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016  
标签:教学论文
转变观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中心稿)
南安市诗山中学   洪培欣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书,如果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是创新。而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由注重“教什么”转变为注重“练什么”;由注重指导学生“读懂”转变为指导学生“会读”;由注重教师的“成功感”转变为注重学生的“成功感”,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获益终生。

那么,如何实现三个“转变”,下面将探讨实现三个转变的具体做法。

一、努力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丰富学生的心灵

陈至立曾指出:“语文本来是最富有浪漫和创造力”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看学生对语文能力的操练与运用,应强调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以心解心,以意会意,不能受《教参》机械、保守的阐释制约,而应不落窠臼,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中的艺术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内核,还学生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的教学内容。选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凝聚着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悟、个性和情感,展现不同人物不同的人格特征和人性魅力,作者往往立体地、多角度地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个性,因而不能用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的观念去阐释人物。“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把教参的说法强加给学生无疑是不恰当的,而应是诱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教参把她定性为“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主题归结为“尖锐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其实她不满现状,勇敢诚实,抗拒艰难的坚忍和毅力,对人生命运的感悟等被教参视而不见,学生也就很难从这个人物形象中感受人物的魅力和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

了对文学的感觉,失去了丰富的情感,失去了对作品中人物美的具体感受。足见,教学此文,重点不在讲,而在“导”,启发学生“悟”,并从中享受文学作品的美,使自己心灵不断升

华。    

二、课堂教学,听、说、读、写是基本任务

    语文科作为基础性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听得懂、说得明,读懂会读,能运用祖国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是语文科设科的根据,语文教育是依据教学大纲,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活动,通过教学及语文活动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思维指语言和思维密切配合,起到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本质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有三个层次:一是理解语言的能力,二是品味语言的能力,三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本身没有情感,但是却可以用来表达、交流思想,寄托人们的感情世界,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因此,课堂教学,教师重在诱导,启发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如何表情达意,作家如何通过语言这个工具寄托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众多的人生感悟,咀嚼品味不同作家如何采用不同的语言、句式、风格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通过不断地活动晶评,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尝试,以期达到创新运用,教学的出发点在“知”(理解),终点在“行”(运用),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三、把成功创新,发挥主体性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导”——即领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则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越好,也只有如此,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首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点发言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甚至错误的意见。其次,要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师不应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应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教师的点拨,或发现了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或学会了新的有用的方法,或回答出一个难度较大的提问,或新的见解得到教师的肯定,或产生从未有过的美的感受等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我们的课堂只有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功的感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如果学生发现教师讲的全是教参中自己可以读懂的东西就会兴味索然。

    因此,可以这样说,成功是创新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功,帮助学生尝试成功,在成功中充满自信心,喜悦地去再创造新的成功,唯有创新,才能成功,以创新去取得成功,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的的。当然“成功感”不是盲目夸奖或随意降低难,而应符合韦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复杂的劳动,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满愉快而不茫然苦度,以学生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读懂到“会读”,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否则素质教育,创新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

                                                        2001年8月

标签:教学论文 转变观念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