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高考范文
阅读:609  
标签:高考范文
文化偶像评选:别把两种人搅在一起
  人民日报消息:据说,“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活动的灵感来自于美国,旨在了解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这次大型公众调查活动得到了众多读者和网友的肯定和支持,但对于候选人的资格和评选活动动机等问题,网友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少人认为,像鲁迅等文化名人的当选无可厚非,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无可取代;但一些娱乐明星的当选,却着实令人吃惊。有人发问,这些当选明星中,有谁能像玛丽莲·梦露和奥黛丽·赫本那般不仅深得美国人心,而且享誉全球,历久不衰? 

  有人论断,“中国文化偶像”就是一个文化名人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表现,并在某些方面代表“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的今天,这次“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对比外国同类的评选活动,其实已失去评选的本质意义,反而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看,仅仅接受这个形式,也不失为一种探索。毕竟,它已引起大家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激起一场中国当代文化偶像的争论。 

  概括地说,“文化偶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精英文化偶像”。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无可取代,足以见证中国文化百年历史。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品格足以影响后人。这类偶像注重精神意义的文化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建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精英文化的符号,比如鲁迅、老舍、巴金等文化名人。另一类是“时尚文化偶像”。他们多为媒体一时关注的对象,更多是借助于媒体而走红的人物。时尚文化多是娱乐性的、平面的、感官的、刺激的和消遣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泡沫文化,缺乏文化内涵和精神高度,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建构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文化的浪潮冲击着公众的视觉神经,使时尚“文化偶像”变成了时尚“偶像文化”。“偶像”这个词在追星族里频繁使用着,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许多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的名字、形象、发式、衣着、举止、个性气质和音容笑貌等感性的东西,吸引着成千上万追星族的追随、崇拜和模仿,甚至其绯闻都成了公众和新闻关注的热点。他们的形象和名字占据着许多人的视觉空间、娱乐空间和新闻空间。 

  从人群结构分析,每一类人都有固定的群体、话语方式与崇拜对象。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偶像崇拜,他们选择“文化偶像”的标准和尺度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专家学者选出来的“文化偶像”与一个平民选出来的“文化偶像”是不同的。又比如,一个50岁左右的人选的“文化偶像”与一个中学生选的可能差异很大。这些都为社会学家从社会人群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提供了新的课题。 

  这次文化偶像评选活动,引起的几点反思: 

  首先,评选暴露了时下文化的结构性问题。过多的人关注“时尚文化偶像”,忽视“精英文化偶像”,反映出当代中国文化结构的不健全和缺失现象。 

  在任何时代的不同国度,大众文化和公众永远是多数,精英文化和精英永远是少数。但是,精英比例过少及其文化不占主导,就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当今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加速了大众文化的形成,大众文化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热点,出现另类人群翻倍增长,精英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必然会出现文化的结构性缺失,进而又导致各种社会性问题的出现。 

  其次,文化偶像评选折射出当代文化的危机。“文化偶像”本身代表着一种文化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文化符号。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共享的价值观越来越少,社会因缺乏一种共同对精英文化和文化偶像的认同而失去凝聚力,这是值得反思的。这次评选中,娱乐明星得票数超出文化巨匠的现象,就折射出这种文化的危机。 

  再次,这次评选体现出“文化偶像”的异化现象。“文化偶像”失去它的本质意义,所提供的文化偶像如果是物质化、金钱化、娱乐化、快餐化和消费化的话,那么所包含的文化偶像意义就是商品文化的价值,这也是透过“文化偶像”评选所反映的令人担忧的现象。 

  透过“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折射出许多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齐鹏)

 

标签:高考范文 文化偶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作文不宜“古文运动”
下一篇:江苏:120万卖高考分数发布权引争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