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2885
标签:
教师随笔
汉语知识-虚词(网友来稿)
白云
副 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分类]按意义分以下几类:
1、表程度
A非常,特别,尤其,极其,十分,格外,分外,过于 B很,最,太,极,顶,挺,怪
C稍,稍微,略微,有点儿,比较,几乎 D更,更加,越,越发
2、表范围:
A都,总,总共,一共 比较 都(表总括,对象在前面)
B只,仅仅,单,单单,光,净,就 只(表限制,对象在后面)
C一律,一概,一齐(归为方式较好),统统
D也,大半
3、表时间频率: 比较 终于(经过较长过程后出现某种结果)
A已,已经,曾,曾经 已经(动作完成)
B刚,刚刚,正,在,正在 刚刚(动作发生在不久前)
C马上,立刻,顿时,赶紧 马上(动作即将发生)
D将,将要,就,就要 将要(动作在不久后发生)
E便,逐渐,渐,早晚,终于 正在(动作在进行中)
F常常,时常,常;时时,往往(按经验,在某种条件下情况)
G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仍,仍然,还是
4、表重复、连续(黄并入表时间频率):屡次,不断,反复,连续,再三,一连,重新,;再,又、还
5、表情貌、方式(黄并为情态):猛然,忽然,公然,贸然,默默,居然(语气更好);大肆,肆意,特意;连忙,赶紧。悄悄,暗暗,亲自,一齐
6、表肯定、否定:
A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必须,准保,的确
B不,不必,不用;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
比较 没有(没)否定的是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 (敌人没有开枪,天还没有太亮)
不 否定的是某种意愿;否定存在着的某种动作或状态(不能抬头,不打骂我们,不好看了)
7、表语气:
A估量语气: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程度更好)难怪
B其他语气:可,却,偏,偏偏;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难道,岂;究竟,到底,
明明,恰恰,只好,不妨,简直,未免,就
补注:1有的副词只有一个意思,如:很,简直,立刻,;有的副词表多种意思:
都 表范围:大家都来。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我就摸。(偏,表语气)
表语气:把大人都逗乐了。 我就有一个名字。(只,表范围)
表程度:他比我还高 就 学了就用 (两事紧相承接)
还 表重复:还要一碗。 十五岁就去了北京(早已发生)
表语气:你还是干部呢? 马上就好 (短时期内发生)
赶紧 表时间 到这儿来,就在这儿。(加强肯定语气)
表情态方式
2、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呈现不同的词性
A白老净怪(副形)B就:有时充当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范围。例:大家就创作进行讨论。
B没有:他没有来—他来了(对应肯定格式不同)他没有书—他有书(动词)(后面是名词)
[语法特点]1、其他虚词配合,前后呼应起关联作用。 2、一般只能做状语,“很,极”可做补语。
例:越做越好;连老师的话他都不听;只有你说,他才听。
3、不单独回答问题(不,没有,也许,可以,有省略)
[辨析要点] 副词不能做定语、谓语、谓语中心。
示例: 一致 形容词,意见 突然 很突然 刚:(刚才的事) 已经:已经的事
一概 副词, 忽然 不能用副词修饰 刚才:能否做定语 过去:过去的事
比较 稍微:轻微的程度 很:较高的程度 极:最高的程度
最:通过比较显示出的最高程度 更:通过比较显示出的较高程度
展开全文阅读
[副词误用]1、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职工。(不明词义)
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把副词当成形容词,偶然)
3、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双重否定用错)
介 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语法特点]1、不能独立成句2、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后面必须跟上一个别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
[语法分类]A表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F表目的:为,为了,为着
B表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 G表比较:比,跟,同,和
C表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 H表排除:除了,除开,除去
D表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跟,同,被,由,叫,让 E表原因:由于,因为
★ 易记诀:自,从,以为,当,按照/ 由于,为了,对于,到/关于,和,跟,把,比,在,被/
除了,同,对,向,往,朝/同,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名、动要记牢。
[各类用例]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 2往北(走) 3沿着河边(散步) 4从早到晚(不闲着)
5给病人(送药) 6依照他的样子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 8为现代化(而奋斗)
补注:1、有的介词可表多种意思。在:在下午。( )在家里。( )在我看来。(对象)
2、常见兼类:在,比,给,由,让,朝,往,用,经过,通过。(看有没有其他动词)
[辨析要点]1、很多介词是从古代汉语的动词虚化而来的;介动区分:介词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不能用肯定否定方式提问;不能+着了过;不能重叠
在 他在家 比 你不要和我比 朝 这房子朝东 向 请向前一点 给 你给我一份报
他在家玩 你比我高 他朝东走 要向前看 你给我买份报
往 往上冲 由 这可由不了你 比 大家比比 为 我为谁 到 火车到站
你往天津 这件事由他负责 你比我高 我为你高兴 他到夜里才睡觉
2、其他:在:我在家。( )我在读书。( )我在家读书。( )
给:他的衣服让什么东西给刮破了。(助词)
比较 对,对于:表涉及的对象;对于只能用于主体对客体怎么样。关于:表涉及的对象的范围。
[介词误用]1、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2、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3、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连 词 把词、短语、句子连接起来,表示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的词。
[分类1]A只连接词、短语的:和,跟,同,与、及,或 。
B只连接分句、句子: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无论,要是,因为,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况且,从而,所以,因此,因而。
C既能连接词、短语,又能连接分句、句子: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
[分类2]按所用位置前后文间的逻辑关系。
A因果:因为,由于,所以,因此 B假设:假如,如果,要是 C让步:虽然,固然,尽管D条件:只有,只要,不论,不管 E并列:和跟同与,以及 F选择:或,或者,还是
G递进:并且,而且 H转折:但是,可是,然而,而
[语法特点]1、可单独用,可与其它连词呼应着用2、常和副词呼应着使用3、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补注:1、和 主要连接名词性成分 语言和感情 表并列 及 用于书面语,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
连动词,有共同状宾 [在教室里]学习和休息 有的前后并重,有的前重后轻
连接形容词,用于书面语 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以及 可连接分句
而,而且: 连接形容词,表并列或递进。(勤劳而勇敢,高而且陡)
并,并且:连接动词 表并列或递进。(继承并发展 坚决拥护并且认真执行)
或 固定格式不用“或者”(或多或少) 而 连接动词和它的状语(为实现四化而奋斗)
或者 表选择 可只用一个,也可用两个或三个 可连接两个动词表顺承(死而无怨)
况且 表递进连词。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在主要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某些理由的句子中。
[练]拉车的方法及他干过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骆驼祥子》 雨来很勇敢,况且也很机智。
2、兼类 A一般说“因为”是连词,“由于,为了”是介词。近年来,由于(连词)……所以/因此;
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句中的“因为”并不连接什么,把它看作介词,组成一个介词结构,放在判断词“是”后作谓语,是比较合适的。
B和跟 跟后面的名、代组成介词结构,修饰动、形,是介。(口)跟,(书)和。
同与 连接同等的成分,组成联合词组,整个作句子成分,是连。和(口),与(书)
例:我和他都去过( )我曾和他去过( )和他一块儿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 )
[析]前后是并列关系,可换位,意思不变的是连词。不是并列关系,前出现状语或出现在句子开头
是介词。有时有歧义我和他讲过这首诗。标准:连接句和句都为连;连接词,并列为连,主从为介。
[练]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其他国家建立 发展外交关系。
C并 语气副词 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或一般人所想的或自己原先所认为的那样,总是用在否定词语前。吃亏不小是真,但并未全军覆没。要加强否定语气不能用“并”而应用“就(是)”,只有当说话人为强调事实真相或实际情况而否定或反驳某种看法时才用。你一定得去!我不去!我并不去!
助 词附在词/短语/句子上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附加意义/语气的词。是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虚词。[分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地)
(动/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啊,呀
叹 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叹词一般不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是种特殊的虚词。位置灵活,可句中、句前、句末,意思不改变。
拟声词 模拟声音的词,嘭,哗啦,哐啷,叮当,轰隆隆等。
作者邮箱: WD2027@mail.china.com
标签:
教师随笔
汉语知识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纪念白求恩》学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
游茅山略记(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