积累吗?我也不那么认为。我认为,学生缺少的是将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出来、变成文字的意识。前几天听课,一位老师谈到这样一个问题:作文课上读学生范文,一个学生说,文章里的例子不是前几天我告诉他的吗,我怎么就没想到。是学生没有生活吗?不是。如果我们通过文章形式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很多东西都可以写入文章的。我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可以通过文章形式教学带动文章内容的教学。
展开全文阅读
三
概念化的模仿,如:
例1, 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奥运会已经不是一个运动,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各国友好的象征;申办奥运会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工作,而是一条连接世界人民的纽带。
例2, 我是一个自尊的人。因为自强,所以自尊。我懂得尊严,懂得荣辱,所以我要力争上游,奋力争先,但同时也让我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这样我总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少了一份激情,缺了一份创新。
这种模仿,就是解决如何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学生表述观点,不是易空泛,就是易模糊。他们认为含蓄是美,因而写的文章让别人看起来却是不知所云。教学中,就要要求学生在表述观点时干净利落,明确清楚,不拖泥带水。可以给学生一些好的语言形式,比如:
例1:我认为……,不是因为……,而是因为……;
例2:无论……只要是……他就……(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已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例3:我认为……,因为……,所以……;
例4:××认为……,所以……。而我认为……因为……(卢梭认为寓言会反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钱钟书《读<伊索寓言>》)
这种语言形式,课文中就有很多,教师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四
综合性的模仿,如:
例1, 一朵鲜花不能打扮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例2, 气球:不脚踏实地的,难掩内心的空虚。
笔:道出了世间之万物,却一生被别人握在手里。
例3, 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峰顶的雪莲只有那不畏艰险、不断攀登的人才能采得到。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终将毫无所得。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恒心。
例4, 雄鹰能够搏击长空、翱翔万里,是因为它在展翅前就有求索天空的雄心;春笋能够钻开岩壳茁壮成长,是因为它在黑暗中就有求索光明的壮志。人类伟大的奥秘就在于不断地求索。
这种形式是将前面的具体化的模仿和概念化的模仿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思想,我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在此,只抛砖引玉吧。
上述文字只是我的一点粗陋的理解,分类还有不合理、不确切的地方,请各位方家指教。
标签:
教学论文
言之无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导演、演员、好戏与“师、学生、好课(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苏轼与梅(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