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812  
标签:教师随笔
出考题,还是玩游戏?质疑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吐血推荐)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610

ssdd

 

  高考,是为了有效地考察知识能力从而为国家择优选拔人才,还是命题人跟600万考生及其老师父母所玩的猜题与反猜题的游戏? 

我这个问题,本来应该和今年的高考作文一样,回答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得知本年度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考题之后,我却无法不带着满脑门的官司,痛苦甚至有些愤怒地诘问:出考题,还是玩游戏?! 

请看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名言名句试题: 

1.《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且不说第一小题放着新旧教材甚至小学初中所有教材里头的名篇名句不去考而考查《论语•雍也》,让广大考生望之皱眉避之惟恐不及;也不说考查杜甫的〈登高〉将首颔两组写景联各空一半玩弄掐头去尾的格式手腕;因为第一题可看作三选二里头的陪衬,考生大可以放弃,就当作是出了两道必做题罢;而〈登高〉又是老杜的七律名篇,即使要求全部默写也似乎并不过分,尽管换了一种填法,倒也不会咋舌瞠目。让人不能理解的也是可气又可笑而命题者甚或最得意最引以自豪的,应该是这〈陈情表〉篇中名句的考查。从这道小题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窥见命题者誓与考生为敌而且沾沾自喜自命不凡的大人先生心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是因〈陈情表〉而流传千古的名句,且“茕”字与“孑”字,在写法上又有些特殊,“吊”字在表意和字形上亦有古雅文风,对于这两句,想必有心的师生都作了认真的分析和充分的准备,命题者想必也推知了这一点,于是干脆弃考试说明于不顾,抛历年名句名篇命题手法与脑后,独出心裁,另辟蹊径,给出这最有名的两句,省去考生研究字形之时间与探求词义之辛劳,而留下前面的空白让考生去填写填写那名句的前身。所谓饮水思源,大约就是这个意思?所谓舍本逐末,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样一来,众考生大可以在领会出〈登高〉之后,让〈陈情表〉处也干干净净,好与前面的〈论语〉相映成趣,省得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独自悲凉。少填两句名言,也为考生节约了本就宝贵的时间,使得他们得以留出更多思维空间去构思那更加让人痛苦的作文!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作文。 

题是这么出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先说这第一个注意,好象是降低了要求,放宽了条件:“智子疑邻”的寓言仅是一个饵罢了,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可是话题作文,本来就是靠材料来引出话题的,目的在于引出话题,从来也没有规定过引出话题的材料一定要用到文章中去呀!所以,这个放人一头地的“注意”,不过是命题者卖一个人情而已,实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然而,这个屁还是非放不可,为什么?因为今年作文题出的有水平,有新意,有智慧,有思想——有难度,不如此卖个人情,多少会有点于心不忍。可是这个人情,没人领! 

纵观高考作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候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到九十年代的给材料或给漫画作文,再到99年开始尝试的话题作文,作文的要求越来越少,限制越来越少,好评越来越多,佳作越来越多。这种发展,有利于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兴趣,有利于彰显个性发挥特长,也就有利于高校选拔各种优秀人才。众望所归,都认为今年还将循话题作文的思路走,因为话题作文真正成型应该说是2001年的“诚信”,此前两年属于探索阶段,2002年的“心灵选择”继“诚信”而发展,话题的角度范围都有拓展,而限制与要求明显减少,且逐步降低审题难度。所以,大家才都希望,这种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彰显个性的开放性话题应该持续发展下去,于此很多人提出了“引题式”的构想,就是希望作文题能够更进一步地放开,命题采取辐射的方式,让十八九岁的高中生们人人有话可说,个个能真情流露。 

可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作文却让人失望、伤心乃至愤怒! 

首先,审题增加难度: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面对这个话题,几乎没有考生不是抓耳挠腮思忖万千而不能顿悟的。可能命题者意在增加思维容量,要考查考生独特的透视问题的能力,要考查他们思想的广度、思辩的深度吧?而这个目的,难道非要出一个如此复杂的“XX与XX”的关系的话题来(而且还是“对XX的认知”),才能达到吗?“就是不能让考生看见题目抓起笔来就有的写,就是应该让他们仔细研究认真琢磨一番再缜密行文”,如此悬揣命题者的心思,或许恰合。可是,理想主义的命题者,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际吧,考试时间只有150分钟,也即两个半钟头,两个半钟头里,考生要做字音字形、虚词成语、病句衔接、社科文文言文散文阅读、诗歌新闻和格言等五花八门的试题,这作文,不过是二十几个题目中的一个而已,最多也就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实际上随着语文主观试题的增多,很多考生往往只能有四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写作文。一旦题目不能马上看出眉目来,失去时间的保障,作文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据今天的考场情况,许多考生,在距散场十五分钟提醒时,作文才只刚刚开了一个头,那么,十五分钟之内写就的一篇作文,它的思想含量,语言文采,个性特点,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能不能体现一个考生的真实水平?!莫非我们的作文,只为了选拔那些倚马可待、着手成章、下笔千言的写作神童?即使是真有神童应试,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也应该是在轻松提笔快速选题的情况下才会见微知著妙手成文的吧?在这种试题构成中,主观题一加再加,思维空间一挤再挤,作文题还增加审题难度,不是故意与考生为仇,就是因为眼睛向上不察下情。 


展开全文阅读
再者,作文话题指向单一。表面上一个个启示相连,实际上却只允许有一种答案。经过反复阅读思索,自然考生会分析出这个话题的隐含导向(说隐含其实很明显),考生一定会顺着“正确的认知应当战胜感情的亲疏”这个思路去构思谋篇。于是,写议论文(写议论文的肯定多)便要歌颂一个批判一个;写记叙文则会编出一个个先痛苦矛盾再激烈斗争最后毅然决然的故事来(这样,又成了去年心灵选择的续篇);而其他的各类形式,无论怎样写,主题大约不会有人感越雷池的(根据学生多年应试训练的规律再加上极为有限的时间,他们也很难思索到其他的)。所以,这个话题,不但不能让学生抒发真挚的情感,反而会篇篇都有“伪大”的崇高与理智,原则与真理! 

分析历年高考,只有难易适中的试题最适于选拔,而偏、险、怪的试题,往往会使考生连正常水平也发挥不出来,更不用说超水平了,因而区分度不好。在现如今,一考定局,一张试卷定终生,命题者不着眼社会实际,不从教学本身出发,不设身处地从高中学生的角度考虑,而是高高在上随心所欲号令天下,甚至玩弄自己的小聪明小花招,显摆自己的大智慧大哲学,真是流毒甚深危害甚大! 

要知道,这区区几个小时,薄薄一张试卷,背后,寄寓着600多万莘莘学子,十几年寒窗苦读经冬历夏苦苦拼搏的希冀,很多人甚至以身体健康的损坏为代价!又蕴藏着多少老师多少父母日日夜夜苦心孤诣摸爬滚打的辛劳啊!如果您不能理解我作为一个高三教师的痛苦与愤怒的话,那么,请您去看看走出考场后,那一个个考生疲惫的面容、黯淡的神色甚至伤心的泪水吧,您就会懂得愧疚……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610 

 

标签:教师随笔 出考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几点认识(论坛帖)
下一篇:走出自卑泥淖,还心灵一片蓝天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事例简析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