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396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语文备考的冷与热(网友来稿)
临桂中学  刘嘉德

    全面复习,突出重点,反复训练,抓好热点,这是高考备考的一般原则,也是切实可行的操作要领,身处一线的师生对此并不陌生,至于什么是“重点”“热点”,什么是“一般”“冷僻”却有不同的理解:也许众所周知的“重点”“热点”因大家的全力以赴而胶着,最后成为获取相对分数的冷点;而普遍承认的“一般”“冷僻”之处却可以突出奇兵,最后成为获取相对分数的热点。

    现根据2002年备考体会及2003年备考设想简单谈谈我们对备考中“冷”与“热”的理解。

一、“冷”题海战术“热”课本

要求心中有“高考”二字,但并不是心中只剩“高考”二字,如果在复习时,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讲哪些是高考要考的内容,甚至高一高二开始讲课始终不离高考,那只能让人心生厌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是最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一直要贯穿到高三结束,其实,如今的应试能力就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之上的。只着眼于短期效应搞题海战术而忽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就会欲速则不达,难以取得高考好成绩,而语文课本恰恰具有选例典型,知识介绍全面,训练系统等特点,这正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所需要的。可以作这样的假设:语文课本如果可以冷处理,我们何不从高一开始做高考题!2003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这套教材讲究人文性、艺术性,众多篇目都是备考的蓝本。

二、“冷”猜题押宝“热”趋向

是有不少人喜欢寻找高考“捷径”的,总希望不费什么力气就拿高分,因此,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老在琢磨考哪一题哪一题,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试想,汉语言那么丰富,生活那么多彩,高考题又那么灵活,猜题押宝能行吗?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不可捉摸,无章可循,大凡经验丰富的高三语文教师,对每年的高考命题方向都能心中有数。他们的这种功夫来自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透彻研究。此外,各种考试刊物上的命题试题研究文章,大多是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从中也可揣摩出一些试题改革的趋向。

三“冷”堆资料“热”选择

现在的复习资料那真叫铺天盖地,学生又多以为资料越多越好,殊不知,有不少资料互相抄袭,粗制滥造,错漏百出,而且常常是一种资料一个说法,弄得学生穷于应付,无所适从。

这就要求老师在资料的选择上付出一份热心,认真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作为复习蓝本:1、质量有保证的;2、资料不宜一味厚实,因为它往往是堆积了历年高考试题和无数摸拟练习题,学生用这种资料,很有可能又跳入“题海”;3、资料对语文各个知识点的介绍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点拨要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以上是2002年备考体会,下面再谈谈2003年备考设想。

    2003年的《考试说明》自然是备考的重要依据,但反复研究2002年的考试说明与当年的高考题目就可以发现,2002年考试说明中许多曾明确表明不作为考试内容的“点”在2002年的试题中或显性或隐性地出现了,因此,我们在2003年的备考过程中除抓全面之外,需要把一些“冷”点作“热”处理。

一、“热”化语法分析训练

新的“教学大纲”淡化了语法教学,《考试说明》基本不提语法,因此,许多教师在初高中教学中也淡化甚至不进行语法教学,在高考备考中也是蜻蜓点水,致使许多学生基本的语法知识欠缺、对错句病句既无法准确判断,更谈不上修改。

实际上一份试卷中的病句题,短文修改题仿写题都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如2002年全国卷第23题,“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夹在两个独立句的中间,没有任何附着,它自己显然是个名词性短语,不是一个句子,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填补起缺失的成份而使语句搭配连贯。再如第24题中有“短语格式协调一致”的要求,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什么叫短语格式,用哪一种格式做基准同化另三句话,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必备的语法分析能力就会损失惨重。

二、“热”化文化常识教学

2002年《考试说明》,没有对文化常识作必考的要求,然而在2002年的试题中涉及有9分之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002年全国卷第11题对“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结发”的解释,从表面上看是词的解释,实际上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常识内涵。“结发”是说古代男子从成年时开始束发,所以把初成年、年轻时称为“结发”。第17题诗歌鉴赏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知道“折柳赠别”的文化内涵,“柳”与“留”谐音双关,有惜别怀远之意,问题便很容易解答了。

显然,文化常识在2002年全国试卷中隐性地出现了,蕴含在试题相应的地方,只是对能力的要求更高而已。

三、“热”化诗意化仿写

仔细把握2002年全国卷第25题仿写的例子,“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从单个句子看,仿写的比喻句并不比前几年难,然而,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品味,就不单是一个仿写的例子,而是一首意境相当优美、想像比较奇特的新诗,与其说是修辞仿写题,不如说是仿写一首新诗,2002年《考试说明》规定不在选择题中考现代诗歌,而命题者却在仿写中变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因此,在2003年的备考中,我们的思维应尽快转轨,在仿写题的备考训练过程中,“热”化仿写训练与新诗理解的对接。

四“热”化作文的审题训练

自从话题作文不在审题方面为难学生的思想萌生之后,确实给高考作文命题的沉寂局面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然而,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质疑,认为话题作文不利于思维的训练,不利于选拔人才,顺应这种呼声,2002年的高考题已融入了审题的思想,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话题作文审题的深刻反思。

2002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为什么定为“心灵的选择”而不是“选择”,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的“苦心”:作文一定要圈定在“心灵”的内圈选择,“在选择的时候,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思想的参与,精神的指引;都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选择”(命题者语)”。

话题作文从1998年开始朦胧地引进,到1999年明确地提出,2002年进一步完善,历时5年的发展,日臻完美,它回避了话题作文的弊端,又引进审题的机制,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应“热”化话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作者邮箱: Liujd@263.net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关于高考语文文学作品解题(现代文阅读)(网友来稿)
下一篇:汉语阅读障碍现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