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4196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谈(教师中心稿)
                  安徽省广德中学    何宏广

      诗歌鉴赏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虽然始于2002年高考,但其题型的新颖,对学生鉴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考察早就为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界所认同。如何搞好诗歌鉴赏的复习教学,一直是广大同仁所关心的问题,笔者今年正好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在诗歌鉴赏复习教学中也有所体会。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作为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鉴赏里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本文尝试从该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浅薄之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背景

      诗歌作为文学作品里的一种,其思想内容必定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结合高考选材的特殊性,笔者试举如下几例加以说明:

      1、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唐代是个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的朝代,故而唐士子均有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渴望,能跻身于仕林,是他们的夙愿,而唐士子选择投身于仕林的方式,除科举考试外,还可以从军或是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这就有了反映军营生活的从军诗、边塞诗及干谒诗,而当一切均未能奏效时,文人只能隐居山林田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于是山水田园诗就应运而生。

      ①希望建立军功的。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②反映边塞生活的。如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献诗以求引荐的。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④描写山水田园的。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迅速地由繁盛转入衰乱,唐诗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感时伤怀、讥讽时政、对人民疾苦表示关心和同情的诗作。杜甫的《兵车行》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现再举刘长卿的《送李录事兄归襄邓》来说明: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晚唐时,唐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败,宦官操纵时局,士大夫党争不休,藩镇对抗朝廷,经济也日益凋弊,时代把一层失望与沮丧的阴影投射在文人及其作品中。文人将诗作题材转向内心,同较为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自我,形成了以李商隐等为代表的意境朦胧迷幻的晚唐风格,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北宋是一个君权高度集中强化的专制制度,文人出路狭窄,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极为密切,北宋文人大都也就只能在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位置上确定自我的角色。北宋文人因此受到严重的束缚,也似乎比唐朝人不关心政治一些,出现了“内转”现象。在“内转”的思想氛围中,文人自觉地收敛起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诗歌创作也变得理性起来。如苏轼《题西林壁》:


展开全文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期间忧国爱国就成为当时诗歌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正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诗人自身经历遭遇

      诗人的创作固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现稍举几例加以说明:

      1、李白的自信与狂放。

      李白早年就接受过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与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愿望,强烈的个性色彩体现,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自信与狂放早已为历代青少年所奉为楷模。

      2、柳永的相思与艳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与歌妓为伍,于是他常为她们填词,这就决定他的作品风格柔弱香软,相思、艳情在其作品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如《雨霖铃》。

      3、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优越,夫唱妇随,甚为相得,其作品内容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即便有一丝愁意,也充其量只能视作闲愁。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后期,随着夫丧与战乱使其南渡,而南渡生活孤苦加之心态已改,这种遭遇使得她此时的心情已与前期判若两人,所写的作品也表现出了满腹愁绪,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

      三、同一作家的多样风格

      古代诗人在各自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与个人生活际遇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作品风格,选具了各具特色的诗歌题材,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辛的豪放、李柳的婉约早已在读者心中扎下了根,但是我们在分析某位诗人的具体某篇诗作时,却不能搬个固定的椅子为该作品对号入座,这是因为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只是某位作家写某种题材的作品多,某种风格占主导地位而已。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1、王维。

      王维是盛唐时期典型的田园山水诗人,但他也有边塞题材的诗作传于世间。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

      征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李白。

      李白的诗歌给人的印象是气势磅礴、豪气冲天,但他也有儿女情长、美妇闺怨的诗作问世,如《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3、李清照。

      李清照一向以“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婉约词为人们所熟知,实际上,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柔弱女子竟也曾发出热血男儿怒目金刚式的咏叹,如《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所以豪放已成为他的作品的主旋律。但他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如《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歌鉴赏是一门大学问,作为高中生,在进行鉴赏时必须具备对某一作品初步感知的能力,而了解了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与个人经历结合的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格,这无疑为之开了个好头。如果本文能对为在诗歌鉴赏的大海里左右徘徊的同学们起一点作用,这也算是笔者的一点安慰了。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知人论世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宋徽宗考题拾趣(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