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2040  
标签:教学论文
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
            中国教育报     2003-04-21     李植 李燕 

 

  一、教研工作面临挑战 

  教研室是中国教育的特有机构。许多年来,教研员们大多习惯了面对几十、几百位老师讲解教材、大纲,心中不免得意、唯我;习惯了听老师讲课,把我们的想法给予老师;习惯了奔波于几十、甚至上百所学校;习惯了在办公室伏案,勾画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学……教研室在课程改革中做什么、怎样做,是每一个教研人应该思考的。 

  面对新的课程,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研工作:我们已有的习惯能否适合于课程改革,有利于课程改革呢?新课程的课堂是开放的,资源极大丰富,闭门造车能给教师们引路吗?能给教师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吗?教材、大纲的文本研究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少学习的资源?“我讲你听”的教研方式能解决生动的教学问题吗?新课程高扬人文精神,“以人的发展为本”。学生要发展,教师要发展,难道我们教研员不要发展吗? 

  在课程改革中,太多的习惯失衡了。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欣喜地看到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说挑战,是因为我们已有的教学思想、经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可以说我们是和教师们同时接触、感受新课程的,或者说是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说机遇,课程改革为教研室、为教研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教研室以及教研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是理论者和教师间的桥梁。教研员观察思考问题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践层面。教研员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才能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得以贯彻。教研员要发展,而且应当优先、超前地发展。只有教研员发展了,才能推动区域的课程改革,才能将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教研员如何和教师们互动发展?教研方式如何促进新课程的实施?“重建教研文化”的命题,历史地摆在各级教研室、各位教研员的面前。 

  二、教研文化重建的诠释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课程实验研究必然要经历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的思辩与碰撞,才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进而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技能,实现课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价值。 

  教研也就不仅是教学研究工作,里面应包含深刻的人文内涵。我们需要研究课程,更需要理解、研究教师。课程本身就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载体。教研工作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唤醒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建立丰富、生动、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倾听、理解、协商、研讨,鼓励、认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富有个性的做法和创造;建立教研员与教师的平等协作互动的关系;在教研员的自我反思中,获得自我的专业发展。我们的教研工作从没有像现在更关注人——教师、学生了。 

  重建教研文化,就是教研的内容要有效地解决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为课程的建设提供实据;教研的工作模式、运行机制要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推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使教研员自身获得专业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 

  教研员要为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思想、信息、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为提供好服务,教研员要做学习的先行者、理念的传播者、积极的探索者、不倦的思考者、资源的开发者。 

  三、建立教学、研究、科研一体的工作模式 

  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研究如何以人为本,不仅要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而且要研究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第九部分“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我们把握住改革实践的关键要素“人”,从而制定了在课程改革中《河西区教研室的工作职责》。其基本内容是:教研的内容、形式都要有效地帮助教师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作用于学生身上。同时,用科研提升教研,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研究课程改革,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建立教学、研究、科研一体的工作模式。 

  1.教研的内容:课程 

  课程教研就是要研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可提升为教师和教研员确立的科研课题。例如:教师做学生入学情况的调查,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教研员做区域的分析和总结,提供学生的常态和教学策略等;教学中如何操作,体现课程思想;《课程标准》中哪些标准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哪些不符合?例举出实据;可以怎样修订《课程标准》或教材;开发了哪些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怎样做,如何评价学生的终结发展水平…… 

  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预设研究和生成研究相结合。我们可以运用教师访问卡、教研员和教师课后交流、教学反思和札记、听课后做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问题针对性强、研究的成果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的快乐,能充分调动教师课程研究的主动性、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2.教研的形式:互动 

  由单一的讲座的形式丰富为对话、参与、沙龙、论坛等多样式。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互动,教研员做研究的首席。互动的教研形式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每次教研活动,教师们不再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研究者。他们总是在思考着、反思着。教师在教研中是否积极发言列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 

  3.教研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展开全文阅读
  教研资源包括人和物。人的方面:教研为教师提供平台。教研员不断发现、收集、吸纳、推广教师们创造出来的生动、鲜活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富有个性的思想,让教师们能互相鼓励、互相说服、互相学习,甚至让教师们走上讲坛。物的方面:教研室收集、征集课程改革的信息、课程实施的资料。建立信息库、案例库、工具库,给教学实施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 

  4.教研的途径:三级 

  三级:区级、校级、片级。以校为基础,以区、片为平台。 

  区级教研:以新课程改革任务驱动,以问题为中心;教研员由单纯的指导者转向参与者、研究的带头者,寓指导于共同的反思中;培训贯穿实验研究的全程;共性中突出个性;一般中突出特殊;整体中重视小组和个体;总目标下设计阶段目标。 

  片级教研:确立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建立、履行《基地校工作公约》,由基地校的骨干教师组织周边学校教师定期活动,教研员做旁听者、信息搜集者,学校和教研室共同管理。 

  校级教研:以校本培训为主。研究内容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有针对性;活动方式多样;定期区里组织校级教研观摩活动;教研室予以教研组长的培训,为学校培训提供思想、技术支持;教研工作的调研和情况分析。(作者单位: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 

标签:教学论文 课程改革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尊重,比热爱更重要(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班主任:从班级管理者到指导者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