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3604  
标签: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中心稿)
                        孝泉中学 彭鉴

新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我认为,其核心应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而转变的关键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笔者就从事的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感受。

 一.发挥教师特长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拥有并善于发挥特长的教师容易赢得学生的敬佩、爱戴,也就容易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也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一种特长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有的教师善于煽情,那就充分地引导学生与你一起随课文的内容而喜,而怒,而哀,而乐;有的教师擅长写作,那就不妨常常下下水,多多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大作,你优美的文笔,精妙的构思,细腻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定会激起学生的赞叹而跃跃欲试;有的教师板书设计匠心独运,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直观,甚至有较强的审美价值,你就一定要利用它来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有的教师善于言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在你身上就闪烁着耀眼的语言艺术买魅力,怎不引起学生“心向往之”。有好几位学生都对我谈起过:这个老师有趣,我们就愿意学。应该说,教师自身的这些特长,就是有趣的地方,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任何一个教师都是一位演员,谁在三尺讲台上表演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他就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精彩绝伦出其不意的课堂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质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每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应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而且要做到堂堂要新,要让学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安排设计,故事、歌谣、音乐、游戏、幻灯等等都可随机使用。例如,教学林觉民《与妻书》,就讲一讲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并借用他们的书信导入;教学《孔雀东南飞》,就讲一讲梁山伯与祝英台或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教学《雨中登泰山》,先讲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及其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提问学生有关五岳知识引出泰山,进而又介绍杜甫《望岳》诗,点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入正文;教学《谭嗣同》,也可先由他的《狱中题壁》谈起;教学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先引余光中《乡愁》,介绍台湾诗人的“乡愁”情结;教学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可以先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教学“成语的识记与应用”复习课时,可先来一段“成语联珠”的游戏;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时,可首先开展对描写“月”的诗句归类游戏;教学《别了,司徒雷登》,先在黑板上写上《别了,李登辉》,联系相类时事导入。总之,导入可千变万化,但都不离其宗,即激情激趣激学。

    三.援引其他艺术进入语文教学

    一般的文学作品教学,常常就是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来达到教学目的。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因为文学所凭据的语言不过是传达思想感情,塑造形象的符号,而非客观事物本身,因而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因此单靠语文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将文学之美传授给学生,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必需打破单一的口授常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情况。我国古代早就认为“诗、书、乐、画本是一体”,一幅泼墨写意山水画必配以诗词,诗画相映成趣,一首词作也是入韵能歌的。文艺本是一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让其他艺术走进课堂。

   (一)援引音乐

    1、以“乐”衬文。文学审美遵循“先入后出”的原则。启发学生“入文”的方法也多,采用背景音乐是颇为有效的一法。特别是对抒情散文而言,若能恰到好处地配以情调一致的背景音乐,学生很快便会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与作者同悲同喜,从而也就对作品的主题、情感理解得更深一些。例如,教授朱自清《荷塘月色》,便选用一首恬静柔美略感伤色彩的吉他独奏《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很快便随乐声和朗读声沉浸到亦真亦幻的朦胧月夜中去。教授《孔雀东南飞》便选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哀转凄惋的乐声里去体会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不幸。

    2、以乐“赏”文。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音乐作品都是以文学作品作为蓝本而创作的,音乐作品本身即是对文学作品内在意蕴的阐释,因此,如果在学习完文学作品之后,再听一听相关的音乐作品,那么,对于文学作品的内涵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入细致。比如,教授白居易《琵琶行》就可以听听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教授《木兰辞》,也可以听听琵琶协奏曲《花木兰》。

   (二)援引绘画、雕塑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疆化的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毫无兴趣可言,“创新”被提到了最前沿,要创新,首先要让学生有新刺激、新兴趣。我们就可以援引绘画雕塑作品来给学生新刺激。比如说训练人物描写,把罗中立的著名画作《父亲》搬进课堂,把“大卫”雕像搬进课堂,从“平面”到“立体”给学生的新奇感受,这样,就不愁学生没写的了。绘画和塑雕都是凝固的瞬间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一幅《蒙娜丽莎》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她的微笑,着重描写她的微笑,她为什么笑,她心里此时此刻想些什么,学生的兴趣这时也被激起,开始浮想联翩,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展开全文阅读
   (三)援引书法、电影

   “字如其人”,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其与众不同的情操和个性,这与众不同的情操和个性正是他的风格,这种风格同时也浸润在他的文学作品之中,因而不妨在教学时把某些书法作品引入课堂,一则激发学生兴趣,二则又能透过他的书法作品的风格来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比如教授王羲之《兰亭集序》,则可以介绍他的这一“天下第一行书”,体会它的“蛟若游龙,飘若浮云”,体会王羲之的潇洒俊逸;教授苏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可以介绍他的《苏州寒山寺帖》,体会苏词的豪放风格。

    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也可以引入教学,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对文学原著的主题作了适当的理解和阐释,把电影引入教学,除了能激发学生兴趣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原著的蕴味。比如,教授鲁迅《阿Q正传》就可以在电教室边看VCD影片边讨论分析,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投入到阿Q的人物悲喜命运之中;教授《木兰辞》就可以观看美国动画大片《花木兰》;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也可以把《红楼梦》观看一下。

    总而言之,援引其他艺术进入语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使学生的情操也得到艺术的熏陶,使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语文大环境的营造

   “环境造人”,勿庸置疑。以上三点,主要是课堂内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重课堂外语文大环境的营造,形成一种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语文大环境的营造,可以有以下途径:

   (一)全校范围内提倡讲普通话。教师首先要带头用普通话,不仅在讲课时用,下课时也应该用。同时要求学生也必须说普通话,无论是在上课时,还是平时生活中。还可以定期组织诗歌朗诵赛、辩论赛等比赛来推动形成都讲普通话的氛围。

   (二)组办校园文学社团、文学刊物。可以组办诗社、演剧社等文学社团。各社团有自己的刊物,演剧社可定时汇报演出。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使其在语文自由空间里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

   (三)组织各类比赛,激发其进取心。比如可以举办手抄报比赛、摄影作品赛、绘画剪纸书法作品赛、幻灯片制作赛、年度作文赛等等。

    以上是我在具体的新课改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打造一片新天地!

标签: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的父亲(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质疑“奇服”的描写是比喻手法(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