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67  
标签:教学论文
抓住课眼,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中心稿)
                             龙虎臣

    戏有戏眼,文有文眼。“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因而一堂课也应当有它闪亮的眼睛,不妨称之为“课眼”。抓住课眼,有利于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第一,课眼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开头,必然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堂课的开头都要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新知。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关键是如何选择和把握住导入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便是这节课的课眼。

        切入点可以是课文中的片断。有些文章具有故事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文中趣味性强的故事作为一堂课的切入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死海不死》一文,一开始,我把文中的传说讲给学生听:“罗马元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海边,下令把俘虏来的奴隶统统投入死海,可是一个也没有淹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死海不死》,揭开这个谜。”

        切入点也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内容。于漪老师在执教《春》时,开篇就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杜甫有一首绝句写道(师生齐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写道(师生齐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这种日子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又是一幅什么样子呢?”于老师选用两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古诗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了课文。

        第二,课眼是抓住学生探求新知的着眼点

        要想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学生自始自终都能主动地与老师配合,积极探求新知,就必须时时注意抓住学生,要抓住学生,就必须找准课眼,抓住课眼。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擒贼要擒王。同样,一篇文章也有关键部位,即“文眼”,也就是“课眼”,这更是我们组织教学的着眼点。有的着眼点在题目,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抓住“珍贵”这一文眼,分析珍贵的含义,提出:为什么珍贵?这是否只是一件衬衫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弄清全文。

        有的着眼点在文章的线索,如《荔枝蜜》,其线索是“厌、爱、赞、变”。可以讨论:表现这些变化的词语句子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由此联想到了什么?这样步步深入,层层设疑,紧紧抓住学生,便会使之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中不断探求新知。

        有的着眼点在文章的伏笔和悬念上,如《驿路梨花》,文章中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便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如果我们紧紧抓住这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就会时时抓住学生,层层解开疑团,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课眼是情感共鸣掀起高潮的兴奋点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既是流动的,其前后的流势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或山环水转,突兀显现;或波涛汹涌,雷霆万钧……创造性思维的浪花跳跃、奔腾、四溅,并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便是一堂课的高潮。形成高潮必然有一个兴奋点,这个兴奋点自然是一堂课的课眼。

        有的课文,本身的情节就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如《鸿门宴》,文中故事刀光剑影,惊心动魄,尤其是“樊哙闯帐”一节更是扣人心弦。教师只要借助语言音色、神态表演、动作模拟等,就能在课堂里掀起层层波澜,潮涌难退。

        第四,课眼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聚焦点

        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重点体现的,而教学难点往往是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重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是统一的,而课眼往往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聚焦点。那么教学中应如何确立重点,发现难点,抓住这个聚焦点呢?特级教师宁鸿彬认为:凡是课文中信息特别丰富、写法独具特点而又与年级教学要求相应,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部分应作为重点。重点中难以掌握的便是教学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对于那些与落实重点无太大关系的难点可略而不谈,而对那些与重点紧密相关的难点则应紧紧抓住,用相当大的力量加以突破,以确保重点内容的落实。宁鸿彬老师在处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重点难点时独具匠心:他指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前两段,其余各段虽有不少难点,但与重点关系不大,便从略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藤野先生》的一条暗线,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个聚焦点,才能抓住课眼,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样的聚焦点很多,如:《白杨礼赞》中象征意义的揭示和理解;《竞选州长》和《我的叔叔于勒》中揭露的资本主义假民主和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与我国现实社会中某些丑恶现象的本质区别;《听潮》中对“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创造出一种贮满诗意的美的意境”的感悟与理解等等。

        总之,“课眼”不论是一个巧妙的开头,还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不论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还是课文固有的精彩片段;不论是掀起高潮的兴奋点,还是课文的重难点,都是教师对教材理解认识的升华,是教师教学实践的艺术体现。“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正所谓“挈领而顿,百皱皆顺”,从而有效地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E)

标签:教学论文 抓住课眼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代诗歌鉴赏
下一篇:解开花季情结 跳出爱的误区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