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阅读:2075
标签:
作品赏析
数字入诗鉴赏例谈(网友来稿)
(文继炬 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 邮编 415600)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用入诗歌中,却含情带意,摇曳生姿。现摘取几例简要加以欣赏。
1、创造背景,突出主体形象
数字入诗或者为主体的活动创造背景,或者显示主体的生存处境,都能形成反差的效果,起到突出主体形象的作用。
①“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这首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沿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时的作品。“天地一沙鸥”是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这无边的天地愈发显出那只沙鸥的孤苦伶仃,飘摇无依,背景与主体的鲜明反差更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内心颠连无告的苦况。
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不畏风寒、坚韧顽强、孤高自许、傲视尘俗的渔翁形象,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千山”“万径”描绘了一个空廓寥落的茫茫雪原,这样的寂灭沉默,凸显了“舟”“翁”之“孤”之“独”,强化了主人公凛然不可侵犯的强大的生命意志与激情。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这首咏秋诗,一反常人悲秋的老调,写得清新健朗,气格不凡。使秋别开生面的是那一只振翅高举排云而上的鹤,在那高远辽阔的秋空中,这只鹤是孤独的,但它却意态奋发,斗志昂扬,矫健凌厉,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表现出令人赞佩的精神之美。它是作者的化身,也是所有不屈于环境的志士的化身。
④“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这是写“早梅”的一首名诗,“一枝开”可谓点睛之笔。在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中,梅花早已凌寒独放,清丽喜人。“一枝”不但言其早于众花开放,而且也早于其他梅花开放,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它的清高孤傲、坚毅顽强的特点,写出了诗人满心的惊喜和倾慕。
2、伸展想象,尽夸张之能事
数字用来指称事物,如果超越了现实生活的限制,则具有夸张的效果,能够极好地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这首诗开首二句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喷发,骇人心目。白发怎能有“三千丈”?简直匪夷所思。但是读到下句,方才明白,因愁而生白发,这白发使无形之愁有形化,仿佛可触可感,而且这“三千丈”之白发将愁强化到如此的浓烈深重,使人深切地感到韶华流逝在诗人身上与心灵刻下的烙印。
②“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之美,美在它的不可阻挡的气势,美在它的壮丽飞动的气象。这种美,由“飞”字与“直下”二字表现,更由“三千尺”这夸张之语加以具象化,才有“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想落天外、惊心动魄之语。通过这样浪漫的创造,读者面前就出现了一幅神奇宏丽的画面——巍巍香庐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好象从云端喷涌而出,凌空飞落,响彻九霄……
③“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刘皂〈〈长门怨〉〉)
这是一首宫怨诗。秋雨之夜,冷寂凄清,长门宫里失宠的女子愁苦万端,和雨无眠,抚今追夕,不禁泪如雨下。千行万行的泪水当然是夸张,但与君恩已断相对照,鲜明地表现了一个幽禁深宫、愁怨满怀、终日以泪洗面的失宠妃嫔的形象,也暴露出了皇帝的薄恩寡情。
3、言近意远,得虚实之趣味
数字用于写景状物,既能尽显景物之特征,又能留下含蕴无尽的空间,惹人遐想。
①“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张祜《题金陵渡》)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的一首小诗。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观赏江景,斜月微光里潮水回落,正是将晓未晓之时。“一宿”表时间之长,也暗示诗人彻夜难眠,为羁旅愁意所苦。“两三星火”不仅仅指亮光稀少,而且还说明诗人是举目远望:烟笼寒水的背景之上,星星点点的,看不分明,不知是渔火还是灯光,点缀在夜月朦胧的江面上,显得那样潇洒空灵,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意绪。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反驳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故而非“千里”之泛称无以表江南大地的明丽广阔,非“四百八十”之泛指无以表寺宇的繁多重深,这样红绿、山水、村郭、晴雨、动静、声色相衬,虚实相映,既给人江南如诗如画的现实美感,又给人朦胧迷离的历史深邃感。
4、关连时空,写人生之苦乐
诗歌运用数字,能够将不同时空的情事勾连,从时空的纵横跨度展现人生的悲欢苦乐,容纳丰富的生活与时代内涵。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前边两联描写秋景——峡江高处,急风怒号,猿猴哀鸣,水清沙白,孤鸟回旋,落木萧萧,大江滚滚——可谓状物精工,气象万千。面对这恢廓苍凉的秋景,诗人不禁感从中来,悲不能胜。“万里”写空间之阔远,突出漂泊天涯、离家日远的孤寂,“百年”状人生之短暂,强化年至暮景,多愁多病的悲苦,时空交错,写尽了杜甫艰难潦倒、晚景凄凉的苦难人生。
展开全文阅读
②“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二首(其一)》)
这首诗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句句用数目字来表达宫女繁复的哀怨之情。“三千里”从空间着眼,写宫女离家之远,表现其深浓的恋乡情结;“二十年”从时间下笔,写宫女入宫之久,表现其在森严的皇宫虚度二十年,无异于活着的死人;两句诗绾结时空,反映了宫女少小离家,闭锁深宫,失去幸福、自由、青春的悲惨事实。后两句以“一声”和“双泪”对举,直截了当地让宫女迸发内心积郁以久的无尽痛苦哀怨,这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无声抗议,“不是思君是恨君”(刘皂),深刻地暴露了皇帝的荒淫与罪恶。
③“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无名氏《杂诗》)
这首诗以西北边地为背景,抒写旅客他乡的愁情。荒寒的无定河流域和古老的赫连台组成莽莽苍苍的背景,薄暮时分,角声悲鸣,触动游子深重的羁旅之情。“千余里”从空间角度交代故乡的遥远,回归的艰难,“一夕”状时间的短暂,秋风的无情,仿佛在这凄清、萧飒的秋夜寒风中白发疾速生长,不可阻遏。正如伍子胥过昭关,不是愁情浓重到无以复加,又怎能发生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
④“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题黄几复》)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黄几复少年交游,感情深笃,但多年分别,南北乖隔,只能托雁传书,不料连雁儿都以无能为力而谢绝帮忙。颔联是有名的句子,“一杯酒”虽是平常字眼,却关连当日友朋京城相聚的轻松快意,与“桃李春风”组合,写尽了阳春烟霞之景,少年得意之态;“十年灯”写两人分离之久,漂泊之苦,再现险恶江湖、夜雨孤灯、深宵不寐的情景,表达出相互间阻绝不断的浓浓思念与牵挂
⑤“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这一首即景小诗,写出了诗人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感受的轻松愉快。“两个”写黄鹂的成双成对,在嫩黄翠柳中相向和鸣的热闹景象;“一行”状白鹭的直上青天、轻捷优美的姿态;“西岭”之“千秋雪”终年不化,“东吴”之“万里船”畅行无阻,一言时间之久,一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现出舒畅的心情、开阔的胸怀。
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这首流传极广的诗是李白因永王嶙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遇赦放还,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时的作品,此诗抒写了这种喜悦畅快的心情。“千里”之广远与“一日”短暂形成悬殊对比,突出“还”家的痛快淋漓,神思飞扬。
5、打破常规,寓情味于无理之中
诗歌有时破除旧套,不合规范,却于无理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趣味,前边提到的运用数字制造夸张效果即是如此。这里再谈一则运用数字创造无理之趣的例子。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这首诗明为忆“扬州”,实为忆扬州之人。前两句写当日别离情景,“萧娘”“桃叶”称代所思之人,一“难”一“易”相对而出,将离别时反复留连、难舍难分的情景写得动人心魄。当日的愁眉、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在绵长的时光之流中化作今日独处的无穷思念,偏偏这明月不解离愁,无动于衷,又来缠绕离人,真是“无赖”之至。用“无赖”说“明月”即是奇幻语,诗人还要以“三分”再作“无理”之谈,月光普照,遍及大地,怎可能会偏爱一方呢?而诗人却偏说成是扬州独得二分月光,“明月千里寄相思”,仿佛是这一团“无赖”的明月将诗人浓烈的相思之情、无可奈何之思锁定在了扬州。
“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有它的渊源和影响。谢灵运曾经有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苏轼有词《水龙吟·和章质夫》:“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首词中以数目字说春色,将遍地春色细细切分,不可以常理论,其艺术效果同样是惊人的。
作者邮箱: @wejij.net.603
标签:
作品赏析
数字入诗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生命,因为忧伤而美丽——对“雪夜访戴”的一种解读(网友来稿)
下一篇:
知人论世 连类比较 巧解诗歌鉴赏题(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