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062  
标签:教学论文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中心稿)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中学   邱龙涛

      一、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弊端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共享性、生产性和无限性为特征的知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催促教育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要创新。信息可以在传播中得到,而创新则需要在反思中获得;语文教育内容、手段的创新,更需要我们加强反思。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字,不重思想文化;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素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答题,讲题,唯考是图。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美育被抹杀了,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视野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在基础教学的工具学科,它在高中阶段应该给学生一个对祖国语言的基本的使用的能力,对祖国的文化能够进行欣赏和阐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的语文教学的形状实在是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二.高中语文是

      经过许多年的争论,现在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已经大致一致了,语文教学既具有工具性特征,又具有人文性特征,其立足点在成“人”教育,发展个性,养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应该是多数人的共识,也可视为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一个较为科学的界定,是广大理论工作者与语文教师在反复认识和实践中达成的,已经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可视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总结,这就是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又是载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我认为,仅仅如此理解是非常不够的,还有去研究语文教学在各个年级阶段的教学的目的,在每个年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让教师教得具体,也让学生学得明白。

      我认为,语文教学在肯定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共存关系的同时,还要研究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什么时候,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能使语文教学科学化。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能够让学生把文字激活,使死的文字变成活的思想、观点、形象、意境。也就是说,高中级段的语文教学,教师依据教学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特点,自己学习,独立感受、品味、鉴赏,强调体验的个人色彩、个性特征和自我评价,自觉地内化知识,提升精神境界。运用语言为载体,充分理解文本所传递的基本信息,以人文性为主。在充分运用语言的认知作用,认识语言的形式作用、语言的表达作用和语言的思维作用的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情感、审美教育。

      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往往把人文性理解为人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的改造和自然和平共存的总和。但是在文学领域,人文性往往表现在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激励状况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学习语文往往更注重情感激励和审美努力的提高。我们和学生学习一些作品,都要和人文性结合在一起。当然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还有许多字词要学习。但是却不是最主要的了。他们对一般的文章能够进行自主阅读。但是在浅层次上。他们如果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般自己能够把文字问题解决。我们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他们的人文性提高。让他们从字面上进入文章里面,去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内容一般是先从总体上面把握。然后再进入分析阶段,去分析文章的细节内涵,没有这个过程就永远是模糊地理解文章。最后应该进入再从整体上去理解文章。这个导引过程就是我们要做的一件最主要的工作。

      三、人文性的加强在于激活和形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加强他们的人文性。一个小孩子在小时候,他的自然属性占主导地位,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理解还处在一个非常低微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这种认识水平逐渐上升,他们的社会属性也就随之而加强,人的社会属性占了主导地位。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可否认,高中学生的心理和认识水平还距离社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中学生对自然已经有所认识,对社会已经有所了解,对人生也有了一些思考,高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身心成长的突飞猛进的时期,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样的基础和时期,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以领悟、涵咏、审美、鉴赏为主的文学作品教学。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杰出的散文大师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文学审美课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来进行,才使“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原来只需画挑打叉的纯语言训练,被伴随着审美愉悦的“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所取代。在此,无须死记硬背,只重潜心感悟。那么高中学生学习语文要不要学习语言呢?我们认为还是需要的,而这个学习必须是以运用为目的,以生活为大舞台,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例子,着重是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这个学习不能够靠教师的讲析、灌输去完成,而要靠学生自己反复的阅读、揣摩、体味、理解,一直达到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的程度。只有这样,往后遇到一定的语言文字信号的刺激,才会立刻感受、领悟字词句的深层次含义,体味细微的差别,才会形成语感能力。这样才能够为走上社会或进入高等学校奠定良好的语言阅读和运用能力。现在的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都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如果能够自己独立地整体领悟文学作品,揣摩文字领略情味,以意逆志顿悟蕴藉,那么他就有了相当高的人文知识和素养水平。文字是一些符号,是表现形式,孤立起来看,它是死的东西,在特定的时期和场所,它有特地的表意的功能,有时候它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不可言的美妙的表达效果,要进入这样的情境之中,就必需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要想把这些特定情况下的文字的意思尽可能地多了解和理解,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让学生“死在言下”,要有从语言中去有领悟文字当中所蕴涵的具体的美学含义和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的本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就必须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自己要有基本的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功,还要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有纵观全局,放眼世界的宏观眼光,也有对事物观察细致入微的目光,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形成思想。 


展开全文阅读
      
标签:教学论文 沉浸醲郁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谈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语文教学设计常用的几种方法(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